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煌煌巨著《文心雕龙》一千多年来在中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与唐代刘知几《史通》是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的两颗璀灿的明珠。儒家思想是《文心雕龙》一书的主导。所谓“法经”思想就是主张效法儒家经典的思想。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史学思想方面,正是儒家思想贻害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在文学思想方面,儒家思想同样束缚了中国文学的正常发展。正是“法经”思想框限与制约了《文心雕龙》的思想层次,致使学术价值有限,文学意义不能估评过高,文学创作一定要走出范式化,程式化的误区。要打破儒家经典藩篱,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文学创作的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2.
刘勰生活于儒、释、道三教合流的齐梁时代,因此他的文论思想深受三教的影响,而其中尤以儒家思想影响最甚。以《文心雕龙.序志》篇为切入点,可从人生志向、创作动机及论文方法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儒家思想对刘勰《文心雕龙》创作的影响以及刘勰对儒家经典文学化的创造性阐发。  相似文献   

3.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文心雕龙》的目录分类体现了刘勰深受儒家、佛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对其的影响大多体现于审美倾向和思想主题方面,佛家思想的影响则主要体现于全书的结构布局方面。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长期以来占主流;20世纪80年代,一批学者渐渐发现《文心雕龙》中的道家成分并不少于儒家;更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佛学;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不仅涉及《文心雕龙》的性质,也涉及为刘勰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勰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是儒、释、道、玄等各种思想大融合时期。在"外儒家而内释老"的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刘勰在其巨著《文心雕龙》中所呈现的文学思想也是极其繁杂而值得深入探讨的,本文将从其儒家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勰一生的道路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仕梁以前,一是仕梁以后。本文拟从对这两个时期的分析、考察中辨清刘勰思想的主流和本质属性,进而阐明《文亡雕龙》一书的宗旨。笔者认为,刘勰虽博通经纶,但对儒家思想的信仰却从未改变过,无论仕梁前,还是仕梁后。《文心雕龙》一书也应是以儒家思想为宗旨。考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蒲松龄是清代小说家,典型的封建士子,其世界观的主导方面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他创作的《聊斋志异》,无论在思想倾向还是在表现方法上都有明显的儒家思想的痕迹,从儒家思想中可以寻到其创作之“根”。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它的背后隐含着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孙悟空形象包括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和以造福人类为目的而探索追求的人文精神。从《西游记》的布局立意来看孙悟空身上的儒家精神,从明朝史实及社会面貌来看,呼唤儒家精神的重新振兴乃势之必然,论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人文精神贯穿于孙悟空一生的奋斗之中。  相似文献   

