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幼时曾吟诵过: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菊花酒,冬咏白雪诗。这说明,一年四季都有令人留恋的美景。春之桃李、夏之绿荷、秋之桂菊、冬之腊梅,一年四季都有赏心悦目的花之美。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辅导》2012,(34):F0002-F0002,F0003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到现在品种多达三千多种,也称艺菊,别名秋菊、寿客、金英、黄花、黄华、陶菊,也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 我国的菊花文化历史幽久.最早记载菊花栽培的书始见(于)儒家经典著作《周官》和宋代陆佃撰写的《埠雅》.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辅导》2012,(35):F0002-F0002,F0003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到现在品种多达三千多种,也称艺菊,别名秋菊、寿客、金英、黄花、黄华、陶菊,也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辅导》2012,(36):F0002-F0002,F0003
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到现在品种多达三千多种,也称艺菊,别名秋菊、寿客、金英、黄花、黄华、陶菊,也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深秋时节,百花凋零。大自然里惟有菊花在傲霜独放,迎着这飒飒的秋风起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菊花一直被看作是凌霜怒放、冷傲高洁的象征。《山海经》载:"女人之山(在河南宜阳),其草多菊。"《礼记·月令》也说:"秋冬之月,菊有黄花。"屈原在遭谗被逐后,写《离骚》以寄志:"朝饮木兰以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菊  相似文献   

6.
文田 《语文天地》2008,(7):23-23
菊花又名"黄华"、"长寿花",其色彩斑斓,花形多变,姿态万千,为我国名花之一。千百年来菊花与诗人墨客、诗词歌赋结下了不解之缘。骚人墨客或爱其素,或赞其姿,或歌其节,或颂其彩,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传诵千古的咏菊诗篇。菊花不以娇艳的姿色取媚于时,而是以素雅坚贞的品性见美于人。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官归隐,栽菊赏菊,爱菊成癖。其咏菊佳句"采菊  相似文献   

7.
《小朋友》2006,(11)
做彩菊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幼儿园卢舒程太阳光芒照四方,七色彩菊七种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我教你来做彩菊,一步一步别着急,彩菊做好朵朵开,夸夸我有多么棒,我是聪明小巧手。卢舒程小朋友还用诗记下了做彩菊的感受,真是不简单啊!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各种各样的菊花争奇斗艳,美丽极了!瞧,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笔,写下或画下了他们对菊花的热爱。茶菊花江苏省木渎实验小学一(5)班陈心豪夏天到了,爷爷每天给我泡上一大杯菊花茶,上面漂着几朵白白的菊花。菊花小小的,可它的花瓣密密的,中间有黄黄的芯,后面有绿色的蒂座。它散发出淡淡清香,我喝上一口之…  相似文献   

8.
正师:有人说,"看菊"是本文的线索,文章通过写母亲央求"我""看菊"被拒,到"我"答应母亲"看菊"未果,最后妹妹推"我""看菊"告慰母亲,来表达"秋天的怀念"的。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生:第二三次是看菊,第一次是看"花儿","菊花"与"花儿"不同。生:没有什么不同吧,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避免重复而已。生:我也这样认为。题目是"秋天的怀念",而菊花是秋天的典型意象,母亲一再央求儿子看菊,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路 这个关于菊花的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在邀菊中请菊花仙子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菊花;在赏菊中初步观察菊花、认识菊花;在品菊中抓住菊花的特点去了解菊花;在话菊中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菊花,在赞菊中通过课前搜集的咏菊的诗句来赞美菊花,并作成礼物送给菊花仙子,在这样的过程中对菊花的理解和认识得到了升华;在画、写菊中通过对菊花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之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君子之气,被唐代诗人元稹描绘到了极致。漫步在菊花丛中,轻吟着优美的诗句,我被菊花不遗余力的绽放感动。难得有个忙里偷闲的机会,我参加了一次菊花展。端详一簇簇菊  相似文献   

