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近现代女性期刊是研究中国近代女性变革的重要资料,虽冠名"女性"但其主编及主要撰稿人均为男性,这体现了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中男性的主导启蒙地位。而以综合性期刊的定位与服务女性的宗旨,客观上夯实了女性解放的学识基础,具有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2.
爱情始终是现代女性诗歌中压倒一切的、永恒而神圣的话题.本文就现代女性诗歌对爱的抒情作了一番观照.论述了从草创新诗起至20世纪末,女性诗歌对爱的抒唱由情爱转向性爱,最终深化为创造的过程.对现代女性诗歌中的爱情话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阐述了女性的爱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女性的爱的终极境界是"母性创造".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7,(7):10-16
"现代女性"分析常常是一个社会面临现代化变迁中较为显著的讨论对象,各种眼光的凝视、欲望的焦点和社会化论述的建构都投射在现代女性身上。本文基于《妇人画报》的视觉史料考查,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沪上女性的现代生活观以及与社会互动关系入手,探讨女性刊物如何建构现代女性的视觉形象,并系统论述时代氛围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想象及其在当时的都市情境中彰显的历史意义等。本文发现,现代女性的装扮,不乏有西方好莱坞明星的诠释,而其家庭生活,则是现代都市化的核心体现,此外,现代女性还将健美身体作为一种现代性生活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刘云 《新闻传播》2013,(6):175-176
现代消费文化使女性身体的物化倾向愈发明显,而这一趋势在作为大众文化心理诉求重要承载者的广告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阐释。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现代广告中女性身体审美观物化倾向的几种表达路径,指出它反映的是女性在社会中作为被定义对象的"客体性别"存在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李丽  雷鸣 《新闻爱好者》2011,(15):64-65
现代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应用非常广泛,女权主义者认为广告中的女性要么被塑造成"被看"的对象,作为愉悦男性的客体,性感而色情;要么被塑造成做家务、带孩子的依赖男性的贤妻良母,存在性别歧视。但是,古今中外不同的伦理观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女性形象合理存在的理由,广告形象的跨文化传播也引发了道德伦理的冲突。本文通过对广告中女性形象不同的伦理解读来审视现代女性的人性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电影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框架。本文借助传播学的框架理论,结合性别身份认同的相关研究,对获得"百花奖"的抗战题材电影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创作近代女性角色时,创作者在中国传统女性的框架中融入了现代女性的观念,赋予了近代女性富有时代内涵的性格特点。同时,面对消费文化的热潮,当下大众媒介将"女性"作为博取眼球的工具,背离了主旋律文化引导的方向,应当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7.
从《感动中国》看女性性别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代表着社会主流价值观。通过对《感动中国》女性获奖人物形象建构的分析,可以看到《感动中国》受到传统女性性别话语的影响,也存在着现代女性话语与男权话语的冲突。但它很大程度上也跳出了传统性别观念的狭隘范围,通过建构现代女性话语,肯定了女性社会角色的价值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白冰 《新闻爱好者》2011,(16):126-128
女性艺术家在新时代中有不同以往的性格特征,使其艺术作品在新"语境"下具有独特的内涵和魅力。本文阐述了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中备受关注的四位女性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及其艺术风格的发展脉络,探究女性艺术家以真挚的情感与独立创新的精神来表达对自身的认知和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现今博客形象的设定方面,男性与女性存在看明显的差异,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源于女性心理上呈现的矛盾性,现代女性正通过博客进行一种"真我与假我并存"下的自我形象设定的体验.  相似文献   

