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店《老子乙》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有明显差异。郭店《老子乙》主张“清静为天下定”,今本《老子》主张“在政治上不要有为”。《太一生水》(含老子丙)与郭店《老子甲》有密切联系,与今本《老子》相对应章节同中有异。郭店《老子甲》是“经”,《太一生水》(含老子丙)是“说”,今本《老子》是战国老子后学对春秋以降老子学说的整合。  相似文献   

2.
郭店《老子甲》与今本《老子》相对章节同中有异,且异处较多。郭店《老子甲》积极、入世,主张以道佐人主治国,是春秋老子哲学思想的表述;今本《老子》相对章节消极、退守,希望社会不要有任何有为,是战国初老子后学者哲学思想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关系问题,是引起学术界热列讨论的问题,笔者认为简本《老子》是《老子》的摘抄本。简本《老子》内容几乎全部都能在今本《老子》中找到,且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今本《老子》第六十四章下段内容既出现于简本《老子》甲,又出现了简本《老子》丙,是简本《老子》摘抄于《老子》的明证;从郭店楚墓主人的职业看,有对《老子》进行摘抄的主观动机;今本《老子》不见于简本《老子》的内容在简本《老子》之前的春秋末期就已存在的事实,更佐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竹简《老子》1993年10月出土于荆门市郭店1号楚墓,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早100余年。文章通过与竹简《老子》共存的其他简文,竹简《老子》的分册分组及其具体内容与帛书《老子》、传世本《老子》所构成的演变关系,以及郭店1号墓的考古学年代几方面,对竹简《老子》的年代进行了分析。认为竹简《老子》抄定于公元前377年后,约入葬于公元前300年,与帛书传世本《老子》构成了由此及彼的演变关系,反映了《老子》诸版本形成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典籍之一,除了历代繁多的传本外,近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和《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本展现了《老子》古本的面貌。笔者在对三种《老子》进行对照阅读的过程中偶有所得,略陈于下。古本的发现使传本中的许多讹误得到纠正。(1)《老子》王弼注本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  相似文献   

6.
郭店简与上博简都出现了《缁衣》一文,这对传世本《缁衣》的比对有很大的意义。两种简本只在个别字词上有微小差异。近年来,学者对简本与今本的研究较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发现简本与今本在章序、字句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简本更接近《缁衣》原貌,今本《缁衣》显然由汉儒做了大量的改动。本文以郭店简为参照对象,从郭店简与传世本的差异入手,探究儒家思想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物"是《老子》书中的一个高频词,但其丰富的含义及重要性还未得到充分揭示。对比研究郭店楚简本《老子》和王弼本《老子》可以发现,"物",在"楚简本"中基本指"一切自然存在者",其含义比较单一、明确;而在"王弼本"中,其含义则比较复杂,"物"或意指"道"。由此可以推断王弼本对郭店楚简本《老子》之文义存在继承与发展。另外,只有建立在"道"、"物"、"器"三个层次相区分的基础上,《老子》中的"有"、"无"之含义才能更明晰。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对《老子》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着新文本的出土,进一步引发了学界对《老子》诸多问题的探讨。王葆玹先生立足郭店本提出了《老子》“贵浊反清”的新见解。依据文本原意和综合各家之说,驳斥王先生的三个论据,即对《老子》三章中清和浊内涵和关系的诠释,指出《老子》并没有“贵浊反清”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王丛慧 《学语文》2015,(3):56-58
出土文献中《老子》出土的版本最多,主要有马王堆汉墓甲乙本《老子》,郭店简《老子》和北大汉简《老子》共四种,本文利用出土的这四种版本的《老子》和通行本的《老子》相互对校,发现通行本《老子》的三则错误:通行本第一章的"无名天地之始",应依简帛本作"无名,万物之始";通行本第五章的"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应依简帛本作"多闻言数穷,不若守于中";通行本第八十章的"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应依简帛本作"使民重死而远徙"。  相似文献   

