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道德智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辨上,可以把智育与德育适当划分开;事实上,智育与德智并不分立地存在。好比一个人,思辨上,可以说他有血有肉,能分开;然而,事实上,没有一个只有血的人,也没有一个只有肉的人,分不开,否则,人也不在了。本文将简要地讨论道德智慧这一概念,似乎这一概念对于理解德育及其与智育的关系是  相似文献   

2.
[题目]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7时司机看到里程表上显示的是一个两位数;12时他看到里程表上显示的是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是在7时他看到的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之间加上一个0,且是这个两位数的9倍,请问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3.
吕阳是四年级一班最调皮的一个学生,开始我特别不喜欢他。因为上课时,他不是歪向左边,就是歪向右边,再不就是转向后边,那屁股就像个转动的陀螺,没有一刻闲时候。你让他说时,他不说;你不让他说时,他偏要说,可又从来都说不到点子上,满脑子稀奇古怪,确实挺难缠的。一天社会课上,同学们正在做买卖东西的游戏时,他竟要买一本“天书”。“什么,天书?”班里顿时一片混乱。我刚想批评他故意捣蛋,但一看他那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知道批评也没有用,这是一位“不怕老师把名字喊破的主儿”。于是,我先让大家静下来,耐着性子问他:“你…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当他心情烦躁、心神紊乱时,行走于宽阔平坦的阳关大道上,耳边传来高亢激昂的民歌音乐,他会说这是刺耳的噪音;眼前五彩缤纷的广告牌,他说那是粗糙的涂鸦;路人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他也会吹胡子瞪眼睛。  相似文献   

5.
走进寂寞     
寂寞,是人生路上敞开的门。当你走进时,就能打开书,与历史进行交流;当你走进时,就能将情感汇于笔端,使激动和文字一起飞扬;当你走进时,就能让心灵回归宁静,细细品味生命的悠远、醇厚……其实,当一个人走进寂寞时,就能心专如一;就能全神贯注。那是怎样动人的一种情境?这使我想起一位朋友,尽管他只有初中学历,10年前,却毅然报考了令许多高中生都望而却步的自学考试。从此,他和他的空余时间,一起走进一间小屋。屋内没有电扇、暖气。夏天的夜晚,当别人去乘凉闲聊时,当别人去打牌搓麻时,当别人去喝酒、唱卡拉OK时,他却…  相似文献   

6.
白景琦是《大宅门》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他从一出生就带上了传奇色彩:不会哭。这就为他以后性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写了白景琦的四件事: (1)送堂姐白玉芬出嫁; (2)用臭豆腐气走先生; (3)领着五个孩子脱了衣服拍着屁股绕桌跑; (4)挨打。这四件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白景琦的性格特点。   在送堂姐出嫁时,他万分的不舍,但他又不善表达。在我的印象里,白景琦很少说动情的话,就连在后来他与他最崇拜的老师告别时,也没有流一滴眼泪,甚至没有说一句动情的话,只是低头不语,直至老师答应带他去自家一趟…  相似文献   

7.
没有讣告,没有追悼和告别仪式,他悄无声息地挥手而去。这也是在生命的终极时刻他个人的终极意愿。他宁愿在身后留下一片空白,也不愿打扰更多的人——包括他所深爱着的亲人、朋友、昔日的同事。他是一个极为平实的人,当生命即将画上句号时,他也难改初衷。  相似文献   

8.
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跟失败相对)。失败——工作没达到预定目地(跟成功相对)。当你对金钱、掌声和名誉都不感兴趣时,你已达到了成功的高峰。成功者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必须一直是一个成功者。我们这个年代,没有真正的失败者,因为只要他努力过,他就没有输。成功,没有公式;失败却有一则:想讨好每一个人。如果有人告诉你“在高处很艰苦”,那他一定未曾在低处呆过。乐观的人所过的“十字路口”都是绿灯,悲观之人所见的皆是红灯;真正的智者,是一个色盲。世界上没有比健康和坏记性更快乐成功——失败@恭诚妍芫$广西桂林市长海实验…  相似文献   

9.
我们班上的同学叫我大香蕉,我总是很生气。不过这也没什么,因为我也乱叫别人,比如林晓琪,我就叫他林小气。林晓琪是我上幼儿园时的小朋友,后来我们一起上小学了,而且还在一个班级。在幼儿园时,没有人叫我大香蕉,也没有人叫他林小气,可是后来上小学了,就开始叫了。林晓琪很生气,说,谁叫他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所私立学校招聘教师的面试现场。这所私立学校在全市很有名气,教学质量高,办学规模大,教师待遇也很诱人。因此,报名应聘的人很多。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他高高的个子,长得瘦精精的。他捧着一本书和一个备课本,微笑着直奔讲台。一抬眼,看见下面坐着的只是几个评委,没有一个学生,他的脸马上冷下来,问:“哪位是领导?”听课的教导主任站起来,反问他:“你有什么要求?”他迟疑了一会说,“你们既然讲好了面试时要上一节公开课,怎么现在却没有学生呢?没有学生,这课怎么上?”教导主任告诉他,上午有五位教师都是这么上的,…  相似文献   

