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科学中国》2006,(10):11-11
当地球人发射的探测器登陆遥远的火星时,日本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类登陆火星后的生活,他们尝试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太空移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2.
奇妙太空餐     
吃饭、喝水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了,但在失重环境下的太空生活,航天员的饮食就变得十分复杂而且特别奇妙。可以说,航天员的营养需求、食品制备、供给和他们的进食方式等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他们在地面生活的饮食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美国应不应该支持“人类进入太空”计划?支持派与反对派各执一词、据理力争。 反对派指出,载人太空活动耗费的资金是何等地巨大:每架航天飞机花掉纳税人约5亿美元;国际航天站的预期费用将需350亿至400亿美元。他们还认为,迄今为止,这类太空投资项目的回报未能证明投入的费用是值得的。他们认为,通过自动化装置,或者在比较廉价的不载人的火箭上,或者甚至在实验室里,用低得多的成本在地球上就能进行大部分新型材料与更纯晶体的试验。他们认为,鉴于在地球上还有那么多未解决的需求,在回报不确定的情况下将如此巨额的资金花…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科学家有多种假说,其中一种是“太空胚种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它们跟随着陨石来到地球,并在地球上开始了演化之路,从细菌一直进化到人类。现在,有一些科学家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太空胚种说,他们觉得,如果在史前时代,其他星球的生命能够到达地球,那么为什么地球上的生命不能到达其他星球呢?  相似文献   

5.
2012年6月,荷兰一家独立的航天公司"火星一号"太空发射公司宣布,他们将发起一项移民火星计划,在2023年4月之前把4个人送上火星居住。随着这些探险者逐步建设他们的定居点,每隔两年将另有4人加入他们的队伍。到2033年,将有20多人生活在火星上。不久之后,2012年11月23日,美国私人航天企业巨头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又宣布了一项更为宏大的火星移民计划:在未来15年到20年,将8万名地球人送往火星,他们将在可供人类居住的火星基地  相似文献   

6.
晓军 《百科知识》2001,(1):9-10
由于人在太空的生活环境与地球表面的生活环境迥然不同,因此,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与地面不同,会带来许多惊险和奇趣。但太空生活不仅仅是个供人谈论的奇趣问题,而是一个最基本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7.
开发太空太阳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空太阳能电站是利用卫星技术,在太空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然后以某种方式传回地球供人类使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航天员通过严格的心理选拔,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技能,在危急的情况下,能够镇定地处理任何事务。但是,在国际空间站的半年生活中,空间站上的航天员面临的问题是必须与同样的一群人相处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他们与外界的人不接触,而且空间站的生活空间有限,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对航天员的心理状态有何影响呢?他们怎样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完成自己担负的太空任务?  相似文献   

9.
起飞向火星     
史睦 《发明与创新》2011,(1):I0004-I0004
不久前,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一项太空计划:他们将在2030年,把宇航员送往火星……飞往火星生活,你愿意吗? 准是先驱 火星在古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除地球之处的最好的住所。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物理理论学家史蒂芬·霍金再发警告:"我们必须在未来一百年内离开地球"。地球空间即将用尽,太空移民或是唯一解决方案!而月球和火星正是人类的首要目标。虽然这种说法被主流媒体抨击,但太空生活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且人类早已向太空迈出了第一步。但是迈出去后,在浩瀚的太空,宇航员的饮食问题如何解决?他们在微重力环境下如何进食,又该吃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宇航员与细菌细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态,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细菌,如果没有寄生在肠道内的细菌,我们根本无法消化食物。但是,细菌往往也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宇航员的生活可能会面临细菌的可怕的威胁?这决非耸人听闻,由于地球上的许多细菌完全能适应寒冷干燥的太空环境,所以哪怕人类的飞行器在太空中飞行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些细菌也不会死亡。那些经历过太空飞行的宇航员的状况已经明确显示,太空环境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必须面对细菌的威胁。因此,为了宇航员的健康,充分了解太空环境下的细菌非…  相似文献   