10.
郭店楚简道家作品三册是传世本《老子》成书之前就存在的有关道家思想的著述。《绝智弃辩》(老子甲 )、《治人事天》(老子乙 )应是春秋道家原创者思想的表述 ,其作者可能分别是老子、老莱子 ,拟或是老子、老莱子的弟子对老子、老莱子思想的表述。《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似为关尹子所作 ,其“大一”理论与《庄子·天下》所记述的关尹“主之以太一”的思想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竹简《老子》与老子其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门市郭店楚简《老子》是最早的《老子》文本,由三册长度不等的竹简组成。各册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史记卿关于老子的三个人具有多种对应关系。历史上失传的《老莱子》十五篇或十六篇,可能是后世将竹简《老子》三册合编为一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郭店楚简平议》对《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 1998年版 )所列楚简《老子》、《儒书》、《语丛》凡 18篇的字、词、句、篇进行了全面研究。认为 ,《老子》甲、乙是表述道家原创者以道治国、“清静为天下定”思想的两册重要典籍 ,《老子》甲所提出的“道” ,是战国道家“建之以常无有 ,主之以太一”的理论依据 ,是道家本体论的发端。《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为晚出 ,似为关尹子所作 ,当是战国早期的作品。传世本《老子》晚于《大一生水》(含老子丙 ) ,将楚简《老子》甲、乙、丙的内容全部溶入 ,“建之以无常有” ,完成了道家学派的本体论的建设 ,于是便以《老子》著称于世。《语丛》比较复杂且佚简较多 ,在编排篇目时仅据简文内容对简序作了部分调整。  相似文献   

13.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等典籍,成为考古学上的一件大事。时隔20年即1993年,从荆门郭店1号楚墓中出土了竹简《老子》和另外几种典籍,更是轰动了中外学术界。荆门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崔仁义先生对竹简《老子》进行了研究,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其研究专著。笔者认为该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学术价值。一、准确拼接与排列了竹简《老子》的全部内容。郭店楚简是1993年10月荆门市博物馆为配合打击盗掘古墓的犯罪抢救性发掘的。整理者在包含多种典籍的乱简中,将其拼接排列成竹简《老子(A)》、《老子(B)》、《老子(C)》,并…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思想、思维等方面证明今本《老子》比简本《老子》多出的部分不是老子散失的作品 ,而是传释《老子》的注本 ,并进而证明它的作者就是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在此基础上 ,从“道”、“德”两个核心概念入手 ,进一步阐述今本《老子》作为疏传体例的注本的特点 ,求证了今本《老子》是如何传释《老子》的 ;最后评价太史儋的功过是非 ,肯定太史儋在发扬光大老子思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背离了老子思想 ,首开排斥异己之风 ,给中国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郭店竹简《老子》的形式和内容与今日所见帛书本及通行本有很大不同,它既非原始的、完整的传本,亦非选本或摘抄本,而是一种较早的经过系统化和逻辑化加工整理而成的传本。它的出土,一方面为我们探讨《老子》形成的早期阶段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线索,另一方面又能促使我们结合流传的多种版本,分析和把握《老子》传本的演变,推动和深化老子思想和道家学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郭店楚简与陆九渊心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九渊心学是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教人如何做人的哲学。陆九渊的“人才”论与《易传》的“三才”说一脉相承,“本心”论、“格心”论,源出《孟子》。“人才”论与郭店《老子甲》“四大”论相通;“本心”论与郭店儒书《性自命出》“性情论”相通;“格心”论与郭店《老子乙》“日损”论相通。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思想、思维等方面证明今本《老子》比简本《老子》多出的部分不是老子散失的作品,而是传释《老子》的注本,并进而证明它的作就是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在此基础上,从“道”、“德”两个核心概念入手,进一步阐述今本《老子》作为疏传体例的注本的特点,求证了今本《老子》是如何传释《老子》的;最后评价太史儋的功过是非,肯定太史儋在发扬光大老子思想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背离了老子思想,首开排斥异己之风,给中国化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侯才所著《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校读》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有关竹简《老子》研究的专著 ,作者以最新发现的考古研究成果为据 ,悉心整理和考释竹简《老子》 ,把《老子》一书的最早版本提前到春秋末年 ,这就为我们对道家文化追根溯源和正本清源提供了实物性的根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①中的季子、虖等字词,进行重新释读。  相似文献   

20.
为了真正了解郭店楚简《老子》的原始旨趣,我们在注释时需要认真探索,仔细思考,以免再度陷入历史上误解老子(指老聃)思想的怪圈.笔者现就释读楚简《老子》字词句时的几点体会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