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健 《山东教育》2004,(31):16-16
“丁零零……”清脆的铃声响起来,我又要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语文课的乐趣了,迈着轻快的步伐,我再次站在了讲台上。“第一课《趵突泉》会背的举手!”我期待着教室里那四十双小手迅速地举起来。没想到,已经是第三次检查了,那几个“顽固派”——田干、曹敬轩、张芳还是不会背。  相似文献   

2.
韩艳红 《师道》2005,(9):30-31
那是一节我终生难忘的习作课。那节课我本来是要侧重引导学生观察的。为了让孩子们清楚地观察到花的样子,我从校园里摘下了几朵颜色和姿态不同的小花带到教室里。花儿从我的讲台传到了孩子们的小手里。也许很多孩子从未这么细致地看过这些花,他们一边观察还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啊,原来花蕊是这样的……”“你看看这花瓣……”“嘿,有点像小草帽!”……孩子们异常兴奋。汇报交流的时候,有几个孩子用语言描摹那些小花,形容得美极了!我暗自得意这节课的成功。突然,有一个平时比较内向的小姑娘许鹿怯怯地举起了手,我向她点点头,把带有鼓励的目…  相似文献   

3.
李红梅 《师道》2003,(6):31-31
在新绿悄悄来临的季节,孩子们又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趣的周末,他们的眼睛和情绪在向我诉说着初春里孩子们的惊喜。我也被孩子们的情绪感染着,和蔼地说:“同学们,请你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新知识:梯形的面积。”随着我的话,孩子们的眼睛、表情来了个急转弯,陡然变得灰暗的目光从我的身上滑向桌角。我也惊呆了:要求准备学具,五十多个人只有十几个学生准备了,怎么办?一个个调整、修正的方案在我的脑海里滑过:无论从教学进度还是学生需要,今天都应该讲新课了。讲吧,大部分学生没有学具,效果肯定不好,不讲吧………  相似文献   

4.
我的第一课     
赖丽芸 《江西教育》2004,(20):43-43
阳光在校园中的白杨树上跳跃着,透过枝叶洒了一地闪烁的金辉。我踏着阳光,心里充满了甜蜜,又有一点紧张,今天我将正式踏上讲台,为孩子们上第一课。  相似文献   

5.
我学微笑     
我性情孤僻,不苟言笑,却鬼使神差地登上了讲台,与生性活泼的孩子们打起了交道。这可苦了自己。我严肃地站在讲台上,扫视着下面端坐着的学生,尽力放松自己的神情,让“它”变得和蔼可亲,但老脸就是难以“阴转晴”。我羡慕那些课堂上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场面,但活蹦乱跳的孩子到了我的课上一个个就像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节语文课,教学内容是口语交际课《小兔运南瓜》。我很有信心地走进教室。“老师,王小明换坐位了。”唉,这些孩子们!我叹了口气。”为什么要换坐位呢?”我耐心地问道。”老师,我不会讲话的。”王小明轻声回答。我心中一亮:这节课,就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学习伙伴,任意组合,开展讨论吧。当然,得给他们制定一个”游戏规则”。于是,我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     
第一次走进这美丽的校园,第一次走进这陌生的课堂,望着讲台下那一张张充满渴望与惊奇的脸,我不禁有点儿紧张。“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节创造活动课。我们先互相认识一下,好吗”“好”孩子们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彻底解除了我心里的紧张。看来,我还是挺受欢迎的。“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路,名辉,大家就叫我路辉老师好了。我平时喜欢读点儿书,还喜欢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等等。怎么样,大家对我的介绍还满意吧”“满意”孩子们拉长了声音,大声喊道。“下面,该由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了,谁愿意先介绍一下自己呢”“我…  相似文献   

8.
【十年前】那时的我刚刚师范毕业,带着多年的梦想走上讲台,怀着一定要做一个好老师的信念。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在我面前不停地嘱咐:“小伙子,一定要踢开头三脚。”当时也不知他们所说的“头三脚”是什么,心中大概理解为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不过说真的,是哪“三把火”我也不知道。就这样,冒着“傻”气,每天认真地工作着,体会着学校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差距。如今想来,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备课与上课的。同校的老师,颇有些经验,在我不断地询问中,他告诉我一个秘决,“一课一得”。我感激得不得了,犹如得到了迈进神秘殿堂的金钥匙。那时的我就是困惑,一课得什么?真想去听听别人的课,回来后照搬也行呀!可是一听到我的这个请求,他们都不肯答应,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空气中夹杂着一股淡淡的青草味儿,金色的迎春花一簇簇热情地开放着。透过窗户,我看见阳光筛过树叶儿斑斑驳驳地洒在地面,春天的脚步就这样不知不觉走近了。我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正在教室里真诚快乐地交流着。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主题是“说说我的家”。因为课前的充分准备,孩子们说得很流利,教室里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吴扬扬走上了讲台,他显得异常的紧张与不安,小脸儿涨得通红,两只小手不停地在衣角上搓来搓去,愣在那儿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我带头为他鼓起了掌,孩子们也“啪啪啪”地跟着拍起手来。孩子终于大胆说了,可当提到父母工…  相似文献   

