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年轻的人,火热的心!……”这是一首老歌。一代一代的青年唱着从我们前面走过。他们用青春点燃了理想的火炬,映红了共和国的天空。当共和国又一个青年节到来的时候,“超女”的歌声尚未散去,“红楼”选秀正如火如荼,鲜花般美丽的青年们心还热吗?青年的心永远都是热的。在这组文章中,劝说了五名逃犯投案的女主持人向菲,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的记者赵亚辉,不顾危险揭露黑幕的记者刘畅,用生动的语言、哲理的思考,向读者展示着一颗颗滚烫的心。程曼丽教授更是用百年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媒体离不了青年!是的,青年的心依然火热!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用青春的热血将“崇高”两字写入蓝天。  相似文献   

2.
钱卫 《传媒》2002,(11)
由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青年心理》杂志于今年10月正式出版创刊号。 这份刊物是为18~25岁、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读者量身订做的。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在学习、就业、婚恋、情感等方面常常存在着诸多的心理问题,其中许多问题需  相似文献   

3.
青年期刊是我国期刊界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伴随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成长,她不仅有过上世纪80年代的巨大辉煌,也有现时市场经济中的挫败和失落——走入低谷、面临困惑,甚至是危机。面对挑战,《时代青年》,一个曾经令广大青年读者倾心的刊物,在困境中从没有停止过探索和奋斗。危机感的背后,是时代青年人办刊思路的梳理与调整。面对一些青年期刊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地实现了蜕变的事实,《时代青年》更是不断地进行刊物研讨与市场调研,争取在短时间内走出低谷,走上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时代青年》原刊名为《河南青年》,创刊于194…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众多的青年刊物中,《辽宁青年》是年轻人的良友知音。这份刊物,连续四年居同类刊物发行量的首位,发行量曾超过200万份。在各类“读者推荐最喜欢的刊物”活动中,多次被评为最佳杂志。《辽宁青年》始终坚持“跟党中央紧些再紧些,离青年近些再近些”的办刊宗旨,它的编辑人员以火热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工作,赢得了广大青年的信赖。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历史上有重视并善于教育引导青年的优良传统,建国后,全国出过不少引导一代青年成长的优秀读物。只是长期“左”的思想,特别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使青年读物脱离了我国的实际,脱离了广大青年的思想实际,连篇累牍地说空话,道理讲得少,动不动还上纲上线;出书的面非常狭窄,知识也十分  相似文献   

6.
肖东升 《传媒》2000,(9):42-43
我是<农村青年>杂志的长期读者.在琳琅满目的报刊之林中,她是个不事张扬也绝非显赫的角色.她的魅力在于有执著坚定的追求,有朴实无华的风格,她以自己的个性折射时代,以特有的角度反映社会.我翻看今年上半年<农村青年>杂志后,有这样一些印象,即<农村青年>抓住了"农"、"青"、"新"、"深"四个字.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杂志问世已经六十周年,她的历史,和我党一批著名先烈的革命业绩紧密相联。恽代英(1895—1931)是《中国青年》的创始人之一。1923年10月《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第一任主编就是当时任团中央宣传部长的恽代英同志。作为早期革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代英同志用丰富的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国青年》上具体指导了当时的青年运动。他先后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和三四十篇通讯,按照党的指示和青年团  相似文献   

8.
创刊于1956年的《萌芽》杂志始终坚持以造就和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为己任,该杂志积极探索,改变过去纯文学模式,开设了广大青年读者喜欢的栏目,并根据新一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不断调整刊物的风格和定位,利用各种力  相似文献   

9.
青年读书问题,历来有之。古代的名人学士姑且不论,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鲁迅等前辇都曾以极大的关注来研究指导过青年读书。而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论是青年读者的素质,还是所阅读的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研究一下当代青年读者的读书特点,分析影响他们阅读因素,对推动青年读书活动健康、蓬勃地开展,把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一、当代青年的现状及其总的阅读倾向当代青年,主要是十六岁~卅五岁的青年。这一代青年,生在兰天下,长在阳光里。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使他们免除了父辈们所遭受的苦难,因此,缺乏对昨天与今天的全面、深切的了解和比较。对党,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感情不深。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杂志是团刊,但反映党的声音,有着八十多年的历史,对外的形象不同于一般刊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团刊是伴随着党和团的成长壮大而得到发展的,党的许多领袖人物都曾担任过这本杂志的主编.  相似文献   