10.
女性对于化妆品的消费或购买行为几乎一生都在进行.面对林林总总的化妆品广告,女性的"心理意识是否"会受到影响?这种心理影响又是如何作用于消费行为?本文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林赛和诺曼的"情绪唤醒模式",分别从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化妆品广告对于女性意识的影响.并提出化妆品广告中的"情绪唤醒模式"对于现代女性形成以平衡为导向、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女性消费的趋势 聂守宏、张福昌、曹百壶在<时尚与女性消费研究>中提出:消费能力"领先"的中青年女性,洞察能力比较强,对时尚品位和时尚装扮有较高的驾驭能力,她们成为时尚消费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2.
以广受好评的《美国恐怖故事》第一季《凶宅》出发,观察美国历史上家庭恐怖(family horror)影视作品中的隐喻意象及其文化意义,用女性主义的视角从叙事情节、角色人物和经典场景对文本进行解读,论述了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男性和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关系,女性在承担母亲生育和养育角色时的焦虑情绪,以及女性身体在观众和男性的"凝视"之下是如何被描述为"卑贱"和引诱性的。家庭、女性与恐怖题材的接合,在后现代恐怖片中得到了更为浓烈的文化描摹。  相似文献   

13.
"现代花瓶和贤妻良母"是当今电视广告塑造的两类形象。传媒对女性的歧视和扭曲透露出强势的男权意识,其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4.
王冬梅 《新闻爱好者》2011,(18):122-123
"五四"初期,初登文坛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个体体验和女性特征,把母亲书写作为自己的园地,拓宽了女性巨大的写作空间,并一度成为她们在公共生活中的最纯表达、最佳表述和发言权。当现代的国家民族主义要求妇女以国民的身份承担为国家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母爱言说成为分享男权意识形态控制下的民族国家话语的权利工具,展现了女性独特的思考和参与民族国家建构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网易网站携手多家媒体举办的最受欢迎女性电视广告获奖作品的分析,指出其塑造的女性形象破除了传媒长期以来存在的性别误导、超越了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折射出媒介性别观念的嬗变.本文还就广电传媒应如何塑造现代女性形象.突破社会性别"刻板成见".实现当代女性职业多样化、形象立体化、定位丰富化的形象塑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在现代广告中,广告商最常使用的是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女性经常以美丽、健康、迷人、积极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从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引起受众的关注,并且增强了与广告产品相关特质、功能的联系。女性形象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存在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女性形象成为商业广告中的一种"注意力经济",即用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另一方面,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不但体现了社会大众和主流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定位,而且广告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必然会影响受众原有的女性观,强化自己所传播倡导的女性观,从而影响女性观的重塑。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积极意义广告为女性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阅读"培养了情调高雅、知性诗意、富有品味、充满反抗的爱玛少女;同时也为培植她作为女性所特有的内趋性情感饥渴的心灵状态埋下了健实的种子。畸变的阅读行为、过分单一的阅读偏好、缺乏理性思辨的阅读方式容易给读者带来"危险与毒害"。女性阅读尤其如此。现代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的主阵地,应该在阅读兴趣发展、人书关系构建、阅读习惯培养、阅读治疗服务等方面对读者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介绍毕新伟教授新著《性别与德性:文学的传统及其现代踪影》中德性与女性文学、女性阅读相融合的写作特点,阐述了以中国传统女德为精神核心的女性工读文化的现代意义,并为图书馆以德性引领女性阅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海 《青年记者》2013,(25):64-65
历史书,特别是讲述中国皇权时代皇史的书籍,多以男性为记录主体。这些史书或充满了对于皇室男性之间战争和对无上皇权争夺的记载,或是有关帝王们的丰功伟业。在《历程制度人——清朝皇权略探》中,作者杨珍却给予历史中的女性以充分的关注。在"皇室女性"这一部分中,作者翔实考证了多方史籍、现代研究专著与珍贵的档案资料,真实地再现  相似文献   

20.
翟菁  谢霈 《新闻传播》2012,(7):45+47
后现代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和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应生产物,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对已有电影的表现内容、框架结构、叙事视角等方面进行着结构和疏离,而这些表征恰好契合了女性主义的某些需求。通过对后现代电影中娼妓这一独特女性群体的形象呈现,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在后现代影像中依旧没有跳出传统的牢笼,在男性话语体系下的"旧形象"依旧没有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