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文章从情感、认知和意动态度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英汉语码转换的语言态度进行探讨。发现,接近一半的学生对英汉语码转换的态度比较模糊,立场中立,但在情感认同、价值评价和行为倾向方面各有不同。其中,性别、英语水平、语言环境以及避繁求简和语言趋同等心理是影响大学生语言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一个民族众多的省份,研究本土少数民族的语言态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课题研究的重点问题是:1)在昆藏族大学生对藏语、汉语和英语的态度各是如何?2)影响他们语言态度的社会因素是什么?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大部分受试者从情感角度对藏语都持较为肯定的态度,而对汉语和英语在认知角度上的态度更为积极。此外,受试者们的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他们父母的婚姻类型(属于族内还是族外)是影响他们语言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政治态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积极政治态度的形成来说,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态度的情感因素,若在态度认知与态度行为意向成分中没有态度情感的融入,就不可能有稳定态度的形成。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态度教育时,需要从大学生对教育者的角色认可、对信息传递媒介的选择、对教育信息的认同三方面来进行情感引发。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语教育背景下,从"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角度对福建畲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得出,福建畲族大学生对普通话的整体评价较高,更加注重普通话的社会功能.在情感维度方面,对本族语有强烈的认同感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因此,在传承中华文化和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积极保护与传承畲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新疆师范大学南疆民考民维吾尔族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在乌鲁木齐高校就读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对母语、汉语的态度以及在交际情景中的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态度。结果分析表明:第一,他们具有更为强烈的民族意识,对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有意识地去努力维护。对本民族语言是有很深的感情,努力传承和维护自己的母语。第二,他们在对待汉语的态度上理性因素大于情感因素。一方面他们想保持母语的纯洁性,对汉语有明显的疏离感;另一方面,他们对汉语的社会地位以及汉语对其民族进步和个人的发展的功能作用有理性的认识。第三,在家庭中主要使用维吾尔语,很少使用汉语,在家庭以外的交往中依然主要使用维吾尔语。他们学习和生活在以汉族人口居多的乌鲁木齐,使用汉语的人数比在家里说汉语的人数多。但研究表明他们对汉语的态度更加谨慎保守。最后为新疆双语教育以及高校加强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与民族认同的教育引导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对解决新疆双语教育的具体问题以及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教师自身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教师态度的研究,分析了教师态度中的认知、情感、意向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认为教师应利用积极的态度来影响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7.
谈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自身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教师态度的研究,分析了教师态度中的认知、情感、意向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认为教师应利用积极的态度来影响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8.
语言态度是人们心理和情感态度的直接反映,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的重要表现,也是语言活动的核心,但是语言态度的表现形式繁多且各有不同。文章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语言态度的调查研究,试图发现中学生语言态度的差异,以及性别,学生汉语水平这些变量对英语语言态度是否存在影响。这些结果对改进新疆双语教学将提供积极的建议,对制定正确的、切实可行的语言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学生对考试作弊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大学生成绩考试作弊不良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态度,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考试作弊态度的认知、情感、意向三种心理因素中,明显存在着认知与情感的不协调。多数大学生对考试作弊行为有正确的认知,但却又有宽容性的情感。由此推断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的认知与意向也存在着不协调,就是说考试作弊行为的内在心理倾向在多数大学生中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新疆哈萨克族双语使用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习得技能及其传承知识的工具之一,也是民族基本特征之一。哈萨克语作为我国新疆世居民族——哈萨克族的母语,对哈萨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都起到了强化作用。汉语作为我国各民族族际共同语,对各民族的发展有普遍性的功能。实施双语教育,是哈萨克族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因素之一,对民族地区的稳定,民族团结,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岳秀红 《宁夏教育》2014,(12):46-47
本文通过对情感态度与认知因素以及语言学习在教学中关系的分析,明确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讨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学生合理运用这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去促进英语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政治选举是其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以迈尔斯对态度的解构为切入点,细分为情感取向、心理认知、行为意向、参与动机等五个方面综合反映群体的整体特征,依据态度与行为的一致再划分出选举活跃、选举怀疑、选举否定三个亚群体以反映个体层次之间的差异性。借助符号互动主义,论证了政治荣誉感、政治新鲜感是促进大学生积极参选的重要因素,但不成熟的政治心理征及选举组织过程的不合理同样起到了阻碍作用。最后结合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围绕大学生选举的矛盾心理,认为开展政治选举教育和加强监督将使选举认知再回到一致,是行之有效的选举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合肥市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试图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锻炼行为与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具有较高一致性;行为认知、行为意向等认知类因子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行为态度、目标态度等态度类因子与消极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母情感温暖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存在直接效应;父情感温暖、父惩罚、父母过分干涉、父过度保护、父母偏爱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存在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37):3-4
在当前这个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党和国家积极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民族高校大学生作为其中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在就业与创业方面更加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对330名民族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1)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大五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方面存在显著正向相关。(2)民族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与神经质、外倾性、尽责性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3)民族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创业意向呈现显著正向相关关系。(4)自身是否有过创业经历在职业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5)男性与女性在创业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自身是否有过创业经历在创业意向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和影响他们语言态度的相关背景因素,试图回答哪一个背景因素对语言态度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最能够预测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语言态度。把汉语水平、社会网络、和民族认同三个背景因素作为自变量,把语言态度的亲和力维度和地位价值维度作为因变量,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检测出三个自变量对两个因变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所有的背景因素中,社会网络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最大,可以作为语言态度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李芳 《教育教学论坛》2012,(Z2):227-228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直接影响教学实效性,本文用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的态度理论,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方面对调查样本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总体上是消极的,其原因有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者焦虑成因及消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学习环境、语言认知过程、母语与目的语之间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焦虑。汉语教师应采取积极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汉语的信心,使他们能学好汉语并最终能掌握和运用汉语。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翻译的移情与同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翻译语言的同时也在翻译文化。情感因素存在于语言和文化之中,它是民族文化心理在文本中的体现,包含了感情、态度、情绪、心境、信仰等因素。它体现了作者内心世界和对读者感悟的期盼。情感是意义的一部分,不同语言和文化中认知隐喻的差异导致认知指称和情感指称的不统一。因此,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情感转换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实现跨文化翻译应处理好“移情”和“同情”的适度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了新疆高校哈萨克族大学生哈、汉、英三语的语言态度及语言能力.结果表明,“民考民”学生和“民考汉”学生的汉语、哈语能力有较大的差距,但对自己本民族语言都有高度的认同感,对汉语持积极认可的态度.对英语的态度是多元的,其中持消极否定态度者居多,英语水平普遍较低.针对学生的语言现状提出了语言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内隐与外显合作态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内隐联想测验方法分别测量了大学生关于合作的外显与内隐态度,结果表明:(1)用两种方法测得的合作态度都是比较积极的,二者之间没有出现分离,大学生可能不存在内隐的合作态度;(2)以问卷测得的合作态度的不同维度上,合作认知比合作情感和合作行为意向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