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充分说明好文章既是写出来的,同时也是改出来的。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特别重视作文修改,我始终奉行作文是三分写七分改,而且作文批改的方式从老师单一批改到放手给学生,首先要学生自改,再到学生彼此互改,最后再到老师精改。让学生在同学、老师批改评语中,找到自己作文的精彩和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同时也要找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启发、勉励自己今后的写作中,集思广益,仔细推敲而写出脍炙人口的美文来。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辛辛苦苦写完自己的习作,老师批改完后,接下来就要上习作讲评课,因为这一环节是及时反馈习作的修改方法思路、老师与学生交流意见和提高批改质量的一个关键步骤。这次的指导对于写作前的辅导来说,属于再次指导。那么如何使这一次的指导更有效果呢?一、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批注修改作文随着语文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目前很多老师充分地意识到了"老师规定题目学生写,学生写好老师批改,学生习作偏重批改不重视讲评"这一严重的弊端,因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尊重学  相似文献   

3.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因此 ,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 ,在实践中掌握写作的要领 ,品尝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一、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具体做法和步骤是 :1 每人发一份作文评改登记表 (表中可登记 8篇作文批改情况 )。 2 同桌两人共同讨论完成两篇作文的评改 (熟练后可一人改一篇 )。 3 老师收回表格及作文 ,平衡等级并评定批改等级。 4 教师讲评作文得失或互相交换作文批改进行观摩。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 :1 让学生写评语 ,可以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分析讲读课的方法和步…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对固原山区六县的初中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进行过调查,我以为教师放手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比较可取。一、分级要求1.明确目的,培养兴趣。初一第一学期从挑错别字、修改病句入手,教给学生批改方法及注意事项,激发修改兴趣。学生初拿别人的作文横挑鼻子竖挑眼,往往好奇,并能产生兴趣,如果不能及时指导,或指导不得法,这种兴趣持续的时间就不会长久,长此下去便会产生厌改心理。因此,教师须定出检查制度,检查学生批改情况,及时向全班公布。对批改粗略者进行指导;对批改认真仔细的表扬鼓励,让学生明白认真批改作文的好…  相似文献   

5.
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注重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精心指导,但一提到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这一话题,绝大多数老师都有共同的看法,你即使批改得再仔细,学生也只是看看等级或分数,看完了顺手就把作文本放入书包了,真是"白用功夫";也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改出来的;还有的老师认为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这些看法或许有道理,但我认为作文批改,绝对是不可轻视的,正确而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作文,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 :“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 ?很多老师都回答是上作文课 ,批改作文。”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视指导、批改 ,轻视评讲、修改。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 ,使之写人、叙事缺少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想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从“评”中悟出“新”意 ,使讲评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  一、讲评内容要“新”  大多数老师的作文讲评常常是浏览作文后的一个简单的小结 ,对写得好的同学表扬 ,对写得差的文章就笼统…  相似文献   

7.
黄立参 《广西教育》2012,(25):45-46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公认最难的是作文教学,让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则是批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循着“学生写,教师改”的原则,弊端是老师辛辛苦苦地改,学生走马观花地看,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自改与互改习作新思维》的课题研究中,尝试改变教师批改习作一包到底的做法,提倡作文由学生自改和互改,体现作文教学的过程性与合作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潜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设想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老师出题让学生写,学生写好后交老师批改,这似乎成了千古不变的规矩。要是能改一改这一传统模式,也许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大胆地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操作步骤一、教师写下水作文。我在给学生布置作文任务的同时,自己也接受任务,与学生一道写同题作文。二、学生批改教师作文。我首先把自己写好的文章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学生,利用一节课时间进行点评。本期话题:争气下面是我为学生写的下水作文,经过示范、点评,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话题“争气”的写作要领,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同时也起到了举一反三的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庞玲 《辅导员》2009,(13):90-90
记得一次指导学生写《我的老师》,作文批改后,笔者归纳了一下,学生在作文中除了用大量的篇幅写老师外貌以外,写的都是我们语文老师再熟悉不过的事情:某某学生病了,老师带他去医院看病;某某学生成绩不好,老师经常留他下来补课;有一天放学的时候下大雨,某某学生走不了,老师亲自打着雨伞,送他回家……  相似文献   

10.
语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多读多写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写作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读和写,更离不开改,可以说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一次作文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写作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写后的得力指导,所以教师批改学生作文大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为了使学生愿写、乐写作文,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从激发兴趣、备课、指导方法、批改方式等几方面进行实践,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语文老师,最苦最累的是什么?是批改作文!因此,指导学生习作固然重要,探索有效的批改途径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在十年多的实践中,我发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既可减轻教师负担,更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欣赏水平、修改能力。  相似文献   

13.
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语文老师,最苦最累的是什么?是批改作文!因此,指导学生习作固然重要,探索有效的批改途径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在十年多的实践中,我发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既可减轻教师负担,更能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欣赏水平、修改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批改上,我一改过去的老一套,教师一周多才批完,然后上讲评课。因为相隔时间太长,学生对上次作文早已淡忘,没什么兴趣,对老师辛辛苦苦的批语也只是浏览一下,关心的只是分数。这样的讲评课效果不会很大。有效的作文点评,必须及时在学生的作文过程中,趁热打铁。选择典型的学生作文片段(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当堂组织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15.
游云云 《新作文》2022,(2):27-31
[设计意图] 深圳市光明区教科院举行初三写作教学研讨会,语文教研员刘小华老师让我执教一节"基于问题解决的写后指导课".学生先以"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作文,我批改作文,诊断学情,然后选点设计写后指导课.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使学生养成了一种依赖的习惯,作文一写好后就交给老师,误以为批改不关自己的事。而教师终日埋头在学生的作文堆里,尽管批改得很仔细,出力甚多,学生仅仅看看分数和批语就抛到一边。这种教师把学生作文批改全部承包下来的做法,实践证明费力不讨好。为了改变这种教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在多年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了学生自改作文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几经摸索,觉得分小组批改作文的方式比较妥当。其做法是: 学生四个人为一个批改小组,每人轮换执笔批改(执笔者不改自己的)。老师根据作文训练的重点和要求,提出批改要求。四个学生同时看作文,根据老师的要求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老师巡回指导。当学生在修改时,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每个小组四篇作文,一节课批改完。学生分组批改完后,老师收起来复查,然后评讲。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为了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老师们重视指导方法的研究,却很少有人在“批改”这一环节上改革创新,几乎是清一色的“学生写老师批”。其实,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在指导学生写作的同时进行多元批改。不但老师可以减负,而且学生的作文也会因此而更精彩。那么该如何组织多元批改呢?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勤写苦练",教师"详批细改",但学生写作能力却不见提高。这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反思的地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更新作文的评改理念,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为多渠道批改、多功能批改的反馈方式,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我批改作文中悟出一些写作规律,激发写作的兴趣,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作文在学生的自我评改中彰显魅力。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互改作文使师生受益非浅。其步骤是 :一、把批改标准交给学生 ;二、指导学生批改方法 ,老师巡回 ,及时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三、指导学生写出评析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