9.
南朝时期先后出现两部文学理论著作:钟嵘《诗品》及刘勰《文心雕龙》。虽然这时儒家思想相对来说有些薄弱,但这两部名著还是很明显受到经学的影响。故就钟嵘及《诗品》内容研究来分析钟嵘的宗经观。重点在于研究《周易》对钟嵘及《诗品》的影响和其他儒家经典的观点在《诗品》中的体现,钟嵘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史记》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证。首先,从《史记》的创作动机来看,《史记》意在和儒家经典《春秋》比附。其次,考察司马迁的漫游踪迹,他探访的都是儒风炽热的地方。再次,纵观《史记》“本纪”、“世家”、“列传”的主要篇目,它们彰显的是“让”、“义”等儒家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荀子作为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既是儒家的集大成者也是儒家的反叛者。在荀子的思想中既有对儒家思想的忠实继承,也有对儒家思想的决然反叛,而这两者兼而有之体现在《劝学》中。借助《劝学》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吸收,了解荀子为学的兼容与思辨,懂得荀子为人的宽容与慈悲。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所体现出来的无疑是儒家的思想观念,但是刘勰的思想并不只是单一的儒家思想。他在《檄移》篇中所透露出来关于军事战争的观点:如重视心理战,重视民心向背的问题,认为应该师出有名,在具体的军事行动中,应该授权予将,在作战前要具体分析战争形势,不能盲目出军,战争中可以使用计谋甚至诡诈之术等,这些观点都很清楚地显示出他受到兵家思想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勰对“道”的阐释 ,贯穿了他的儒家经学思想 ,把玄学的援道入儒、以道为体、以儒为用的儒道合一思想 ,表现在了他的文艺本质观中。哲理性的自然之道具体化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 ,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成为普遍规律的道的体现 ,这样既昭示了刘勰注重圣人教化的“明道”文艺思想 ,同时也自然地把老庄之道与儒家之道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4.
《平山冷燕》作为明清之际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承载儒家思想的典范之作。明末清初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斗争激烈,但《平山冷燕》中的思想既不是程朱理学倡导的新儒学,也不完全是对李贽思想的全盘吸收,它实际上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回归。整部作品首先将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规范发挥的淋漓尽致,其次,儒家严谨的等级观念也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出来。因此,《平山冷燕》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15.
鲁迅论《文心雕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尖锐批评刘勰因笃守儒家“诗教”而形成的保守的封建功利主义的文学思想: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尖锐地批评过刘勰神秘主义的文学源论;在《吃教》一文中分析过刘勰“杂拌儿”式的思想体系。但是鲁迅仍然充分肯定了《文心雕龙》的重大贡献:“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则”,并在若干体问题上进一步发挥了刘勰的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刘勰的思想渊源,多年来在学术界争论不已。概括地说,主要有五种说法:一、以儒家思想为主。持此说的学者甚多,如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说:“刘勰撰《文心雕龙》,立论完全站在儒学古文学派的立场上。”①二、以道家思想为主。持此说的学者主要有漆绪邦、姚汉荣等。如漆绪邦《以道为体,以儒为用──从(文心雕龙·原道)看刘勰的基本文学观.附论我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基本线索》云:“以道为体,以儒为用,才是刘勰论文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刘勰的论文之源是“以道家所揭示的‘自然之道’为文之根本。”②三、以佛家思想为主。持此说…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而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载体是《论语》。文章着重探讨《论语》中哪些思想精髓有利于当代学生的美德形成,通过对儒家经典《论语》思想精髓的探讨,来说明《论语》中哪些思想精髓有利于培养当代学生的美好品德。  相似文献   

18.
《周易》全书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从《易经》到《易传》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从巫术宗教向哲学人文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儒学和易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儒家学派的先哲大师以易学充实了儒学,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周易》经过《易传》的发展,把注意力开始集中于世事人伦上,累积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继承了《周易》中的伦理道德因子并进行了阐发,为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基础。《易传》则在对《易经》阐释的基础上,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伦理思想,丰富了先秦儒家学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诸子》篇一直不被龙学研究者所重视。刘勰通过对诸子学术的评述,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他的子学思想,其核心是“以子离经”的思想,表现了他充分认识到子学所独有的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这种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他认为子学与经学同样都有悠久的历史,提出了“经子异流”的论点,这大大超越了《汉书·艺文志》子学乃“六经之支流裔”的观点,从而表达了他抬升、推崇子学的思想;二、刘勰的“以子离经”的思想,表现在他对诸子文学成就精辟而客观的评论上,指出了子学独有的文学性;三、《诸子》篇所谓的“道”的内涵,实是以儒家思想为根本,而兼容其他各家的。这是刘勰从两汉经学思想体系挣脱出来的结果,也是魏晋以来儒家一尊局面逐步被打破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韩非子》中为了宣传法治思想而对当时具有广泛影响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讽刺,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在《韩非子》寓言中被多次提及并发生了异化。儒家的贤者圣人被塑造为:站在法家对立面,受法家批驳的孔子;既有儒家性格,又大力宣扬法家思想的孔子;直接以法家面目出现,代法家立言的孔子。异化的孔子是一个假托的虚拟性历史人物,是韩非宣扬法家思想和政治追求的承载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