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应县方言隶属山西晋语区,最典型的语音特征就是入声字的广泛使用,这些入声字中最活跃且能产性最高的要数收喉塞音尾的"圪"[k?]字。"圪"与其它语素相结合,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拟声词等。本文从基式与变式构词两方面,对应县方言圪头词的结构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应县方言中,圪头词中"圪"字的附加意义呈弱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圪"在怀远方言里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可以兼作词缀和不表义入声音节。怀远方言中的"圪"与晋语中的"圪"相比语音用字相近,语法构词相似,语义表达相通。两种方言在"圪"字使用上的相似性应该为历史移民所致。  相似文献   

3.
“圪”在怀远方言里有较为广泛的运用,可以兼作词缀和不表义入声音节。怀远方言中的“圪”与晋语中的“圪”相比语音用字相近,语法构词相似,语义表达相通。两种方言在“圪”字使用上的相似性应该为历史移民所致。  相似文献   

4.
在晋方言的入声字中,“圪”字是出现频率很高的字。它作为词头在晋语词汇的构词中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和表义功能。“圪”在晋语中有个特殊的用法,它常常作为虚词用于名词、动词、量词和形容词前表示“小”和“稍微”的意思。文章试图通过对“圪”头“小”义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系统的描写和研究,从而深入探求“圪”的语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5.
圪字在武乡方言中运用频繁,它以极强的构词能力组成一批圪字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象声词等。其中,由圪字组成的动词大多为双音节,形容词大多为多音节,表达丰富多样。圪字作为一个构词要素它不能单独成词,也不能独立运用,位于词头或嵌于词之间以增强表达能力。文章就《汉语方言大词典》未见条目及词条虽已列目,但在武乡方言中有不同意义的圪字词作一汇释,并且对武乡方言中圪字词的特点作简要分析,以期对日后晋语中圪字词的研究提供部分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圪"字在武乡方言中运用频繁,它以极强的构词能力组成一批"圪"字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象声词等。其中,由"圪"字组成的动词大多为双音节,形容词大多为多音节,表达丰富多样。"圪"字作为一个构词要素它不能单独成词,也不能独立运用,位于词头或嵌于词之间以增强表达能力。文章就《汉语方言大词典》未见条目及词条虽已列目,但在武乡方言中有不同意义的"圪"字词作一汇释,并且对武乡方言中"圪"字词的特点作简要分析,以期对日后晋语中"圪"字词的研究提供部分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南郊方言属于晋阳小片方言区,是太原话的典型代表之一。该词汇系统较好地保留了古语词的词形或词义,在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南郊地区独有的词汇,还吸收了相邻方言与外来词的成分。南郊方言的单纯词有单音单纯词和复音单纯词两种,合成词有复合、派生及重叠三种构词方式。其中的叠音词、分音词和"圪"头、"日"头等派生词最具特色,"儿"尾词的数量也比周边方言区多。通过对方言词中的单纯词与合成词构成情况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南郊方言比普通话的构词法更为生动丰富。  相似文献   

8.
张亭立 《文教资料》2012,(13):29-31
在山西灵石方言中,"圪"字的用法十分丰富:"圪"字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构成名词、形容词、动词、量词、拟声词等,每种词性下"圪"字词还有多种组成格式;"圪"字不仅可以做前缀,还可以做中缀;"圪"字词表现出很浓的口语色彩和方言色彩。本文主要对灵石方言中的"圪"字词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其语体色彩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阳城方言属于晋语区山西晋东南方言中的一个地点方言,同普通话相比,阳城方言有不少自己的特色,文章试图对阳城方言中一个极为活跃的语言成分"圪"进行描写和研究,以期说明阳城方言中"圪"的特点."圪"是个入声字,基本用法是作词头或词嵌;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象声词等.  相似文献   

10.
山西方言中“圪”头词具有鲜明的特点.近年来多数学者对其词型结构、语音流变、用字考究都有过研究成果.长子方言中的“圪”在使用过程中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对此,文章认为长子方言中“圪”从形态上来讲是一个构词前缀,从语义上来讲表示小称意义,但是语义逐渐脱落,变得模糊,进一步虚化,出现了新的构词形式来表达原先的语义信息.  相似文献   

11.
乔全生在《晋方言语法研究》中指出晋语的形态构词方式多样,其中附加式构词中对"日"作为晋语特色前缀进行了描写。"日"缀词是晋语区极具特色的词缀之一,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晋语方言词。本文通过对沁水"日"缀词的语源、语义、特点(构词形式、与圪混用),语用演变这几方面的研究,认为"日"本身无贬义,被同音替代为"入",带有贬义色彩;在沁水方言中"日A"式是"日"缀词的主要形式;"日"缀词具有贬义色彩,能够与"圪"混用,运用范围缩小,其演变使用情况多用于情绪表达,语用上用于情绪纾解。  相似文献   

12.
高淳方言是吴方言宣州片中的一个方言分支。本文讨论该方言中名词后缀"子""头"的变音情况、构词方式、意义及功能。由于受前音节调值等因素的影响,"子""头"变音调值类型多样,且有一定的类推作用。通过替换语素、增音、替换儿化、修辞等方式进行词缀构词,后缀"子""头"分别具有表义、区分词类、代替儿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左云方言属于北方话,是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左云方言中存在着一类特殊的词汇——四字格俗语,它由四个字组成,结构相对固定,口语性强,但与成语有根本区别。结构方式上以重叠式、复合式、附加式以及"圪"字式为主,语义上具有描述性、形象性和贬义性。作为方言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云方言四字格俗语不仅记录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是研究左云方言全貌和民俗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系山西大同方言的单点性研究,主要描述大同方言中动词与普通话动词的不同的构词特点和语法特点。例如在大同方言中的实词系统中特殊的分音词构词形式和大同方言动词中"圪A"的构词形式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入声一直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存在于大同方言之中。"圪"词缀和"忽"词缀是大同方言中的一种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的入声词缀。本文描述了"圪"词缀和"忽"词缀的早期形式和构词方式,以展示大同方言词汇的部分特色。  相似文献   

16.
川北地区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其方言既统一于四川方言。又有独特的构词和表义特点。“ABB”式叠字便是其中一类,构词稳定,表义丰富,在民间运用广泛.至今仍成为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之一。本文主要从这类叠字在“摹状”中表现出的语义和在日常运用中的表达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阐释。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现今学术界对晋方言区"圪"字词研究现状之上,并结合对母语陕北方言的熟悉,对其作了性质方面的再思考,尤其是对"圪"字词研究范围的限定和"圪"字词中"圪"的作用的发现,确定"圪"在方言中是一个词缀,并试从多方面指出"圪"字在方言词汇中仅起表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简析《山西文水话"圪"字小集》中部分圪字头词,同时小集了部分文水方言圪字头词.  相似文献   

19.
"头"字在汉语普通话中的主要用法是作名词、量词、构词后缀,但在湘西多个地区(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等)方言中,"头"除了以上用法外,还能作为关联副词、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即用于"头+VP_1/V_1+头+VP_2/V_2"结构中。本文主要以该结构形成的原因、充当的句法成分以及进入该结构的动词的性质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陕北吴堡话属于晋语吕梁片,其构词法既体现了晋语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本文考察吴堡话中几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分音词;圪头词及其同类词语;其他词缀及派生词;四字格。考察中发现,吴堡话前缀"一、不"、后缀"气"等都是相当能产的词缀;在方言四字格中,有一些特别能产的"词套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