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一直 《围棋天地》2000,(7):56-56
虽然自己远远不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但还是力图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不过,在棋艺方面,我却很想在棋盘上“学坏”。私忖:围棋的本质,一言以蔽之,就是“损人利己”。当然,这里的“损”和“利”所指只是棋盘上的目数而已。倘如你的棋力强,则意味着你在棋盘上能占到人家(对手)的便宜。相反,我的棋力弱,则意味着我难免要在棋盘上吃亏。棋盘上的总地盘是既定不变的,人家多占了一目,就必然意味着我少占了一目,反之亦然。为了赢棋,除了损人利己,别无它途。既然如此,那么,在棋盘上“学坏”也就是天经地义了。  相似文献   

2.
我能学围棋纯属偶然。记得上学时的一天,同学带去一个旧旧的小盒,启开一看是圆圆扁扁的塑料东西,有黑有白混在一起,如硬币般大小,我就半真半假地问:“是扣子吧?”同学回答:“是围棋。”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实的围棋,没想到这玩笑似的提问成了我围棋经历的开始,一步步直到如今。可能是受象棋的影响太深,对围棋子不分种类、没有区别很是不解。但望文生义,形成了围棋就是双方包围与反包围的概念。这就是我对下围棋的最初理解。听同学简单讲述了规则后,那皱巴巴的棋盘便成了舞台,摸爬滚打开练了。我就像跑马圈地一样,在棋盘上追随着对方画圈圈。这位同学的水平也只是稍懂一点点,但对付我已绰绰有余。面对不大的棋盘,我的手、眼都不够用了,本想包围人家的棋被分得七零八落,死的死伤的伤,几乎没有我的子。这与本想包围人家的目标差得太远了。局面没法维持,只好重新开始。我也是不服这口气,一盘,两盘……终于得手了,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却被告知:棋被围住而且没有了气才是被杀死,才能从棋盘上拿出。原来是这样啊!  相似文献   

3.
“输了两子。”年轻人轻轻地把一把黑子放在棋盘上。老者抬起头,祥和的脸上露出笑容,“下午复盘吧。”年轻人灵活地把棋子拾入盒内, 突然问道:“为什么棋盘是十九道,十七道二十一道不行吗?”“嗯?”“我是说,规则当然是定好了的,为什么棋盘的纵横道数必须是十九呢?即便是约定俗成也要有些道理吧。”老人微微笑着,反问:“你看这是为什么?”“在二十一、二十三道的棋盘上下棋,变化不是更多吗?也许下起来更有味。古人初创棋时,棋盘兴许是十五道、十三道,甚至九道,然后一步步发展而来,可以文字记载时恰好是十九道,后人也就跟着传了下来。如果真是这样,棋还应发展,如同社会进步,二十一道、二十三道,一直下去,不妨三十年或五十年增两道,只要智慧和文明在前进。”  相似文献   

4.
长短的迷惑     
三浦修 《围棋天地》2011,(20):95-96
棋盘上涂上黄色这个问题,我在上期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最早也是目本近世末期或是近代初期才开始的。这个话题到此为止,完全是我个人的猜测。虽然是我自己随意的猜测,不过臭棋自有臭棋的计算。稍后会研究一下其中的道理,那么将棋盘颜色的话题暂时放在一边。  相似文献   

5.
诘棋新作33     
盘石诘 地方的棋盘店想扩大销路,每年就要去大都市搞上几回棋盘现场贩卖会,宫崎县的松川棋盘店也和其它九州地区的棋盘店一样,从开店以来就在全国各地东奔西走。前些日到店里时,老板还在外地,不过老板娘很健谈,透露了多年来在贩卖会的一些趣闻。  相似文献   

6.
读谱常识     
近来收到许多读者来信,希望介绍一下国际象棋如何读谱.为满足这些读者要求,我们先简要说明一下国际象棋棋盘格位的代号和行棋的记录方法.一、棋盘和棋子(一)、棋盘格的名称国际象棋的规则要求每局棋都必须由白方先走,因此棋盘图是把白方放  相似文献   

7.
梦幻理光杯     
谢赫  自战 《围棋天地》2005,(8):53-56
王檄与我是多年的好友,但在棋盘前大家都是真刀真枪。去年王檄的成绩很突出,我与他的战绩是1胜4负。他的棋很厉害,不好对付。这次在理光杯决战与王檄遭遇,我早已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老骥伏枥     
四十多年前,张毓复还是陕西陇县煤矿的技术员.矿上新分配来了一个小伙子梁经旭,小梁随身带了一副九路围棋,不过也就仅仅知道“两眼活棋”的规则。老张和小梁就试着下棋.几盘过后觉得还挺有趣.只是棋盘太小了.很不过瘾。后来张毓复到西安出差.买回一副十九路的玻璃围棋.两个人才开始在大棋盘上厮杀。一开始,矿上只有他们俩人会下.后来竟然逐渐普及发展了三四十个围棋爱好者.最后连矿上的党委书记也成了他们的棋友。  相似文献   

9.
我就叫三三     
阡陌行 《围棋天地》2007,(14):99-100
我这时才发现棋盘上空荡荡的,她是第一个落入棋盘的棋子,整个对局室里的人都在注视着我们。我顺着其中的一道柔和的眼光看去,见到一个英俊儒雅的年轻人正自信地看着我们俩。  相似文献   

