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父亲     
父亲在我16岁时逝世.在这16年中,我听见父母交谈的话,不到一百句,我也没见父亲进过母亲的房门. 我相信父亲是至死爱母亲的,但自我出生以来,母亲却扳起脸来,掷还了父亲对她全部的爱.可是我们却从未听他发过一次怨言,也没有看见他掉过一次眼泪.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5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中心和南亚中心共同策划推出了《印度家庭中国寻亲记》多媒体融合连续报道。该报道一经推出,很快就帮助62岁的中印混血詹妮弗·安(Jennifer An)在中国找到了半个多世纪未曾谋面的姐姐安罗茜(An Roesai)。相关报道被印度、美国等多家主流媒体关注和转载,取得了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寻亲报道产生始末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在他抵达中国的前几天,5月8日,詹妮弗·安和她的丈夫来到中国,希望完成父亲的遗愿:找到同父异母的姐姐安罗茜。来华之前,她还写信给莫迪总理,希望总理能在访华期间帮助她找到  相似文献   

3.
史睛 《文化交流》2002,(3):36-38
一位年近古稀的韩国客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嘉兴南门梅湾街79号,走进宅院内的一间隐蔽的阁楼。他抚摸着阁楼的门,抚摸着窗,推窗凝视贴窗的湖面和湖边的河埠,显得十分激动,喃喃地说:“就是这里,就是这里。”这是几年前的一个历史性镜头。 这位客人就是韩国的著名人士金信,他的来访连接着五六十年前他的父亲、韩国开国元勋金九来嘉兴避难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4.
在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留给我一个喜欢喝酒的印象。全家晚饭已经结束,他还坐在那儿慢慢地喝,谁都不会去打扰他,真是神气得很。后来,父亲不仅自己喝,还教我喝,而那时我尚未满七岁。也就是说,我会喝酒比我会认字还要早。我祖母不识字,但她是惟一可以干预父亲喝酒的人。祖母不懂酒的分类,只凭父亲每次喝的量来做判断。因此,父亲每次喝白酒都能瞒过祖母的眼睛,并毫无阻碍地进入醉酒状态。我祖母一直不明白她  相似文献   

5.
怀念父亲     
我的父亲有15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了。不知道他这15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可是我,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我每次想起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能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时候,读小学。学校在镇上,在镇上的一座老庙里,距家一公里路,或许一公里多一些。那时候每年春节前,父亲都千方百计存下几元钱,把这几元钱全都换  相似文献   

6.
两份账单     
2001年我考上了淮南师范学院.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父母就早出晚归、东奔西跑地四处求亲戚告朋友为我筹借学费,最后把准备给姐姐置作嫁妆的树都卖了,才勉强凑够我一年的学费.开学报到那天,母亲把这些东拼西凑的钱缝进我的贴身内衣,一遍遍地叮嘱我路上千万当心.父亲则站在一边深有感触地说:"元子,你是咱这穷山沟里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咱全村的希望啊,在学校里别跟同学比吃比穿,但也不能亏了自己的身子.要好好读书学习,多为咱庄户人家争口气!"父亲的声音有些嘶哑,目光深沉,窗外一缕阳光射进来,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注满了慈爱和深情.  相似文献   

7.
芝加哥十二月的夜晚,一个小女孩爬到父亲的大腿上,问了一个问题。这是小孩子出于好奇心提出的一个简单问题,却撕裂了父亲的心。"爸爸,"四岁的女儿问道,"为什么我的妈咪和别人的妈咪不一样呢?"罗伯特·梅的目光偷偷地扫过简陋的套间。沙发上躺着他年轻的妻子,正身受癌症的折磨。她卧床不起已经两年了。两年来,罗伯特所有的收入和积蓄都用来支付昂贵的医疗费了。可怕的苦难摧毁了两个成年人的生活。而现在,罗伯特猛地意识到,渐渐长大的女儿的幸福也  相似文献   

8.
一名研究生来到秦岭的一所希望小学支教。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面对新来的老师,孩子们显得很拘谨。研究生为了活跃一下气氛,问道:"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来上学都要花多长时间?"这招果然很灵,安静的教室一下子沸腾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报出了自己上学所需的时间:最远的说要一小时,最短的也有半小时。"还好。"研究生点了点头,心想路程并不是太远。从早七到下午,研究生一口  相似文献   

9.
临终关怀     
有位女孩报名参加了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所谓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就是照顾一些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的老人的起居。女孩照顾的是一位癌症患者,老人的子女在国外,老人自己有不少积蓄。女孩去之前,老人的医生告诉她,老人已经对自己绝望了,希望她能安慰他。每个星期六,女孩准时来到老人身边,和他说话,讲故事。护士给他打吊针的时候,女孩帮他揉手臂。医生发现,自从女孩来了之后,老人的精神有了很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夏天,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沿着莱茵河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一天,当他来到莱茵河沿岸的一座小镇投宿时,却被几名身着制服的警察拦住。德国国内的治安相当不错,几名警察对他也很客气,在仔细询问了他从哪里来之后,彬彬有礼地把他请到了警局。  相似文献   

