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与失     
凡事育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谓“得中有失,失中有得”讲的就是这个个道理。这是正因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所决定的。对待每一事物,都应权衡得失、比较利害关系。很大于失的,取之,失大于得的,弃之。古代亡羊补牢的故事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补牢需要花...  相似文献   

2.
这是最坏的经济时代,却是最好的创新时代。万物守恒,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危机虽然带来经济的极速衰落,带来广告业的萎靡紧缩,却也带动中国广告的行业升级。储备知识、激活思考、充实思想、找准价值,这正是金融空前危机时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问:在中国文坛上,你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种独特主要表现在你出山很晚,五十多岁才开始进入文学视野;但起点又很高,几乎没有铺垫和过程,一步到位,文章和名字一下子就响亮了起来。对此,你自己是如何看待的?答:你只看到我五十一岁正式动笔,而没有看到我背后五十年的修炼,五十年的积累。以我的体验,对于从事文学来说,你曾经走过的任何一条路,干过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是浪费,都能派得上用场。用一句成语来说,就叫“厚积薄发”。用一个汉字来描绘,就是“尖”。你看这“尖”,下面奠一个“大”,上面添一个“小”,就是说,因为基…  相似文献   

4.
当看到用拼图游戏来表达锁的诉求这一方式时,不由得发出赞叹。因为一看就是锁得那么严实,锁得那么令人绝望,任你眼巴巴地看着枪、钻戒或者手表在眼前晃,却苦于无从下手。能从锁联想到拼图游戏,创作者的思维发散能力已经如同破碎的拼图画面般穿透人们的思想了,这两样貌似不相关的东西的联结点就是锁住了,动不了——因拼图纹丝不可动,小蟊贼也奈何不了宝物。  相似文献   

5.
飞扬 《新闻世界》2006,(2):15-21
江南春:走上纳斯达克的“神奇小子” 当江南春摁响纳斯达克开市门铃.一夜之间坐拥2.72亿美元财富,你会觉得他遥远、神秘;而当你得知在电梯间看到的液晶视频广告,就是他的“得意之作”,你又觉得他每天都在身边……  相似文献   

6.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大山就开始为项目发愁了,这次让他发愁的不是资金缺口,更不是没有项目机会,而是项目来的实在太快了,快得让他反应不过来。  相似文献   

7.
《新闻导刊》2005,(1):27-27
1.报道论证有失偏颇.有的作者在新闻报道确定出主题思想后,不是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写报道,而是站在某一个立场上为某一个因素大做文章,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这样的报道给人的感觉是不真实、不公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用全面发展的观念来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8.
你在巴东县人武部政工科已经工作5个年头,每次见到你,你总是在不停地写。为了写,你失去了很多,身体不如以前了,视力也下降到0.7。采访你,你总是说有得必有失。翻开你那厚厚的报刊见稿剪贴本,我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你1981年参军,在绿色的军营里,身为汽车兵的你却爱上了“爬格子”这一行,由于业余搞报道成绩突出,先后ltw次立功受奖。1986年,你从绿色军营中退伍到了巴东县人武部,当了一名驾驶员,你虽然手里握着方向盘,仍然放不下你“爬格子”的爱好,继续分享着一个个收获。《他带着残废证走进田野》发表在《家庭》杂志上,在…  相似文献   

9.
四块糖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相似文献   

10.
我越来越觉得,读者看报纸,并不是要看你的文章写得多么好,而是要看你写得有多真。观念:真实是分层的“真实”是个大概念,对具体写稿的我来说,它就是我所看到的听到的事情。真实是分层的,剥离的层越多,离真实的那个核就越近。最初给“冰点”专版撰稿,并没有现在这些想法,因为文章写得长,又要  相似文献   

11.
赵忠祥谈艺录(五)赵忠祥我的优势是文化素养上海一位记者采访我,很不客气地说,你和杨澜相比,她是个青春型的少女,那么美丽,那么活泼可爱,你那么老,那么胖。当然他的语言不是这么让我难堪,我理解就是这意思。因为人都有感受,如果不能透过他的语言符号理解他的思...  相似文献   

12.
谨严第一     
艺术巨匠的天禀,固非人人所能有,然而艺术巨匠的谨严,却是人人应当效法;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学习鲁迅”,首先而且必要的,是学习他的谨严。从心细如发,产生笔大如椽,这是鲁迅先生每一篇文章的“创作过程”。从文句上去学习他的谨严,尚可能;然而所得仅属皮毛。即使能有其犀利,必不能有其深湛。即或深湛近似矣,亦必不能有其隽永。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犀利深湛隽永是对事对物观察得极透彻,剖解得极精微的结果;他无论什么不肯轻轻放过。为了一种植物的译名,鲁迅先生肯费几天的…  相似文献   

