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纯理功能关于情态的论述对10篇英语政治演讲进行分析,揭示了蕴含在政治演讲中的表达演讲者态度意义的语言学手段。通过情态和评价性词汇,演讲者表达了态度意义,并以此影响听众,实现其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话语人际意义研究的新突破,评价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题材的话语分析中,成为解读不同话语修辞潜势的理想框架。本文选取美国访华总统大学演讲词作为语料,通过分析发现,演讲者主要通过态度性词汇和借言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立场,宣扬美国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人称代词是政治演讲语篇中实现人际功能最直接的手段。从系统功能语法人际纯理功能的视角,对丘吉尔的演讲词"就希特勒入侵苏联演讲"进行语篇分析,探讨人称代词在实现人际意义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袁舒芳 《英语广场》2016,(12):45-46
本文立足于系统功能语法,以其中的人际功能为切入点,对史蒂夫·乔布斯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进行分析,以揭示演讲稿中的语言选择特征,并且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选择和人际功能实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乔治六世的战时演讲词是一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演说,其中的词语选择与表达方式极其考究.文章从词汇层面,应用Martin和White提出的评价理论框架,从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方面,深入细致地探讨乔治六世的战时演讲词,探讨其中的人际意义,揭示出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态度意义资源.  相似文献   

6.
系统功能语法派提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中的人际功能指的是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功能。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的重要观点是把意义、意图和惯例相结合,因为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是言外行为。通过对广告行事语力的研究实现了对广告的人际意义的解构,对构建广告诉求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丘吉尔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演说家,曾因演讲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就希特勒入侵苏联演讲"被认为不但是政治上非常成功的一篇演讲词,而且在文学上也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纯理功能的视角,对这篇演讲词进行语篇分析,探讨情态动词在实现人际意义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意义为理论基础,解析了《纪念日,在委员会办公室》中的直接引语的人际意义。发现作者通过借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评判,表达对事件或人物的态度,表明了作者、读者及原话语发出者即人物之间的关系,蕴涵作者的价值判断,实现语篇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的功能。政治演讲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作用。本文依据人际功能理论分析2012年奥巴马胜选连任演讲词中的人称代词、情态和归一度,以期探讨语言是如何帮助演讲者实现演讲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理论为基础,对布莱尔在欧洲议会上所发表的演讲进行人际意义分析,揭示政治演讲中实现人际意义的语言手段.分析表明在政治演讲中,陈述语气、祈使语气、情态动词、情态附加语、情态隐喻、评价和人称系统等是实现人际意义的主要语言手段,使用这些语言手段能在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达到演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Received     
Traditionally, heckling has been treated as merely a form of distraction. In this study, accentuation theory was used to predict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heckling on speaker credibility and attitude change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audience identified with the heckler or the speak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audience identifies with the heckler, speaker credibility and attitude change are attenuated. Furthermore, when the audience identifies with the speaker, speaker credibility and attitude change are increased.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accentuation formulation of heckling.  相似文献   

12.
演讲发表演讲,就是要说服,鼓动和影响听众,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了解听众心理,本试从定势选择,审视评价,从众应和三方面分析了听众心理,并探讨了如何顺应以上心理特点,提高演讲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评价理论关注用于协商社会关系语言资源和态度表达。介入系统是该理论一个重要评估指标。分析奥巴马发布本·拉登死讯话语的介入资源发现,对话性缩约策略比对话性扩展策略使用率更高。奥巴马在本话语中鲜明地表达美国政府的各种态度和立场,压制其他话语声音。此外,部分对话性扩展策略实现了争取民众支持和国外的理解等。介入策略增强对听众的人际操控,实现演讲者和听众双方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4.
Irony,Silence, and Time: Frederick Douglass on the Fifth of Jul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ederick Douglass's oration, "What to the Slave is the Fourth of July?" is a rhetorical masterwork of irony. It illustrates a strategy for enlisting the liberatory potential inherent in the detached and multiple perspective of irony without allowing that detachment to culminate in political impotence. The speech accomplishes this through opening before its audience the expansive visual and temporal spaces in which irony thrives, then collapsing those spaces so irony cannot be sustained. The speech therefore exemplifies a kairotic management of irony's scopic attitude, emphasizing for its audience the importance of seeing when irony is appropriate and when it is not.  相似文献   

15.
受众是演讲活动的重要要素,在演讲中决定演讲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参与演讲的过程,是演讲目的的实现者;演讲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受众意识,认真把握演讲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把握受众的基本特点和心理,积极与受众进行现场互动,才能实现演讲的目的,增强演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学毕业典礼邀请名人演讲的传统素来已久,其演讲内容大有意义和价值,可读性强,但是国内鲜有学者从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审视和研究。这些演讲语篇因其对象、场合、背景和目的具有很多共性,在建构上具有很强的互文特点,具体体现在结构、主题、修辞和演说策略四方面。了解其建构互文性不仅可以提高演讲鉴赏水平,而且可提高自身的演讲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际功能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之一。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为主要理论,在语气和情态两个子系统的框架内,对奥巴马在海军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进行了人际意义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在政治演讲中,演讲者多使用陈述语气来阐述信念、表达肯定、树立权威;在情态方面,多使用中高量值情态动词来说服听众以响应自己的号召。借此,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运用人际功能的手段对自我形象进行有效建构,以实现其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隐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达到如母语般流利所必须具备的语言能力,在英语演讲中,隐喻不仅是语言能力的体现,隐喻本身也具备很强的劝谏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地与听众取得同一,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然而如何在英语演讲稿中使用隐喻的相关研究目前尚少,文章以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研究为理论框架,在分析隐喻的劝谏功能的基础上,以演讲稿的撰写为目标,探讨培养隐喻思维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从而指出建立两者关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入手,从语气和情态两大系统分析了人际功能在希拉里的两篇政治演讲中的体现并做出比较。这两篇演讲分别是希拉里在佛罗里达州的总统候选人竞选演讲和她退出总统竞选的告别演讲。本文旨在分析语言模式在这两篇目的截然不同的政治演讲中的选择,以及它们和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出演讲者在不同情况下做出的演讲是如何通过语言来和听众建立有效的联系,以达到其不同的演说目的的。  相似文献   

20.
元话语是作辙话人用于组织话语,表达自己对话语内容的观点,涉及受众反应的一种方法。它既包括言语形式,也包括非言语形式,是多模态的。作者借助语料,以“多模态元话语”为概念,对其进行定义和分类,并指出它的识别标准以及模态之间的关系,旨在对全面解读作搬话人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受众连接、组织、解释、评价话语内容,从而对达到顺利交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