12.
太空生活     
众所周知,宇航员在太空的生活环境和地球上是不同的,那宇航员在太空究竟怎样生活呢?  相似文献   

13.
正"小璐你怎么不说话呢?你在想什么?""我一直在思考,地球被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将何去何从?""新闻报道人类发现了另一个‘地球',可以选择星际移民!""如果另一个‘地球'上有外星人,人们如何与他们联系,会不会和他们发生冲突,甚至发生星球大战呢?""我们可以用手机、电话、电子邮件、无线电等多种方式联系,但是,外星人能够听懂地球语言吗?找一个星际翻译应该比较难。"两个人通过网络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与外星人联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时候还  相似文献   

14.
人类正开始开发近地太空。人类的活动已经在陆地、海洋和空气中引起了严重的污染,因而,从现在起就有必要注意太空环境的保护,以免引起各种难以挽回的后果。概况近地太空实际上是地球的若干层保护圈。最外面一圈是磁层,它保护地球使之免受太阳风中等离子体流的损伤。从太阳中冒出的日珥由炽热等离子体流构成,这些等离子体在星际空间形成太阳  相似文献   

15.
个重大的负担。如果有一个永远不停的循环系统使宇航员不用愁吃喝,氧气永远新鲜,还能处理人造垃圾,那岂非妙事?这就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太空船上的水上生物圈。失败的太空植物圈美国宇航局早就做了建立太空生物圈的实验,不过最终的结论是:在太空中想建立一个与地球一样的生物圈是不可能的,因为地球生物圈主要以地球植物为发展平台,然而,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会使植物发育不正常,例如植物从根部传输营养到叶子的毛细管就不能正常工作。如果没有植物,那么建立人类生存的环境就一切免谈。就这样,在太空中建立一个类似地球生物圈的想法失…  相似文献   

16.
吴季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235-1238
2021年以来,先后有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蓝色起源(Blue Origin)和太空探索(SpaceX)3家公司成功实施了太空旅游飞行。如果发展顺利,这个领域将会在10年内发展成为一个千亿美元的市场。相应的,每年将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往于地球与太空之间。如同人类当初进入大航海时代一样,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之后的体验,将会深刻地影响人类对这个世界和自身的认识。文章将从这个角度,回顾人类自1961年第一次进入太空之后发生的变化,并探讨在更多的人来往于太空之间之后,对人类关于自身和世界的看法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就把活动的半径从地球延伸到了太空,各种各样的人造机器被送上了太空,太空中人类“到此一游”的见证越来越多。它们显示了人类科学的辉煌,人类智慧的伟大。然而,随着人造机器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太空,环境污染的阴影也开始在太空扩展。垃圾使卫星化为乌有1983年6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其第二次飞行途中出现了一件怪事。在它进入太空后的第三天早晨,机组人员在舱外前窗玻璃上看到有一个豌豆般大小的孔。太空飞船的窗用玻璃特别坚固,宇航员当时以为只有空间小砾石才能撞出这样的小洞。返航后,美宇航局对此…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世界人口数据统计,目前为止地球上大约生活着78亿的人,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地上升,除去一些自然条件极端恶劣、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地球上可以说人满为患、越来越拥挤。移民太空,成为很多人的一个大胆追求。火星是目前科学家勘探到的环境最接近地球的星球。如果要寻找另外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肯定是第一候选。火星这颗让古代人类充满幻想的星球,如今又成为人类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9.
晓云 《发明与革新》2011,(11):39-39
人类的好奇心总是无穷的,我们除了想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地球外,还希望了解浩淼无际的太空。在太空旅游尚需时日的时候,西班牙一家公司希望在两年内让人们进行高空游。他们已经制造出一种可以上升到30多公里高空的热氦气球,希望让人们在那里观赏地球和太空。  相似文献   

20.
和平 《今日科苑》2008,(9):41-42
自从第一个太空垃圾诞生至今已有50余年,太空垃圾与日俱增。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意性的方法,去清理这些太空垃圾。地球周围充满了许多的太空垃圾据每日科学网站报道,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序幕,同时也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人造垃圾。此后,随着人类太空史上的一次次壮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