11.
这一代青年记者将目睹、参与、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走向21世纪的历史进程,是跨世纪的一代,任重道远。在青年记者的成长过程中,自然会产生许多问题与困惑,需要指点,需要鼓起信心和热情,需要砥砺,需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于9月2日至14日举办的新华社青年记者读书班上,新华社社长穆青(9月14日)、副社长郭超人(9月2日、5日、14日)数次参加了青年记者们的讨论,有感而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作了语重心长、意味深远的即席发言。为师、为长,亦作为老记者,他们的经验与见解,对于广大青年新闻工作者乃至更多的人们,都很有教益,特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邓雷 《青年记者》2016,(30):54-55
当下的报社采编人员构成中,青年记者是主体也是主力,尤其是对“采集缤纷天下事”的都市类报纸来说,这种状况更为明显.但另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的勃兴,传统报纸的青年读者总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一面是报社的青年记者占据绝大多数,一面是越来越多的青年读者开始远离报纸,如何通过策划引导、主动出击,不断提升青年记者的素养和写作能力,推出更多的看点和卖点,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年读者?河南许昌晨报通过内容、平台、渠道三大创新,以有用为主线,精准定位,打造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了青年记者与青年读者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3.
“年轻的人,火热的心!……”这是一首老歌。一代一代的青年唱着从我们前面走过。他们用青春点燃了理想的火炬,映红了共和国的天空。当共和国又一个青年节到来的时候.“超女”的歌声尚未散去。“红楼”选秀正如火如荼,鲜花般美丽的青年们心还热吗? 青年的心永远都是热的。在这组文章中,劝说了五名逃犯投案的女主持人向菲。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的记者赵亚辉,不顾危险揭露黑幕的记者刘畅,用生动的语言、哲理的思考.向读者展示着一颗颗滚烫的心。程曼丽教授更是用百年的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媒体离不了青年! 是的,青年的心依然火热!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用青春的热血将“崇高”两字写入蓝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1922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杂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机关刊在上海秘密出版了.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毛泽东对它寄予了极大的厚望和关注.20年代,毛泽东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理论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修改后就首先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犹如一声响雷,炸醒了沉睡的中国和迷茫的青年.其后,他的又一著名篇章《青年运动的方向》也在《中国青年》杂志上首发.  相似文献   

15.
青年读物,就其读者对象来说是明确的,即面向所有的年轻读者。但是,青年读物所界定的内容,却因人因时等因素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理解。有人说,青年读物主要是思想修养读物,所以,选题总离不开谈人生说理想;有人说,青年读物内容无所不包,因为青年读物确定的是年龄范围,而不是控制的阅读范围。我个人认为,以上两种看法都未免失之偏颇。纵观多年来的青年修养读物,在形式和内容上往往脱离青年人的思想实际。青年读物应该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中国青年杂志第5期上,发表了潘晓的一封信。信中提出了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广大青年纷纷投书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此外,全国各地许多报纸刊物,也注意加强对青年问题的宣传报道,受到了广大青年的欢迎。一个人到了青年时代,才正式走向社会。所以,青年时代可以说是人生道路的起点。对于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实际的青年来说,这个起点充满了绚丽的浪漫色彩。然而,浪漫同现实总是一  相似文献   

17.
“青年生活”,是《新华日报》三大著名专刊之一。它象知心朋友,恳挚坦诚地和青年们谈思想,谈生活,谈工作,帮助青年们排忧释烦;它象可信赖的师长,循循善诱地向青年们灌输革命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引导青年们走向光明的人生。它为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影响、教育了整整一代青年人。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6,(6)
读《当代青年》文\孔明对《当代青年》,我一直情有独钟。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每去阅览室,有一个重要任务非完成不可,那就是寻读新一期《当代青年》,总觉得叫《当代青年》真好,让人不由自主地亲近。读者永远是当代青年,反映的永远是当代青年的喜怒哀乐,单凭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周奇 《出版史料》2006,(4):61-65,66-70
1981年10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党组交给我一项任务:主持创办《青年文摘》杂志。到1985年11月调离中国青年出版社,我主编《青年文摘》杂志整整四年。这四年,是我在“中青”三十年编辑生涯中最有意义的四年。“中青”决定创办《青年文摘》,还是1980年的事。那年夏天,时任副总编辑的阙道隆率组到天津调查研究,在青年座谈会上,青年们都希望青年出版社创办一种综合性文摘刊物,把报刊上的好文章集中起来介绍给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花很少的钱、用很少的时间,阅读更多的好文章。调查组带着青年们的建议回到出版社。出版社党组听了调查组的汇报后,决定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海内外的一些出版物对《中国青年》杂志1978年复刊的情形多有披露,或道听途说,或捕风捉影,令人难窥全貌。为真实反映《中国青年》当年复刊的真实情况,该刊第9期刊发了《20年前的一次交锋》,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详细披露。《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