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玩偶之家》里的娜拉都是在追求人格独立、呼唤妇女解放的社会背景下诞生,她们大胆追求爱情、勇敢争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地位和权利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但当"爱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主宰女性命运之时,无疑也埋下了悲剧性结局的种子。将二人命运轨迹与近现代女性觉醒之路相联结,通过文本细读探讨她们爱情悲剧的实质及其社会文化原因,对现代女性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幸福的爱情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瑜 《华章》2008,(21)
简·奥斯汀和张爱玲虽然属于不同的国度,但她们都是天才的作家,都在各自的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二人都擅长描写女性对于爱情和婚姻的追求,而且二人笔下的爱情都不是甜蜜而美好的,都是功利的物化了的爱情.这同样物化的爱情背后有着相似的共同原因.  相似文献   

3.
《简·爱》和《飘》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反映爱情故事的作品。两部作品在很多方面,如女主人公简·爱和郝斯佳的独立意识、爱情观、金钱观及写作背景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简·爱和郝斯佳都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爱情、追求独立的生活,但她们对待爱情、婚姻和生存方式的态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这些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同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基础有两个:其一,家族的兴衰;其二,时代环境。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女性的叛逆是表现其高出一般封建文人的进步民主主义思想,即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追求政治清明等。其中林黛玉、妙玉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两个重要叛逆女性形象。曹雪芹的民主主义思想正寄托在这两个形象中,其在林黛玉身上寄托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而在妙玉身上则寄托了作者渴望社会和政治清明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文化巨子鲁迅和王国维毕生都在追求自己独立品格的完成,由于他们不同的性格、禀赋和觉悟,导致了他们对独立品格的不同追求,最终,有着历史中间物意识的鲁迅超越了时代的最高境界,完成了人的独立品格的伟大追求;而王国维虽曾产生过现代人本思想的萌芽,却难敌旧传统的压力,对独立人格精彩的追求成了一个令人扼腕的未完成的追求。二位先贤的心理历程,对我们构建现代人格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对爱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对爱情都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Davis(1985)认为爱情等于友谊加上两个集束:激情与关心;Rubin(1970,1973)认为爱情与喜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并通过研究爱情与喜欢的区别,建立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斯腾伯格(1986,1988)在研究爱情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理论等。本文从爱情起源理论、爱情分类理论和爱情观理论这三大方面,对国外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做一简要介绍。通过对相关理论的介绍增加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摩尔根说:“野蛮人不懂得爱情。感情是文明社会和高度修养的产物。”(商务印书馆1977年中文版《古代社会》479页)《诗经》时代,我国早已脱离了野蛮社会而进入文明时代。《诗经》中大量情歌的存在,就是当时人们具有丰富爱情意识的证明。但是它又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爱情。我们今天所说的爱情,是指男女双方在思想、性格、志趣方面的一致,对理想,事业的共同追求,及双方对各自才能,精神品质和文化修养方面的倾慕等。但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在“移植”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自独立,又互相影响渗透,有着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延续性的三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即初期象征派、现代派与“九叶”诗派。“九叶”诗派自觉而执地追求艺术与现实、时代与自我、知性与感性以及中外诗艺的交融等方面平衡,使诗的思想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的变化,达到了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方法结合,使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由此兴起到发展直至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的风暴猛烈地冲击、扫荡着封建社会的一切污泥浊水,同时也洗礼、熏陶着一些知识女性的思想灵魂。她们都有着自己的理想追求、生活信念和人格独立要求。她们既不同于封建家庭中的大家闺秀,又有别于一般普通的劳动妇女。然而不幸的是现实的黑暗无情摧毁了她们美妙的理想,束缚了她们的人生自由。因而,使她们在绝望中陷于深深的精神痛苦,并在痛苦中挣扎,在痛苦中反抗。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中的繁漪,便是其中的一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诸多文学作品让学生触摸到爱情的形状,爱情教育之于语文是必要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爱情教育之于他们良好人生的开展也是必要的。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切入探讨《致橡树》所传达的独立、平等、忠诚的爱情观及其基于人格、社会、性别三个层面具有经典意义的爱情教育教学价值,企望爱情教育保护两性文明,使学生经由文本影响拥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自主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1.