10.
轻松地带     
《棋艺(象棋版)》2006,(11):63-63
吸引一次家庭聚会,一位妇女问身边的朋友:“怎样才能将丈夫的注意力从棋盘转移到我的身上?”朋友回答:“穿透明衣裳。”她又问:“如果不奏效呢?”朋友笑着说:“那你就把棋盘文到身上。”(杨瑞忠)  相似文献   

11.
新世说     
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去她大姨家串门儿,正好赶上两个小哥哥下围棋,杀得是难解难分。女儿好奇地凑近棋盘,煞有介事地观看起来。那小哥儿俩一不留神,女儿就用小胖手从棋盘上抓起一颗黑棋子儿放入口中。这下小哥哥可急眼了:“唉,唉,你这是真吃我子儿呀?!”逗得人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2.
曹万春 《围棋天地》2014,(10):20-21
我是北京市崇文区花市新景小学网年级一班的学生.从五岁开始,跟父亲学围棋,越学越觉得好处很多,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第一、培养树立大局观念。棋盘上的子都是互相呼应、配合的。  相似文献   

13.
本刊编辑部转来邯郸市郭树亭棋友来信,询问该市业余比赛出现的图1、图2两个案例,按新规则应该怎样裁定,下面谈点个人意见。 一、关于子力交换问题 在子力交换问题上,1987年老规则规定分两种情况做出不同处理:1、凡预计吃子的棋子在棋盘上不存在者,要计算双方的子力价值,符合得子规定的判提;不符合得子规定的判闲;2、凡预计吃子的棋子仍在棋盘上保留着,无论自己损失多大,均不计算子力价值,都要判捉。 对这个问题,1999年新规则做了较大改动:在完整的子力交换中,不再强调预计吃子的棋子是否保留,也不再强调是先失…  相似文献   

14.
联棋     
联棋从来不缺少戏剧性,把一个人的游戏变成团队游戏,增添了更多的偶然性和观赏性。下过联棋的朋友都知道,它非常考验队友之间的配合与默契程度。城围联的团队合作形式与联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规则上增添了更多的不可预知性。棋盘上瞬息万变,棋盘之外也有许多抉择,每一个人都有影响局面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老佛爷,我杀您的马。”连琪边说边笑嘻嘻地从棋盘上拿掉一枚棋子。 对面坐着的慈禧太后拍了拍大腿,脸上露出几分悔意,不过仅此而已,她并未动怒,目光依滞留在棋盘上。 “老佛爷,我杀您的炮。”没过多久,连琪又说道。 此时的慈禧已全然没有了刚才的投入,眉宇下射出两道凶光,直勾勾地盯着眼前的小太监。 连琪只顾了神游局中,哪里料到大祸已经临头,甚至连自己的身份也给忘记了。 “老佛爷,我杀您的车。” 话音未落,但听慈禧大叫一声:“我杀你全家。” 棋盘已被掀翻,棋子四处滚动。 这是清末一则有关棋祸的事。慈禧自垂帘听政后…  相似文献   

16.
运动围棋     
近日,受浦东围棋协会之邀,参加了一个“运动围棋”比赛。得知比赛地点在一个公园,略感意外,但也没太在意,以为是一个普及活动,便欣然前往。开幕式在上午10时,由于我有其他活动,我不得不将比赛提前到8点30分,也就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选手。我刚准备在棋盘边坐下,裁判微笑着对我说道:“这是为游客准备的,你们的棋盘在那边。”  相似文献   

17.
读后 编后     
《围棋天地》2005,(1):87-87
真的很过瘾 看了贵刊2003年第23期的“棋战星光”,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是棋评类的稿件,标题却透着一股文化味儿:“新三仙出洞”、“提子如花开”。内容也实在精彩,特别是“新三仙出洞”,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在棋盘上演变它的各种变化,最后被自己搞得晕头转向——以我这点微末之技,怎么也无法穷尽它的变化,但真的过了一把瘾!  相似文献   

18.
北京寒风肆虐,而厦门却柔风宜人,这个舒缓安宁的城市让我格外放松。 这是很难的一盘棋,太多的荣辱、情感夹杂在其中。这是很简单的一盘棋,和平常的几十、几百盘棋丝毫没有分别。心绪繁乱,棋盘会像迷宫一样复杂,而当你放平一颗心,完全投入于棋中,那么棋盘将幻化为一条条宽广大道。这个道理不难,我却直至今日才算明白,花的时间虽长却还不晚,只要能懂,什么时候都不晚。  相似文献   

19.
方式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10,(19):M0001-M0001
刘世振的“如果说邱峻的顽强是天下第二,则没人敢称第一。”很有道理。邱峻埋头棋盘的姿势会让你想到他不是一个棋手.而是一个制作棋盘的工匠,在仔细地给棋盘刻线。其实,这只是棋手对局的一种方式.因为另类而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0.
《当代体育》2010,(21):8-9
“很明显.如今的赛场缺乏对抗,规则也已经改变了。基于这些规则,如果按照我曾经的方式去打球,我觉得要么我场场六犯离场,要么不停地被送上罚球线。而我一场比赛会得到100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