13.
正1.要么全力以赴地干,要么早点滚蛋,在任何一个位置混日子迟早会有人拿你开刀,你要明白,做企业不是做慈善,如果你愿意被慈善,我建议你去要饭。2.别把老板和上司当傻子,他装傻不等于真傻,不追究不代表他不记得,只是他给你机会去磨练,你的这些小伎俩他早就比你耍得专业几百倍了,不然他也不敢坐上这个位置。3.别见人就说你有多苦,说久了一定会成为公司里最苦的那一个,苦了这么久还拿不出解决办法,只能说明你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情商有缺陷,因为没人在乎你苦的过程,只在意你得意的结果,包括你自己。4.对工作,一诺千金,言出必行,每次放空炮,还有谁会相信你能做好,凭什么让公司给你最好的资源。5.别以为自己很牛,真要觉得自己很牛,童工作结果出来看,这比你吹一万次牛更有说服力,更能得到公司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在第九届函授学员开学之际,我首先向大家表示祝贺,也借此机会,与新学员谈谈心。先谈谈:取法乎上。何谓“取法乎上”?就是在学习别人的经验和方法的时候,要学那种最上乘的。具体到函授学员来说,就是要高标准地要求自己,目标要远大,要求要严格,要力争上游,不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获得合格证就知足了。为什么要“取法乎上”?因为愿望和现实之间,往往总是有距离的,俗话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即使你的愿望和采取的方法是最好的,结果可能只是中等的;倘若你“取法乎中”呢,那结果只能“仅得其下”了。由此看来,宁要“取法…  相似文献   

15.
彭燮 《新闻天地》2001,(10):59-59
如果你不是一个很精打细算的人,那你一定会问:采访也有成本吗?当然啦,采访就是一个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过程,不然哪会有稿费?有失才有得嘛。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小廖接到任务,要到一个菜农家去采访他的种菜经验。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她的花费情况是: 1.出门打车15元。(天气酷热无比,采访地点又没有公车直达,只好打车) 2.车上打了一个电话给采访对象,计2元。(在办公室忘记了一点事,只好再打电话) 3.购买矿泉水一瓶,计2元。(采访的地点在田间地头,肯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富兰克林年轻气盛,挺胸昂首,迈着阔步。进门时,由于不小心,他的头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个头低矮的门框。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微笑着说:“很疼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这里的最大收获。”正当富兰克林莫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撒贝宁摘取了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的桂冠,不管在此之前主持《今日说法》栏目,还是夺冠之后,撒贝宁总给人以聪明、机智、真实自然的印象。你看到他,总感觉到他没遇到过什么挫折,他不需要别人为他做些什么。在他的言行中,你会看到智慧火花的闪烁,青春自信的流露。其实,撒贝宁的内在与外在形象也相得益彰:不算太高的个子,不算太大的眼睛,略微显瘦的身材,匹配在一起。当我第一眼看到他时,就想起一句电视栏目的定位语“浓缩人生精华”。寻找艺术的感觉 一谈起撒贝宁,不得不说说他的求学经历,因为它实在耀眼…  相似文献   

18.
徐盈和彭子冈夫妇有很成功的记者生涯,为中国家命事业做过很多事。他们夫妇都是沈从文的朋友。我因为搜集名人手迹的缘故,看到一封沈从文致彭子冈的轶礼。写信的时间大约是沈从文主编《大公报》副刊的年代,还是流水一样活泼而灵气的语言,说理说事都是那么婉转潺缓,没有丝毫的霸气。“于同兄:得你一信,才知道我信上发了牢骚。你不说我还不明白,因为一写信就随便说说事实的!(写长信成习惯不是牢骚!)”彭子冈是女子,对着一位女子称兄表示尊重。沈从文喜欢写长信是出了名的,这点他在自传中也多次提到,特别是他的两个好朋友胡也频…  相似文献   

19.
徐建东  肖龙 《东南传播》2014,(11):34-36
社会图式是有关社会实体的认知结构。我国春晚社会图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初步生成到抽象发展的过程;发展得成熟的春晚社会图式有得亦有失,且其自然激活和坚韧效应已影响到了人们对后续春晚的社会认知和好恶体验,让人觉得春晚越来越难办。故需从图式不适应性方面推动春晚社会图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少写应景稿     
有位初稿报道的战友向我们诉苦,“我稿子写了几十篇,篇篇都有时效性,可就是见不了报,你说邪门不?”我随手翻了翻他保留的底稿后,半开玩笑地对他说:“不是邪门,而是你把门走邪了。”也难怪,他写的稿子都是一些“应景稿”。比如,“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他就写妇女生活;“五四”青年节时,他就写青年活动;春节前夕,他就写某某请假,正月十五前他又写起了闹花灯。底稿一大摞,真正反映部队中心工作的却不多。纪念节日的稿子,报纸需要,完全可以写。然而,这方面的稿件用量毕竟很少。再说你如果卡着“点”才往报社寄,弄不好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