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把他自作自藏的旧体诗总称为《槐聚诗存》。1995年出版的这一本诗集虽然也叫《槐聚诗存》,但却不是它的全部。集外的《生日》写于1935年,是青年钱钟书发奋自励的一首好诗。我们可以从中领略诗人的思想和情怀,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这是读钱钟书其他作品很难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学画回忆     
我七八岁时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读《千家诗》。《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板画,记得第一幅画是一只大象和一个人在那里耕田,后来我知道这是二十四孝中的大舜耕田图。但当时并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意思,只觉得看上端的画,比读下面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有趣。我家开着染坊店,我向染匠司务讨些颜料来,溶化在小盅子里,用笔蘸了为书上的单色画着色,涂一只红象,一个蓝人,一片紫地,自以为得意。但那书的纸不是道林纸,而是很薄的中国纸,颜色涂在上面的纸上,  相似文献   

3.
以《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后村千家诗》)作参照系读《全宋诗》,又得佚诗7首,现录如下: 册一卷二一页300杨朴集失收《中秋》:"一年月色今宵好,千里无云秋夜长.宿鹊已惊枝上梦,露萤空缀草头光.清辉霭霭寒侵屋,香雾濛濛影转廊.老子于中非浅兴,披衣起坐据匡床."  相似文献   

4.
七七届高校公开招生,我参加阅卷工作时写了这样一旧首诗,完全是实录。抗日时期,我读浙大,专攻诗古文辞。当时潘伯鹰先生在重庆《时事新报》上办《饮河集》,专发表旧体诗。海内名宿如汪辟疆、沈尹默、章行严诸先生诗作多载其中,我以“蹇斋”笔名,厕身其间。当时的“壮心”是想以诗名家,大学毕业时有《太学稿》一卷。解放以后,我先后担任南京市一中语文教研组长、南京市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室副主任,我又出席了全国第一次语文教学会议,还参加文学课本修订的小会。从事业出发,我想  相似文献   

5.
五年前,本刊编辑老包赠我《数与诗的交融》(苏步青著),苏教授在书中指出:“数学和旧体诗都十分重视想象和推理”,“读点诗词,对打开思路,活跃思想是很有好处的”.本文试提供一点材料.  相似文献   

6.
余秋雨《绑匪的纸条》中指出:"文字越简缩越能显现一个人的文化功底。"因为简缩的文字"是长期读古文、写旧体诗的习惯的自然流露",所以,能写出简约的文字,一定是长期读古文,甚至能写文言文、旧体诗的人。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把他自作自藏的旧体诗总称为《槐聚诗存》。1995年出版的这一本诗集虽然也叫《槐聚诗存》,但却不是它的全部,集外的《生日》写于1935年,是青年钱钟书发奋自励的一首好诗,我们可以从中领略诗人的思想和情怀,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这是诗钱钟书其他作品很难得到的。  相似文献   

8.
解读何为     
趁着何为这次来香港访问,我向心仪已久的作家开口了。我告诉他:我是在读高三那年读到他这篇《第二次考试》的,当时的感受是读诗,读一首诗味葱茏的诗。这是因为,我当时迷上缪斯,读的是诗,写的也是诗,而且有一组诗《马来亚狱中诗抄》很快就要在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主办的文学刊物《作品》上发表。我正是把他的这篇散文当作诗来读的,因为它太像诗了。一个多美好的灵魂,一曲又一曲多美好的歌声,一圈又一圈多美好的涟漪……这不是诗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古代影响深远的蒙学教材,《千家诗》以其自然诗教特色发挥了文学启蒙教育的作用。本文从文学知识启蒙、情感熏陶、审美价值培养三个方面论述《千家诗》的诗教特色。并将结合儿童教育等理论阐述《千家诗》在选诗和编排体例上的科学性,人文性。  相似文献   

10.
正1我最喜欢的辛波斯卡的《种种可能》,诗中有一句: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第一次读到时,无比强烈的认同感将我围绕,我几乎要热泪盈眶了,为我曾经对诗歌狂热的爱,为我曾经快要幻灭的与诗有关的理想和情怀,为我这么多年来与诗无关的荒谬。我是上初中的时候开始读诗的,当时舒婷的《致橡树》几乎是我对爱情认知的启蒙作品,我偷偷买的第一本诗集就是《舒婷的诗》,因为妈妈不允许我看课外书,买这本书的钱是我从我家的抽屉里"拿"的,后来不敢光明正大地拿出来看,便把书放在学校。  相似文献   

