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丽 《河南教育》2015,(1):46-47
岁月悄然逝去,不知不觉中,我参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已有6个年头了。6年来,我由一名普通的实验教师成长为一名骨干教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让我完成了美丽的蜕变。一、模块教学,助推成长教了12年音乐的我在2008年改教语文,并开始进行"语文主题学习"实验。2010年,我承担了山东省临朐县"主题单元模块"教学研究任务,主要对预习达标课、精读引领课、自读提高课、单元练习课4种课型进行教学实践。随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4有14日-15日,第二届全国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竞赛总决赛在湖南省株洲市成功举行。我有幸观摩了本次活动中的13节课,目睹了"语文主题学习"精品课的风采,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鲜明的主题,简约的教学目标"语文主题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学习材料,教学目标单一。例如:来自深圳市福田区的林楚涛老师的一节写作指导课,以"写照传神,眉目传情——学会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结合时,我感到阅读至关重要。尤其是阅读这种配套的丛书对于学生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的。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与实践,我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型模式"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堂使用的模式为生字过关课、课文  相似文献   

4.
<正>接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4年来,我逐步感受到其魅力所在:实现课内海量阅读,用1/3的时间学习教材,2/3的时间进行拓展阅读,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在思考与实践中,我们对"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初期的困惑也一一找到了答案。一、"语文主题学习"的主题从何处来"语文主题学习"提倡围绕主题进行教学,那么,教学主题从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微课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微课作为教学和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也受到了许多师生的亲睐。而且将微课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自"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倡导一课一得、大量阅读、读写结合。这样的实验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改变了作文课难上、效率低的现实。阅读与习作本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家",可是很多语文老师将阅读和习作教学分离,上成了独立的两种课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丛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如果在阅读课中教师注重以文本为载体,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再从大量资料的阅读陶  相似文献   

7.
<正>每每看到学生沉浸在"语文主题丛书"中尽情地享受阅读时,那投入的样子令人欣慰万分。的确,课堂上最美的姿态就是阅读!谈到阅读,要从"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说起,我是2016年9月开始践行"语文主题学习"的,当时隐隐约约觉得它的理念和方法符合我追寻的语文教育梦想。"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较早提出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海量阅读""教学目标简洁,一课一得"等理念,大胆摒弃传统语文课堂教师喋喋不休、过分解析,学生被动听讲、不为所动的旧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春季学期,云南省新平县在部分乡村中小学校启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一年来,我已经完全认同了"语文主题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着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形式,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让从教小学语文16年的我如沐春风,看到了乡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希望。"语文主题学习"的根本任务在于除了"教"和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在7—9年级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目前,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仍然停留在每学期只教一本语文课本上,这既不符合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我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一直  相似文献   

10.
如今,语文主题学习的教改理念已如火如荼地深度融合在语文教学当中,对学校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迎来了语文教改的又一个春天!笔者全身心地参与了语文主题学习理念的学习、反思、研讨,并积极尝试语文主题学习的各种课例:精品阅读课例、学案导学课例、诗词教学课例、习作教学课例等。每次的教研活动都给笔者带来全新的提升感受,更加坚信以"语文立人"为核心的语文主题学习这一课改对学生整体提升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终身成长  相似文献   

11.
<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多以专题组元的形式编排,就拿人教版来说,其突出的特征就是围绕主题精心构建导学系统,形成"导学"特色,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据此,教学中很多教师以特色为契机,进行"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力求通过一个单元板块实现某一方面主题的教学,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体验。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下面就以人教版教材为例,谈谈存在的问题。一、忽略导读课,教学过程简单化导读课是学习一组课文的起始课,除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内容的作用外,还有提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有的还具有布置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活泼、见多识广,但是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却未见得提高多少.语文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少中学的教学调查也显示: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满意率及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都不高.这不能不引起语文教师的深思.中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再"高明"的教师的劳动也只能付之东流.  相似文献   

13.
最近,谈及中学语文教改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针对中学语文教学,许多教师反映了不少问题,态度是诚恳的,反映的问题也是客观的。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有的教师标新立异,出现了一系列偏离语文教育功能目的的现象,走入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误区。有的片面强调语文的识字性,把语文课上成识字课;有的单独重视语文的文学性,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有的过分强调语文的思想性,把语文课上成德育课,有的教师偏面强调语文的社会性,把语文课上成社会课,等等。然而,笔者认为,语文课既不是单纯的识字课、文学课,也非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我们进入微时代,开始了高科技高频率的生活学习,时代的影像倒映在各个方面。作为人才培养的学校必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才能让培养的人才与时代接轨,"微课"也就顺势进入了高中课堂,"微课"使用最多、最有价值的就是语文教学。随着高中生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压力,"微课"恰好迎合了高中生在压力下渴望放松的内心需求,也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教学条件。"微课"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型工具既对学生学习语文是一种吸引,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微课"进入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价值大小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2月,山东省安丘市教研室组织了青年教师"语文微主题课程构建"赛课活动,目的是引导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实现教材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无缝对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华樾教育研究院组织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经过反复筛选,在5000多所学校多年使用、多次修订后编定的,每一篇选文都文质兼美、主题鲜明。它与教材紧密配合,同步进行,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阅读教学中,若能使教材与丛书成为一个有机的阅读整体,  相似文献   

16.
2013年,"语文主题学习"在林州市经过了第二次改革,我们结合学生年龄,以教材为起点,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桥梁,寻找方法、认真实验、加强总结,确立了我校"语文主题学习"的五种课型。今天我要介绍的《人间真情》一课就属于我们所确立的五种课型中的第三种课型———读写结合课。【学习内容和目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穷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迟到》《一瓶矿泉水》,推荐文章《第一次升旗》。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不少高中语文观摩课和比赛课,把语文教学固定成了"快速浏览——小组讨论——学生评价——拓展练习"的简单模式,没有了语言文字的感知、积累,这显然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误区。"语文这一门课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叶圣陶)没有对语言的学习,怎么谈"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且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信息技术逐渐融入了教学之中,很多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相继出现,微课就是其中的一个。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所以,本文对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使用微课。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适时而至,让我们重新审视、定位语文教学。两年来,"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带给我和孩子许多惊喜与思考,当看到他们在语文课堂上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神采飞扬的样子,不禁想到白居易诗中"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的情景。"语文主题学习"不就像一声春雷,开启了语文教学的新气象吗?一、一雷惊蛰始——课堂教学从此改变还没有接触"语文主题学习"时,我们在备课时会查阅大量的资料、参考名师教学案例,把课文解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以冀教版教材为例,单元的主题越来越鲜明,选文越来越精美,尤其是"阅读链接"和"综合学习"为语文教学注入了一汪清流,使语文的学习更加丰富而精彩.但是,语文教学似乎更难以把握了:到底要从一篇文章中挖掘出哪些东西?该如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一个单元的主题阅读完成后.还应该继续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