11.
正九花我国养菊花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礼记·月令》篇云:"鞠有黄花。""鞠"通"菊",可见从三千年前人们就重视养菊花了。自宋代而后,写"菊谱"的就有刘蒙泉、范至能、史正志、马泊州、王荩(jìn)臣等数家之多,著录菊品多至三百余种,真可以说是洋洋大观了。北京人旧时一到秋天把看菊花和种菊花当作一件大事,不论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菊花就以其独特的品性感染着世人。尤其到了晋代,因了"独爱菊"的陶渊明,从此,菊花便以素洁高雅的外形、坚贞不屈的风骨而备受世人青睐,文人雅士更倾尽笔力引菊入诗文,笔法各异,表现的意趣也很是丰富。小小的一朵菊花,在诗人的笔下可算是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3.
正菊花入画源于五代。五代是传统花鸟画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菊画发展的萌芽阶段。初时的菊画,多受陶渊明出仕思想的影响,因而"松竹梅菊……必见于幽闲"(《宣和画谱·花鸟叙论》),并且十分注意写生,追求形似。晚唐画家滕昌佑入蜀,在住宅旁栽植菊花,因此,颇得菊花的形状与特征,所画《寒菊图》等,"笔迹轻利,敷彩鲜泽""宛有生意"。据《宣和画谱》记载,其他花鸟画名家黄筌、徐熙、黄居、丘庆余等人,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9,(3)
广东省中山市菊城小学将菊花文化作为学校的特色文化,以"文化立校,振兴菊小"作为学校的办学主要目标,以菊花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顽强坚毅的气节影响一代菊小师生。一、营造高效的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5.
菊花情缘     
也许因为我的名字里有个"菊"字,诸多花卉中,我对菊花情有独钟.记得孩提时,每到菊花盛开的季节,我总会央求父亲买上几盆放在堂屋里,供大家观赏.每年公园里举办菊展,我必定前去.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于深秋万物萧条之时,笑傲凛冽北风,其高贵品格更令人赞叹.  相似文献   

16.
秋菊咏叹调     
秋菊,你含苞绽放了。天凉好个秋,菊花开满头。金黄红艳的菊,风情万种的菊,潇洒豪迈的菊,以滴血的心灵播种冻结的荒原,为岁月涨起成熟的思绪。心花怒放的菊,赤诚坦荡的菊,倔强傲岸的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的菊,燃亮萧秋黯淡  相似文献   

17.
<正>"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在秋季赏花,首当其冲的当然要数秋菊了。《礼记·月令》中也有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说的就是农历的九月份菊花将会开放,而黄花也成了菊花的代名词。菊花品性高洁,孤高傲世,不畏风霜,冒寒而放,有"傲霜"之称。历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咏菊诗及不少情趣盎然的赏菊联。金秋时节,菊花芬芳馥郁。晋代诗人陶渊明深爱菊,与友人一起赏菊时,脱口而出:"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自有一番情趣。孟浩然  相似文献   

18.
正看色与形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想拍好菊花,先得懂得菊花的品种及花形特点。第一看种型,以花径大小分为大菊和满天星;第二要看花瓣,主要有桂瓣类、管瓣类、平瓣类、匙瓣类;第三要看花形,主要有荷花、莲座、反卷、芍药、管盘、舞环、松针型;第四看花色,大体分为黄、白、紫、粉、红、茶、绿、墨、杂九个色系,每一色系又有明暗和浓度的变化。菊花色彩缤纷,即便是同一颜色的花朵,其色  相似文献   

19.
谈菊的意蕴     
在百花之中,中国诗人们最钟爱的要算梅、兰、菊了。菊原产我国,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古代有九月九日赏菊、插菊、饮菊花酒的风俗。诗人们玩菊、赏菊,写下了不少赞咏菊花的诗歌。中国诗歌具有隐喻传统,在诗歌中,菊已不再是  相似文献   

20.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曾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为什么爱菊呢?周敦颐解释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也就是说,他认为陶渊明爱菊是爱菊花的品格。周敦颐的这个看法,对当时和后代很有影响,成为一种传统的看法。菊花在后人的心目中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但如果我们结合当时士大夫文人的生活,认真研究一下陶渊明诗中的咏菊之处,就不难看出:陶渊明推崇菊花,并不全是如后人所说是爱菊的品格,他爱菊的真正原因,乃是爱菊花的药用价值,他爱的是服食菊花,爱的是饮菊酒。陶渊明所处的社会正是晋宋易代之际,各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复杂,正因为如此,一些士大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