10.
早晨迎接孩子们入园时,睿睿妈妈从书包里拿出了什么东西递给他,又把我叫到一旁说:“李老师,我们睿睿特别爱看动画片《葫芦兄弟》。前天去姥姥家带回一个小葫芦,喜欢得不得了,天天塞在袖子里,连睡觉都抱着。今天说啥也要带来。”可不是嘛,整个上午,睿睿都小心翼翼地把小葫芦塞在袖子里,时不时悄悄拿出来掂掂、看看,又塞回袖子,午睡时也是如此。我心想,他这是在干什么呢?起床后,睿睿又从袖子里拿出小葫芦,对佳佳说:“你看宝葫芦能动了,里面真的有葫芦娃了吧?”这时,孩子们都好奇地围过来,睿睿又说:“我现在只有一个宝葫…  相似文献   

11.
一次大扫除,我请学生们帮我收拾讲台。突然,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捡到的。”我抬头一望,讲台下散乱地堆放着学生们平时拾到的东西。我一愣,意识到了什么。平时,孩子们拾到东西高兴地交给我时,我总是随意地扔到讲台下的抽屉里。孩子们这一提醒,给了我不小的震动。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拾金不昧,而实际上,当学生真的拾金不昧时,我们又常常因为事情太小而并不在意学生捡到的一毛钱、一只铅笔,忽略了这些“小事”的教育价值,不能正确、及时地强化他们的行为品质。这样长期下去,孩子们的心就会受到冷落。我…  相似文献   

12.
巧用噪音     
在上常识观摩课《认识乐音和噪音》时,我正在教幼儿区分乐音和噪音,窗外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安静的教室立刻沸腾起来,孩子们兴奋地叫起来:“飞机,飞机来了。”如果此时一味制止幼儿,势必影响幼儿积极情绪,如何既能保持幼儿兴奋情绪,又不影响教学进程,保证观摩效果呢?我略一调整紧张情绪,马上投入幼儿激动的情绪中:“孩子们,快仔细听听飞机的声音是怎样的?”“这种声音在我们上课时听到是乐音还是噪音?”“噪音,这是噪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兴趣又集中到我这里来。“那么谁有好的方法来减轻这种噪音对我们的影响?”我趁机…  相似文献   

13.
王振刚 《山东教育》2004,(16):12-13
今天早上的第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离上课还有七八分钟时,两位校长搬着椅子走进了教室。哦.这是校长在随堂听课。对于校长听课.自己一点也不紧张.因为认真备课,认真上课是我早已养成的良好习惯。可自己就是还有一点担心.担心孩子们课上“张牙舞爪”“得意忘形”。  相似文献   

14.
上好人生第一课去年9月的一天,一群叽叽喳喳刚入学的孩子被我带进学校大大的图书室,很随便地围坐在地板上,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节日记课。我面带微笑走向孩子,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我转身信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美人鱼》的故事。“孩子们”,我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孩子们听了眼睛一亮。我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神气十足地说:“我家的小狗豆豆,今年半岁,小鼻子,小眼儿,小嘴…  相似文献   

15.
因为这节课是复习课,前一天,我便告诉孩子们,把他们最可爱的玩具带到课堂,准备练习“He/She/It has”的句型。一上课,我指着一个玩具娃娃说,“Look,this is my baby.She has golden hair.”孩子们手里摇晃着自己的玩具,也想模仿老师的样子,跃跃欲试。忽然,我发现墙边一双眼睛正怯怯地盯着我,  相似文献   

16.
小葫芦     
老爷爷的院子里长了一根细细的葫芦藤,藤上只长了一个葫芦。不过,这个小葫芦长得可好看啦,胖胖的身体,圆圆的脑袋,细细的腰,在微风中摇摇摆摆。老爷爷说:“我要拿小葫芦做一个酒壶。”老奶奶说:“我要拿小葫芦做一个水瓢。”可是只有一个葫芦怎么办,是做酒壶还是...  相似文献   

17.
今天早上的第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两位校长搬着椅子走进了教室。哦,这是校长在随堂听课。和往常一样,每节课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做“大脑保健操。”“游戏规则是在我读完题目后的半分钟时间里,认真思考,半分钟后开始竞答。参与竞答者将会给你们的小组赢得1分。这是一个猜字游戏”。随着一声“开始竞答”,孩子们个个精神饱满,“刷”地举起了自已的小手。1分,2分,3分……每一个小组的成绩都在渐渐地增多起来。孩子们的情绪也逐渐地高涨起来。当我面向黑板,给孩子们加分的那一刻,我听到了几个“小淘气”将自已的答案脱口而出。一个耳熟的声音让…  相似文献   

18.
孙明义 《教育文汇》2011,(11):31-31
这是一个春天的上午。我拿起批阅好的试卷,踏着清脆的铃声,快步走上讲台。这节课是给孩子们分析语文单元测试题。教室里格外安静,只是从屋顶上传来麻雀的“唧唧”叫声有些扰人。  相似文献   

19.
曾记得1998年第一次踏上讲台,脸上镇定,内心却是“波翻浪涌”,紧张得手足无措;还会想起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就知自己“口若悬河”,不知孩子们“如饥似渴”;第一次和孩子谈心,开“夜车”,猛“啃”书,因为我怕伤害到那些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胡俊江 《师道》2002,(1):33-33
这是发生在笔者初为人师时的一件事。一天,我如往常一样信步登上讲台,这时才发现,在教室的最后头多了几张陌生的面孔。“啊!要听我的课。怎么不提前通知我一声?”我心想。早就听说专家评估组要来学校考察工作,看来,他们要通过“突然袭击”来了解教学的真实情况。当时,尽管我内心紧张,但凭着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熟练掌握,还是顺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