11.
灵魂的孤零使鲁迅在汉语生存语境中独一无二。 鲁迅的生命中没有上帝,没有源于上帝的土壤、清泉和亮光。仰望夜空,他看不见永恒救赎爱的天窗敞开,他不能由此蒙恩惠、得怜恤、得随时的帮助。他敞开自己的灵魂向一个漫漫长夜,孤苦零丁。有饥渴,他无处得饱足;有盼望,他无处得回应;有软弱,他无处得坚固;有过犯,他无处得清洗;有试探,他无处得抵挡;有求告,他无处得垂听;有痛苦,他无处得安慰;有疑惑,他无处得启明。他不能举净洁的手向上帝祈祷,不能敞有罪的心向上帝忏悔,没有灵魂根基上完全的交托和仰望。他的灵魂行走在夜的长空,前后左右都是黑夜。他的心没有来路,没有归途。困苦焦躁的思虑是他的生命舟。只有困苦,没有喜乐。只有颠沛,没有安息。  相似文献   

12.
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毫无头绪时,你能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唤起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博客     
《天津教育》2011,(7):59-59
如果一个学生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那么,他就没有在这所学校受到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而给予每一个学生这样理想的教育正是我们永远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4.
图1是一个双关图,在心理学上常常被引用.当你凭直觉认定这是一个男人的头时,就会由此找到他的眼镜、鼻子甚至鼻毛……;而当你凭直觉认定这是一只老鼠时,就会由此发现它的耳朵、眼睛、胡子、尾巴…….  相似文献   

15.
理想,不一定要远大。这是小对候父亲对我说的。在记忆中,父亲是那种没有理想或说没有远大理想的人,从我记事时起,就从来没有看到父亲雄心勃勃地计划一件事情;也从来没有听见他高谈阀论他的理想,他似乎永远一成不变地上班下班.把每天该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做完。  相似文献   

16.
这是我教的最特殊的一个孩子──宋扬,瘦瘦的,高高的,脸上极少有笑容,目光中却常常显示出戒备与敌意;天天脏话不离口。他三天两头打架,有一天里;他打哭了4个同学。打起架来他野蛮到给人家脱衣服扒裤子。因为他学习差;开始排位时,我安排他与学习委员坐在一起。没过几天,学习委员哭着找我换位(连父母也来了)。换来换去没有人敢靠他;无奈,我强迫班长和他同位。又没过几天,班长难为情地来找我:“老师,宋扬只有交给您了”。 上学时他故意不戴红领巾,而且大摇大摆地给护导老师看;做眼保健操时;他大睁双眼故意盯着护导生;上…  相似文献   

17.
费马(1601年-1655年),法国数学家。他在1621年阅读丢番图的《算术》这本书时,对求不定方程的整数解这一问题发生了兴趣。我们知道x+y=z是一个三元一次不定方程,它的正整数解有无数多个;x2+y2=z2是一个三元二次不定方程,它也有无数多个正整数解,这就是我们在平面几何中所学的“勾股数”。费马于是想:x3+y3=z3、x4+y4=z4有没有正整数解呢?一般地说来,xn+yn=zn(n是大于2的整数)有没有正整数解呢?他经过研究,于1637年提出了一个猜想:xn+yn=zn,当n为大于2的整数时,没有正整数解。人们…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赞赏的事情。孩子“坏”时希望受到注意,“好”时希望得到赞赏,这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承认他所做的正是希望他做的事情,会提高他的自我价值观念。即使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也可以提醒孩子知道他是可爱的、有能力的。例如,在全家一起吃饭时,每个人都分享到成功和快乐,使这一时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爱;可以经常将卡片或画片贴到门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爱;可以在孩子的床头上挂上两张照片,一张是他正在做父母赞赏的某…  相似文献   

19.
没有对手     
我看到了一个人,他独自占据了小区中央那一片惟一的标准网球场。站在网球场的一侧,只有他一个人,正在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地向另一侧发球,直到手中的球都发完,然后捡起所有的球,换到另一侧,再重复前面的动作。在我看来,如同一个人在喝闷酒一样,至少,这个人是在打闷球。或许是他对自己的球技没有信心,想一个人单练;或许他苦于找不到一个人和他一起打球,总而言之,在这片场地上,他没有对手。  相似文献   

20.
园丁老张     
<正>老张是我的一个同事,也是老前辈。平时我们见到老张,总是要恭恭敬敬地喊他一声“张老”,而不是“老张”,“老张”是我们私下谈论他时对他的称呼。我调来学校那年,老张不到五十,有一儿一女,一个刚上大学,另一个在上初中。当时乡镇教师的工资由乡镇统筹,很低,有些年还只能发60%,双职工教师家庭都是勉强糊口。老张是民办老师出身,学历低,职称低,工资更低;他爱人又没有工作,只种了几亩地,所以家庭很是拮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