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歧路灯>为样本,对它的词汇系统进行定性定量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包括词频、音节数量和词长的统计,这有助于了解汉语词汇发展历史,丰富汉语词汇研究的基础信息库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近代汉语白话词汇系统的面貌.  相似文献   

2.
白话词汇既是上古汉语词汇的延续,又是现代汉语词汇的源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白话词汇外译的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本研究主要以吉川幸次郎、清水茂的《水浒传》日译版本为例,结合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全面分析《水浒传》中白话词汇"端的"的日译情况,从而发现身兼多种词性的白话词汇"端的"在不同语气、...  相似文献   

3.
按照古白话由微而显、由始附属于文言到终于取而代之的发展线索,古白话词汇可分为露头、发展、成熟三个时期,即秦汉到唐的早期白话(白话挤入书面语)、唐到明的中期白话(白话书面语系统形成)和明到清的晚期白话(白话与文言并存)。  相似文献   

4.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有助于提高古籍整理工作的质量。本文从古籍校勘、古籍标点和古籍注释三个方面举例说明了研究明清白话小说词汇对古籍整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连城璧》与《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的两本白话短篇小说集.作为明清拟话本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对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其中出现的许多词汇,尤其是一些方言词和俗语词,与现代汉语词汇在字面上相同或形似,然而其意义却与之或微殊、或迥别.本文选取了这两部小说中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运用训诂的方法,对它们的义项进行细致的考察,指出了大型辞书在释义上的一些偏误.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白话在词汇、语意等方面与现代汉语非常接近。红学日趋成熟,但对其人称代词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只有某些近代汉语专著在讨论代词时引用了《红楼梦》中的部分语句作事例,如吕叔湘的《近代汉语指代词》和蒋绍愚、曹广顺主编的《近代汉语语法史》。本文主要从词汇语义方面研究《红楼梦》第一人称代词,总结它们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颜氏家训〉词汇研究》的出版对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有重要意义。该书把《颜氏家训》的词汇进行了共时和历时的比较,探讨了南北朝后期词汇的地域差异以及词汇的历时演变,这些探讨对汉语词汇史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但《颜氏家训》词汇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8.
常用词的古今演变大多是文白的兴替,体现了汉语文白的此消彼长。本文就汉语中乳、湩与奶及弃、丢与扔这两组常用词的兴替略作探讨,冀从常用词的发展变化略窥秦汉以来白话词汇替代文言词汇的演变概貌。  相似文献   

9.
《训世评话》文白对照,从共时平面上反映了15世纪初汉语口语面貌,也从历时角度上反映了白话词汇替代文言词汇演变概貌。本文以语义为单位,先选取其中的12类语义动词,依据其文白对译例证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补充和说明这类动词在明初的新旧质素的兴替概貌,借此为明代汉语常用词的研究提供可靠断代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古代白话词汇研究与汉语词典的编纂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大型汉语词典的编纂应尽可轮反映古代白话词汇研究的最新成果。本文拟就此谈谈笔者在编纂《汉语大词典》中的一得之见,以就教于大家。白话词即方俗口语词。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出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①任何语言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表达形式。先秦时,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形式较相近。然而,语言是经常在变的。随着…  相似文献   

11.
汉译佛典语言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它的通俗性,随着佛教的弘传而直接影响中古汉语词汇系统。此时的汉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俗语词剧增。本以中古汉译佛典《六度集经》为对象,从中爬梳中古俗语语汇,以大量实证材料,进一步印证汉译佛典是中古语汇发生剧变的重要媒体。  相似文献   

12.
清末白话小说《跻春台》是研究近代汉语词汇、方言的重要资料。文章对《跻春台》中的一些具有方言色彩的口语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及大型工具书的编撰具有补正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黎锦熙先生是上个世纪最为杰出的语言学家之一,他的研究工作在许多领域都是具有开创性的,对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黎先生汉语释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注意示范性,重视近代"国语文学"中的词汇,注重词义的系统性。在探求词义的方法上,以声音为枢纽,纯熟地运用一声之转;充分考虑古人的属辞之例,同时广泛地联系古今方言俗语。  相似文献   

14.
语源释义法在古代汉语语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古汉语语汇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古汉语中的方言语词意义,亦可借今方言语词解释古雅言语词。  相似文献   

15.
在地处闽中西北部的三明地区方言词汇的构成中,有一种极其特殊的语言现象——古语遗存.其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较多的古今词、无数的古代词、大量的单音词和繁多的书面语词。通过这种语言现象的研究.可以更直接地认识古代汉语和闽方言的传承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梳理以及当代学者汉语词汇研究的总结,寻找一条词汇研究的新方法,即以选取典籍作为语料依据,运用索绪尔结构语言学理论、语义场理论,采用义素分析法、比较互证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语词汇做逐一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个人翻译《明史》时遇到的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试图探索怎样才能准确、畅达地把用文言文写的古代史书对译成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8.
论中西方宗教的本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中西宗教思想比较研究的结论部分。文章认为中国宗教是人本宗教,西方宗教是神学宗教。文章从中西宗教的理论体系、神学论证方式、僧侣集团的职能、信徒的态度四个方面说明中国的儒释道是以人为中心构建的宗教体系,基督教是以神为中心构建的宗教体系。宗教思想上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西方社会的特性和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朝鲜《吏文》是明代政府的公文集,内中含有朝鲜政府给明政府的公文,是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资料.该书在语言材料上的价值具有“同时代性”“真实性”“复杂性”“公文性”等特点;该书在词汇上的价值体现在如实记录了明代初年词汇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当时朝鲜社会使用汉语词汇的情况,朝鲜汉学家崔世珍对该书词语的注解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明代的汉语词汇和朝鲜语词汇的面貌,以及当时中朝两国的社会生活状况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