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学形象、情感和审美的感性特征决定了语文文学阅读的特质是感性阅读.感性阅读有两个层面:感知与感悟.感知是感性阅读的基础,感悟是感性阅读的终端,也是感性阅读的最完美呈现.任何阅读,都必须遵循由感到悟,先感后悟的规律与次序.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但是,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和直接感知,文本解读能力不够过硬,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高屋建瓴,从“发散”入手,才能引爆多向思维,形成立体化的阅读视角,让语文阅读充满思维的张力,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自然走进语文世界,积极主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一、知人论世,感悟文本作者的写作动机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里所说的就是语文教学活的灵魂——感悟。我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里所说的就是语文教学活的灵魂——感悟。我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张海玉 《教育文汇》2013,(17):26-27
语文学习的根本在于阅读,而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创造环境,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深切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诵读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诵读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在教学中进行诵读要注意不同的层次及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耿泽相 《双语学习》2007,(7M):105-105
诵读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诵读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在教学中进行诵读要注意不同的层次及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语感教学谈     
语感教学就是依托言语形式,从语言感受出发,培养比较直接、敏锐地感悟和领会语言文字内涵的能力及规范表述的习惯意识的语文教学类型.语文课程标准理念观照下的语感教学,具有教学目标立体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明晰化、教学效果显性化的特点.语感教学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诵读为本,问题引导;整体感知,局部领悟;涵养积累,启发思维".语感教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多样阅读形式缺乏实施措施、阅读量很不够、感悟过程显得仓促等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课本中几乎所有的文章末尾提到的教学要求都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一些经典的文章更要求全文背诵。朗读是背诵的基础,朗读是阅读的重要方式。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其他语文学习方法所无法替代的,而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帮助小学生更深层次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感悟、感知,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学生阅读感悟,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感悟当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获取,但如果学生不能理解着思考,那么获取阅读感悟的质和量都不会令人满意。笔者对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做过一定的思考和实践,现拙于笔端,期求抛砖引玉。一、学生思维习惯培养需求学生形象思维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小学生的特质,那就是需要借助于形象进行思维。学生阅读感悟之思维习惯则必须让学生能够在诸多的直观形象中进行思维,小学生直  相似文献   

11.
“感悟”顾名思义是先感后悟,是一个感性直觉把握对象内涵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过程,它包含了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由此引起的思维与发现,是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桥梁。一、在诵读中感悟语文教学最常用的办法,当然是诵读。诵读是双向的运动,它是一种理解文本的方式,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而绝不是单向的感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之前和读之后都能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直接接触文章、感悟文章为主,以视觉形象代替文章的阅读与感悟。例如,教《万里长城》一课时,教…  相似文献   

12.
“感悟”及其教学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语文教学中,“感悟”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专门术语,它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这种“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是建立在联想和想象、图式加工及完形心理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语文教学是一个由“感”而“悟”、合“感”而“悟”的心理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就是“感悟教学”(语文悟性教学),感悟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何为阅读感悟 ?广泛地讲 ,我认为就是读者结合自己的经历、阅历对阅读对象的感知、领会、顿悟 ,进而产生质疑、联想、想象。阅读感悟在学生生活中随时都存在 ,可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不少时候并未重视这种感悟 ,没有把它作为一种最活跃 ,最有效的创造性思维来训练学生。当今语文教学中提得最多、最响的一个口号是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阅读感悟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阅读感悟体现了个性 ,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 ,有自己的知识阅历 ,有自己的人生感受 ,有自己的思想观念 ,对一篇文…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明海认为:语感是指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的惑陪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呢?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表述:“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迫不及待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质量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国家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是和历史、现实的对话,是充满乐趣的精神生活。阅读教学则应是学生(个体与群体)、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使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既在于粗略之"阅",也在于精细之"读",更在于精准之"评"。这是语文阅读课堂培植文本阅读吸引力、提升文本阅读组织力的重要依托。选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实践引导学生品读的方法,要求教师从多元视角来安排品读教学,鼓励学生在倾听中感知情感温度,在诵读中理解情感深度,在品评中感悟文本内涵,在读写中培育品鉴素养,进而提升个体的品读素养。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话语形式的直觉感受与反应,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和当代阅读教学中普遍运用的重要方法,它在感知言语声音形态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根据诵读要求,有的放矢地设计出绘声绘色的诵读教学,可培养语感,领略言语的韵律美、含蓄美和形象美。  相似文献   

18.
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告诉我们,以读为本,感知、感悟培养语感、情感,是语言训练的最基本的策略。一、感知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而阅读活动中的感知过程则是属于对课文言语的感知和理解活动范畴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对课文感知过程中,词和词组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语言单位,言语信息在人脑中可能有一个以词或词组为单位的存储系统。词以及词组联系愈巩固熟练,愈利于…  相似文献   

20.
杨光正 《成才之路》2011,(19):21-21
“悟”有领悟、感悟之意,语文教学中的“悟读”即感悟性的阅读,它是在调动学生多种心理意识和品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发现兴趣,训练学生的发现思维,让学生形成发现能力;是让学生在经历“初读(感知)——细读(研讨)——品读(咀嚼)”的基础上对阅读材料进行心领神会,从而悟出阅读材料的内涵,悟出阅读材料的滋味,在悟中有所发现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