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联合国’95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在北京召开时,怀柔会场里有一块世界语展牌,上面那一颗象征世界语的绿星惹人注目,展牌下有不少世界语出版物、有关世界语运动的书信和照片。这个小小的世界语展览是由’95北京世界语妇女行动小组的8名日本世界语者组办的。除了办展览,她们还穿着印有“世界语’95  相似文献   

2.
世界语自1887年诞生以来,走过了百年的追求人类平等与尊严的历程,如今只要有国土的地方就有世界语者的足迹,尽管这种语言的使用者还很有限。在第89届世界语大会在北京召开的前夕,我们走进世界语者、走进世界语运动,在近距离地了解世界语现实意义的同时,去感受世界语旗帜——“绿星旗”——折射出的人文理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第8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第8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于2003年7月26日至8月2日在瑞典哥德堡市召开,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名世界语者参加了这次大会。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开展世界语运动的国家之一。早在1889年世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世界语者把世界语运用于民族解放事业,团结一批世界语者,共同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出版刊物向世界介绍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争取进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他们用世界语发表宣言,呼吁人民团结起来,投入到抵抗侵略者的战斗中去。当时,在中国各地先后出版的世界语刊物有《中国报导》、《东方呼声》、《中国怒吼》等等。一些文学青年还把一些抗战小说翻译成世界语发表在刊物上,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战热情。世界语运动融入到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我国文学巨匠巴金同志诞生100周年,又是巴老从事世界语活动85周年。为了表达我们对巴老的崇高敬意和真诚的感谢,为了推进中国世界语运动的持续发展,迎接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到来,我们要学习巴老,宏扬巴金精神。巴老从14岁自学世界语开始,他对世界语的热爱,对世界语理想执着的追求,对学习、应用、宣传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第86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克罗地亚共和国首都萨格勒布市召开,来自全球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名世界语者参加了大会。本次大会是2001欧洲语言年的正式活动之一,得到了克罗地亚政府的高度重视,梅西奇总统担任了大会的最高监护人,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来贺信表示祝贺.中国世界语代表团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申办2004年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大会之前,我们制作了介绍中国世界语运动、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  相似文献   

7.
李奈西是一位值得人们敬佩的世界语者,今年已届90高龄。在他的人生历程中,有70年的世界语者经历,并专职从事世界语工作20多年.他的经历虽然不是世界语界唯一的,但他那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他为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却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李奈西1908年生于广东省梅县。在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军阀混战中长大的他,从小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社会。在中学时代他阅读了许多进步的书刊,其中有一本《学生》杂志,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怀念     
冯文洛、方善境、陈土德和张闳几都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老前辈,为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也都是中国报道社的元老,为《中国报道》的创刊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年华和智慧。我有幸在我开始世界语职业生涯之时,就与他们共事,亲聆他们的教诲,得到他们的关爱和帮助,直至他们逝世。在此,我谨用自己这支拙笔记下他们的一些往事,作为我对他们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世界语者,我在中国报道杂志已工作了35年。我热爱世界语,它的高尚的理想和便捷的运用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接近,使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的人们交流更加方便。世界语开阔了我的视野,和国外世界语者的通信,也获得了不少启发和教益。在近20年中,我曾三次出访,有时在世界语者家里小住,无拘无束地交流,可以近距离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喜好,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以及人们对中国、对世间种种事物的观念。这些世界语者的真诚和盛情,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不少动人的情景,至今还时时在眼前闪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报道社的通联工作从60年代初就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负责,现有两位同志专门做这项工作。建章立制,做好每封读者来信的处理工作中国报道社的通联工作的任务,就是为读者服务,沟通编辑部门与读者的联系,增进与读者的了解和友谊;为提高书刊质量和扩大书刊发行量服务;为发展国内外的世界语运动服务。国外世界语读者的来信涉及对我社书刊的反应、订刊购书、投稿(包括世界语运动信息)、  相似文献   

11.
50年前的3月11日,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在北京成立,它不仅是新中国最早的全国性的群众学术团体之一,而且也是中国世运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全国性的世界语组织,中国世界语运动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50年来,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概括起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初,中国的世界语运动搞得红红火火。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大学毕业和3个同窗一同被分配到《中国报道》翻译部做了职业世界语者。当时,翻译部里的十几个职业世界语者大都在40岁左右,来自祖国各地。他们60年代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经过1到2年的世界语培训便在编辑部里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同行中间我们是小字辈,工作自然从最简单的做起——打字。那时,翻译部里人手一台打字机,每天早上8点钟一上班,十几个人一间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刊物的针对性,提高宣传效果,一直是《中国报道》编辑工作中首先考虑的问题。这里我想就《中国报道》的读者特点和刊物特色等问题,谈几点体会。关于编辑方针《中国报道》是1950年创刊的一份世界语杂志,面向外国的世界语者。50年代.它的编辑方针中提到的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有4个:文化生活、日常生活、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语运动。这是根据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和外国世界语  相似文献   

14.
世界语约的清朝末年传入我国,至今已有100年的历史。传入我国后,由于它能入乡随俗,同我国的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很快在我国扎下了根,以后又服务于新中国的对外宣传事业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取得的成绩超过旧中国任何一个时期。由于得到政府的支持,加之现在的条件较好,所以世界语的学习和研究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5.
“国际世界语大会是对外宣传中国的大好时机。”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在率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出席第8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的确,这也是代表团全体成员的切身体会和真心感受。2003年7月26日至8月2日,第8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举行,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名世界语者参加了大会。国际世界语大会是由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办,各国世界语组织承办的国际性、综合性会议,每年轮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翻译家巴金先生是一位世界语老前辈。他从青年时就开始学习世界语,并用世界语写文章,编辑世界语刊物。他一生热情地支持世界语事业。仅从世界语翻译的文学作品就近30万字。许善述同志从国内外广泛收集资料汇编成《巴金与世界语》一书。全书分3个部分:“著作篇”,收录巴金关于世界语的论著和世  相似文献   

17.
10年前,胡愈之闭上他的双眼,悄悄地离开了他奋斗过90个寒署的世界。在他的一生中,我们的人民给他献上过无数的桂冠:社会活动家、国务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政论家、出版家、学者、国际问题分析家、国际法学家、作家、翻译家、语文学家、文字改革专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世界语活动家。胡愈之是世界语运动最好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他  相似文献   

18.
1981年12月,也是一个寒冷的冬日,由楚图南、胡愈之、巴金、夏衍等十几名社会知名学者发起的“世界语之友会”在北京成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这些老前辈把世界语引进中国,并推广和宣传这种进步的和平的语言,使它成为战乱中国与国际世界沟通的渠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老前辈们身居要位仍不忘世界语,多次参与国际国内的世界语大型活动,并在多种场合强调世界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促进了社会各界对世界语的  相似文献   

19.
对于我这个热爱世界语、追求世界语崇高理想的人来说,1950年的5月是太美了,因为在这个月份里,不仅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诞生了,而且我的第一个孩子也降生了。在那“双喜临门”的时节,我接到了世界语老师冯文洛先生的来信,他要我立即参加《中国报道》编辑部的工作。我便告别了任教的成都市女子中学和成都华阳县中(那时两个学校都有世界语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报道杂志社从1994年开始自办世界语书刊的国内外发行。3年来,我们利用世界语的优势,在加大推广力度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是我们在自办发行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充分认识世界语的优势,增强做好自办发行工作的信心我社自办世界语书刊的国内外发行,其工作流程与国图公司一样,但我们缺乏经验,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