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凡勃伦时炫耀性消费的研究在理论上深刻的解释了社会的某些现象,并时这些社会现象进行了扩展研究.随着炫耀性消费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人们开始用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分析中国的炫耀性消费的发展道路,从而更进一步挖掘中国的炫耀性消费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凡勃伦所论述的有闲阶级所具有的最大特点就是炫耀性消费,同时避免进行有用的“生产性劳动”.他们以展露和凸显自身的财富与地位为荣,物质对于他们而言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消费品,而是一种财富的载体.尤以服装为甚,服装作为金钱文化的一种表现被有闲阶级作为阶级的象征,以物质的等级感来显现其阶级的等级感.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炫耀性消费是一种对符号和欲望的消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也具有了这种消费的某些特点,通过对南京某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趋向于消费主义,炫耀性的消费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炫耀性消费理论视角,将《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剧中炫耀性消费行为置于维多利亚社会文化语境当中,阐释炫耀性消费的内在心理机制,并将视角从炫耀性消费拓展到其与社会资本建构以及上流社会身份焦虑之间的关联。通过对戏剧进行炫耀性消费解读发现,人们通过炫耀性消费所追求的精神意义只不过是一场虚幻,效仿者当以此为鉴,以免误入迷途。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进步和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炫耀性消费已经成为有代表性的消费现象之一,本文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炫耀性消费,并探讨对炫耀性消费的实践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正在由传统的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人们为了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而进行的炫耀性消费便成为消费的重要内容.炫耀性消费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有其存在价值和社会功能,蕴含着群体团结和社会控制力量,本质上是社会分层和社会区隔的反映.可以说炫耀性消费背后的意义和内涵在现代社会日渐突出,甚至会超出物的占用和使用本身.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进步和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炫耀性消费已经成为有代表性的消费现象之一,本文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炫耀性消费,并探讨对炫耀性消费的实践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炫耀性消费心理及中国炫耀性消费成因,基于消费者“心智资源”,利用定价模型等理论工具,提供中国民族品牌应对炫耀性消费心理的品牌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有着独特的消费特点,但也存在炫耀性消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郑玉香  郭琳 《辽宁教育》2013,(12):30-3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炫耀性消费成了一种有代表性的消费现象,并正逐渐低龄化,向青少年群体蔓延,值得深入关注。青少年具有尚不成熟和容易冲动的消费心理特点,要面子、同龄人群体攀比的影响等,都是其炫耀性消费形成的动因。应该从政府、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来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的健康理性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家,其行动既有勤俭积累的一面,也有奢侈消费的一面.马克思将资本家抽象为人格化的资本,据此提出了资本家行动的一般逻辑,即奢侈消费的行动服务并受制于资本积累的行动,两者之间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较之于马克思,凡勃伦和韦伯对资本家的解析,除了基于财产与历史维度的一般分析,更多地强调资本家的行动逻辑与其赖以生存的文化伦理情景的具体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消费新理念的阐述,试图纠正人们在消费观念上和行为上被动受控于CPI指数变化的消极倾向,消除人们将CPI指数上涨完全归结为一国通货膨胀的应激性反应,主张适当消费、和谐消费,使消费真正能够起到促进生产、改善居民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的特征:人口简单化、消费水平扩大化和生活品位化对青少年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如导致青少年消费取向迷失、无度无序消费与盲目追求消费品位等问题。提出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应对家庭结构变迁对青少年造成的消极影响,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消费观。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正义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受到了苏联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规避和忽视。关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争议一直在持续,自“塔克一伍德命题”的产生至今也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是这并不妨碍讨论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的重要意义。正义及其观念在调节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为社会公众提供道德评判标准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遍的共识。文章以马克思理论的人学意蕴为核心,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研究马克思正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受动性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既继承了费尔巴哈的思想,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实践论的改造。在马克思那里,受动性不仅意味着人的受制约和受限制,还有着重大的积极意义:它是人的存在的基本特征,能动性发挥的内在基础和落脚点,主体能动性形成和增强的基础,以及自我享受生发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6.
生态意识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生态行为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生态认知、生态行为、生态责任意识、生态消费观念、法律维权意识等方面。湖南省农民生态意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该省农民生态意识总体薄弱,在生态知识、生态认知和生态行为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且受到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要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必须发挥地方政府在提升农民环境意识方面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著述蕴含着庞大、丰富的人学因子,构成了一个自足的人学世界。从鲁迅正视现实、关怀当下的"生存论"时间观出发,挖掘其注重作家主体人格力量的"立人"文艺思想,深入其内部考察鲁迅的四维人学思想框架:以科学去蒙昧,以信仰树尊严,以个性行人道,以思想立精神。人学视角是一把利刃,可以剖开鲁迅研究的诸多难题,也能将鲁迅关于人的发展观念步骤化、具体化,以借鉴其进步意义和促进中国人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社会发展形态的统一体中具有自身独立特点,与以往社会和未来社会有着必然联系和差异的社会发展阶段。由经济差异导致社会文化领域的差异,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理想信念等思维方式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和谐进步有著极大影响。因而,提出构建主导文化,调整文化产业布局,推进文化民主等构建和谐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40年里,近代早期英国消费史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19世纪末以桑巴特和凡勃伦为代表的学者突破了亚当·斯密、马克斯·韦伯等学者确立的以生产为研究重点的理论框架,开始关注消费问题。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西方学术界对近代早期英国经济和社会史的研究开始了从生产史向消费史的重大转向过程,开启了消费史研究的热潮,至今已经历了一个爆炸式的增长过程,在深度上不断掘进,在广度上不断拓展,对消费社会的出现、近代早期英国人日常消费行为、消费群体与购买力、奢侈消费与消费品的创新、消费空间、销售技巧和性别消费等诸多方面的研究都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并且受全球史等史学趋势的影响,日益从全球商品大交换的视角重新审视英国人在近代早期的消费。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现象学家胡塞尔早期是由布伦塔诺引领走上哲学道路的,但后来他毫不犹豫地批评了老师含混的表象概念,同时提出客体化行为的概念,并认为客体化行为才是意识体验的基本意向性结构。自此,胡塞尔继承并完善了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完成了早期对意识意向性的探索,这为其从早期描述心理学转向行为现象学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