屠格涅夫与沈从支是两位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著名作家,在以人性为基石营造理想人生形式的小说意义方面却有着一致性;不过闯其各自身处的文化背景的不同,一致性中又有不一致之处。屠格涅夫笔下的丽莎和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在外在形象与爱情遭际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她们在顺从自然的内在性格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根源。而这一切都源于屠格涅夫和沈从文这两位作家的共同审美追求和不同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2.
《西厢记》、《牡丹亭》作为我国戏剧艺术长廊中的"双璧",不仅突破了前人创作中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而且分别塑造了各具时代特点、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崔莺莺与杜丽娘。这两个封建社会执着追求爱情幸福的大胆女子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她们都是封建营垒中具有叛逆性格的贵族小姐,都对"情"情有独钟,以"情"反理,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以各自的斗争方式对抗封建专制。但由于两剧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人物生活的环境不同,人物的反抗经历不同,崔莺莺与杜丽娘的人物形象内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尽管安娜和繁漪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但她们却有着极为相似的爱情历程,她们都经历了被爱囚禁——被爱唤醒——勇敢追求爱——爱情幻灭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4.
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婷的《致橡树》以否定的爱情观与所追求的爱情理想的抒写构成了二元对立的艺术结构,在被否定的爱情观与向往的爱情境界的比照中,突出一种坚贞的爱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全诗主要由橡树和木棉两组意象组成,共同表达出了诗人独立平等的爱情和人格理想;并且诗人借爱情为载体,表达诗人向男性社会话语权的一种挑战,体现诗人要求女性人格独立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屠格涅夫笔下的丽莎和沈从笔下的翠翠在外在形象与爱情经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她们在顺从自然的内在性格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根源。而这一切都与屠格涅夫和沈从这两位作家的共同追求和不同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围城》与《我是猫》分别是中国、日本现代小说史上长篇小说的佼佼者,这两部小说在题材选取上有着相同之处,都选择了将普通知识分子作为描述对象,通过对年轻知识分子的学习、工作和爱情的讲述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和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这两部作品所反映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不只能代表当时知识分子的内心,也能作为当下知识分子心灵的反映和投射。知识分子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特点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学业、事业都牢牢粘上了时代和社会的标签,他们的爱情也总是不如意,尽管他们对爱情有着强烈的追求和相当高的期许。本文拟从知识分子的学业、事业和爱情这三个方面对知识分子的人生进行说明和剖析,以解释为什么知识分子的人生如此荒凉。  相似文献   

17.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解放思想,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为不断开创的新事业提供适合时代潮流的有力的思想武器,是我党不懈的追求。邓小平同志的“四有”新人和胡锦涛同志的“四个新一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青年人才观。两种思想内在有着不可分割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但由于两种思想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因此又显出各自的时代差异性,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朱淑真与林徽因诗词中女性自我意识的相同之处是表现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及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不同之处是朱淑真的作品表现在对爱情追求的看重,但她行动少于思想,林徽因的诗歌更多的是对人生的多方面思考,行动多于思想。造成她们女性自我意识不同的成因有三个方面:时代社会的不同、家庭影响以及个人性格差异。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 ,这些妇女不论以什么形象出现 ,都使读者感到清新、鲜活 ,她们以独立的爱情意识向封建礼教挑战 ,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本文通过《聊斋》中女性选择对象的标准 ,追求爱情不重结果 ,以及她们不甘于被奴役的地位的论述 ,揭示了《聊斋》女性独立的爱情意识 ,展示了她们新的思想和新的气魄  相似文献   

20.
崔莺莺、杜丽娘尽管都生活在封建礼教的阴影下,她们却都能够勇敢的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平等的婚姻;但她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又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反映着具体的历史时代和作家世界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