11.
相对其他体裁的课文而言,古典诗词更简练、含蓄、深刻,更耐人寻味,但学生学起来却有些难度,有些枯燥;再加上教师的教法单一,便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古典诗词,笔者尝试了如下方法,收效显著。一、学习之前,运用绘画与音像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封建时代的启蒙课本绘图《千家诗》,不知滋养了多少代炎黄子孙,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学习古典诗词之前,我推荐给学生一本绘图《千家诗》,那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强烈地吸引着每一位同学兴味盎然地去了解诗中的叙事,体会诗中的情感,感受诗中的意境,议论诗中的哲理…  相似文献   

12.
《千家诗》是中国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国学启蒙读物,所选作品大多堪称古诗中的经典,体现了中国古诗的格律美、意境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愈来愈认识到集成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千家诗》正是一种适宜当下儿童学习的好教材。如何把它作为传统文化经典来启蒙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我探索把《千家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他重视对幼儿早期的智力开发,从4岁开始教我识字。5岁我认识家中贴的门对,6岁可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又读过《千字文》、《千家诗》、《论语》等,还学过几句外语——“good morning”(早安)。父亲还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具体教我对人要有礼貌,尊敬长辈,开口先尊称对方等等。我7岁上学(1935年),新课本发下来都能读下来,学过以后可全文背诵。  相似文献   

14.
小天 《少年月刊》2011,(10):14-15
《千家诗》、《三毛流浪记》,《弟子规》……这些是今年某家公益机抱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发布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的几本,该书目包含30本基础阅读书籍和70种推荐阅读书籍。  相似文献   

15.
背诵是一种最实在、最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经常背诵会促使人的知识越来越充实,大脑越来越聪颖.传统的启蒙教育,要求儿童从学龄开始就反复不断地读背,从《三字经》《千家诗》到"四书五经",教师大都不作解释,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后,教师才开始讲解,而讲解又始终伴随着背诵.  相似文献   

16.
岁月,是一本书我用整个身心在读一年又一年我读得很幸福也很辛苦有一天妹妹对我说这样生活你会很快老的我反驳她说不,这不叫衰老——叫成熟(汪国真《岁月,是一本书》)汪国真的人生哲理诗别具一  相似文献   

17.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最先强调了读《诗》者在《诗》义阐释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这意味着读《诗》者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诗》义;还可以通过主动推求去寻找《诗》的创作意图。而《韩诗外传》正是汉《诗》践行孟子"以意逆志"观的突出代表。《韩诗外传》对孟子"以意逆志"观的传承,不仅展现了《诗》学发展至汉代的一次飞跃,同时也证明了汉诗通过《诗》义阐释传达经世意图的经学化倾向正是由孟子导夫先路的。  相似文献   

18.
姚雪垠是在五十岁以后为了写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而学写旧体诗的,因此很自然,他的一部分旧体诗属于所谓谈艺诗,即抒发或记述作者在写长篇小说过程中的艺术心得和体会的诗。  相似文献   

19.
读了《中学语文》今年第四期上于幸臣同志的《杏花雨和杨柳风》一文,获益不浅。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该文在引诗时,误将『古木荫中系短篷』中的『系』字写成了『击』字。我查了《千家诗》,上面写的是『繋』(即今日的『系』)字,不是『擊』(即今日的『击』字)。『繋』和『擊』的上半部分相同,下半部分不同,前者从『系』,后者从『手』。我又翻检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案》,看见一四三页在引用这首诗时也是写的『系』字,而不是『击』字;《优秀语文教师上课实录》第二九  相似文献   

20.
《千家诗》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千”,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启蒙读物,一度是书商获利的资本。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写到:“所有方圆二三百里,学堂里用的‘三百千千’,都是在小号里贩去的,一年要销上万本呢。”民国间作为私塾教材使用,备受青睐。1980年后,它再度引人注目。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迄今,我国大陆出版影印、白文、注释、绘图等形式多样的《千家诗》有240多种,甚至出现英译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