11.
爱,一夕忽老     
他是被学校开除出去的,自此便在小镇上跟着一群痞子瞎混,而且很快地,因为一起行凶抢劫案件,被关进了监狱,判了三年的刑期。他的父亲,是一所中学备受尊敬的老师,他却从没有喜欢过父亲,而且,固执地在任何人面前只肯称呼他沈。他被抓走的那天,小镇上很多熟识的人来围观。沈哭着从人群里疯狂挤进来的时候,他已被强行塞进了警车。他看见沈在一大堆人的劝说里,慢慢蹲下身去,双肩急剧地颤抖着,那个一向腰杆笔直的男人,那一刻,灵魂轰然倒塌;而带着手铐的他,心里,竟然是快慰的。  相似文献   

12.
"文革"前一年,一个农村少女,暗恋上了县剧团的一名男演员.一次看他演出,在他卸妆后偷走了他的戏靴.这当然引起了非议,也使他大为恼火.她父亲问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她说爱上他了,今后非他不嫁,而她那时才16岁.  相似文献   

13.
1加1大于2     
一个犹太人如此教导儿子:“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1加1等于2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2。”1946年,父子俩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儿子始终牢牢记着父亲的话,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弹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甚至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让他扬名的是纽约的一堆垃圾。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大堆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因为在纽约,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起诉的。  相似文献   

14.
那是1981年,这一年对我来说有几个第一:第一次在外常驻,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怀孕,然后是第一次生孩子。一个清晨,我的大儿子来到了这个家庭,准确地说,他是早上4:15出生的。我确实知道他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是在北京首都医院出生的,我记得太清楚了。  相似文献   

15.
大师     
1957年的一天,作曲家约翰尼·默瑟接到一封很奇怪的信,写信人在信中向他建议希望他能为她写一首歌,歌名就叫做《当你心醉时,我愿在你身旁拾捡那些碎片》。默瑟认为这是个十分好的歌名,他仔细看了看信,写信的人是一个名叫萨迪·维姆斯蒂的孀居老奶奶,在俄亥俄  相似文献   

16.
《职业圈》2005,(5):55
龙清向出生于贵州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跟一位远房亲戚学做家具.为寻求发展,2001年他只身来到成都,在一家家具厂工作. 在家具厂,由于成天跟油漆打交道,龙清向渐渐地成了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7.
她经历了两段感情。第一段感情在她高一的时候已经到来,现在想起来,那是极端纯粹的精神恋爱,或者爱恋,因为他们不曾牵过手,不曾亲过脸,不曾感觉到彼此的温度。有时候一点点无心的碰撞,都给她惊心动魄的感觉:他会怎么想?会不会以为自己是故意的?这样的想法,让她几年后想起,都忍不住想笑出声来——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太纯洁,太纯洁了。每次生病,她都会打电话给他,告诉他,我喉咙痛了,我感冒了,或者,我肚子痛了,这个习惯她一直保留了四年,在他们好像还是很好的时候。所以一直到现在,她一生病,就条件反射地想起电话,然后才记起,自己已经没有了那个人的电话号码,什么联系方式,她都故意忘记了。这一段感情,她跋山涉水,历经心灵上的种种苦难或者幸福,才知道,这不过是她一个人的事情,是她一个人的爱恋,他一直在那里,却是背对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交流》杂志的编辑要我回忆一下关于杭州刘大白墓地的保护情况,于是一朵记忆之云渐渐飘入脑海,越积越浓。那朵云里,一位面目清秀的老太太首先清晰起来。这位老太太在1990年8月上中旬的某一天,寻着了中国作家协会浙江分会驻地,进了我所在的办公室。我请她坐,她不坐,一直坚持站在我的办公桌一侧,原来是有事相求。她说她叫刘缘子,是刘大白三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七八年前就与两个姐姐开始奔走求助于相关单位,希望为自己父  相似文献   

19.
朋友告诉我一则故事,我看了心都碎了,希望它只是个故事,永远只是个故事:在美国的加州有一个小女孩大约是4岁,她的父亲有一台大卡车,她的父亲非常喜欢那台卡车,总是为那台车做全套的保养,以保持卡车的美观。一天,小女孩拿着硬物在他父亲的卡车钣金上划下了无数的刮痕!她的父亲盛怒之下,用铁丝把小女孩的手绑起来,然后吊着小女孩的手,让她站在车库罚站。当父亲想起小女儿在车库罚站时,已经是4  相似文献   

20.
故事一在新泽西,有一位愚钝无比的小男孩,无论老师如何努力地教他,他仍然无法学会从1数到10。无奈之下,老师与同事商量后,决定请他的父亲来学校一趟,好好沟通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父亲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竟然如此差劲时,老师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盛怒的父亲立刻把自己的孩子叫了出来,当着老师的面大声呵斥道:"你这么大了,连从1数到10都学不会,将来长大能有什么用?"这个学不会10个数字的孩子眼珠飞快地一转,笑嘻嘻地说:"我可以做一个拳王争霸赛上只需要数到9的裁判。"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布鲁斯·富兰克林。在今天的美国体育界,谁都知道布鲁斯·富兰克林是全美职业拳击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裁判![感悟]其实,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美好特质与潜能。而且有时候,不甘心往往是最好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