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叙事学一般是研究文学(主要是小说)的叙事话语,对新闻话语进行叙事学分析还远远滞后于文学。本文着重从叙事学角度探讨新闻话语选择叙事视角的艺术,结合新闻报道实例分析了新闻话语中常见的全知视角、固定式限知视角、转换式限知视角和纯客观视角等四种类型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2.
肖晶  席晓青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2):45-48,140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的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提高英语读者对新闻倾向性的理解能力,国内学者以语用学、系统功能语法和评价理论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英语新闻进行分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新闻叙事属性研究的发展,新闻叙事学这一边缘学科逐步兴起,但其学科历史短,可借鉴资料少。结合美国《纽约时报》对日本3.11大地震的报道实例,本文着重从叙事视角和叙事模式两个方面探讨灾难新闻的倾向性,一方面可以提高英语读者对灾难新闻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实新闻叙事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陈述叙事之含义,在对话中表达个人观点。探究叙事学运用于道德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二者相辅相成。阐述叙事学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旨在推广叙事学之原理于中小学道德教育课堂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广播电视节目改革的深入发展,民生类新闻节目的传播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不少以社会新闻为主的主持人栏目都采用了叙事解说新闻的方式.主持人在叙事解说新闻节目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日常口语非常接近,但又有着重要的区别.本文基于对民生新闻中主持人的叙事解说新闻相关理论的阐释,以某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为案例,采用量化于质性研究方法,对民生新闻的叙事性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电视台更好的为民生新闻进行叙事性安排提供必要的借鉴于参考.  相似文献   

5.
叙事学为中国古典叙事文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借鉴西方叙事学理论和方法解析中国近世叙事文本,是促成中国近世叙事文学文本意义再生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研究者的理论愿景与操作手段,对叙事学视域下中国近世叙事文学的研究成果作了初步梳理,并认为在叙事学视域下开展中国近世叙事文学研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尊重中国近世叙事文学在文化思维和话语表述方面的特殊性,二是确保叙事学理论对文本的"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6.
叙事学是从情节、人物、叙述视角、写作意图等角度研究叙事的理论;本文借助叙事学原理研究中学文言文教学,从故事的分类、人物的刻画、叙述视角的把握、写作意图的揭示等四个方面,对叙事类文言文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提供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作为后民生新闻时代个性化表达的成功典范,<夜线>通过提质改版摒弃了传统的民生新闻表达方式,大胆选择以"人物"为叙事重心,以"现场"为表达方式的"民生新闻个性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现存的杂剧文本多属文人创作,叙事文学的特征鲜明。如何借鉴现代叙事学理论来研究杂剧的叙事机理,不仅对当前的戏曲文学研究有所裨益,而且能为继续构建中国叙事学的理论提供参考。本组笔谈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第一篇研究了杂剧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独特的叙事机制;第二篇以公案戏为例,研究了元杂剧中“谁在叙事”、“代谁叙事”的话语权问题;第三篇以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为例,研究了杂剧作家在面临既有史实、传说等现成素材时如何叙事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民生新闻如何取得发展突破提升,是值得大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民生新闻的发展为线索,探究了它存在的问题、历史发展机遇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刺猬的优雅》通过看门人荷妮和富家少女帕洛玛的交替视角,展示了巴黎一栋高级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揭露她们的经历和心路演变。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围绕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及叙事结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芭贝里身为女性作家在写作中如何通过女性叙事策略,建构起女性叙事声音和女性话语权威。其写作尝试也对中国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叙事学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论。本文试图通过叙事视角的定位、叙事逻辑的转换、叙事时空的重组、叙事结构的解析,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与赏析,从而实现叙事学理论更好地为高中语文教学服务、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空间叙事与中国叙事学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叙事学的发展历程着手,对空间叙事的由来及空间何以叙事进行探讨,认为空间叙事是叙事学跨学科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并给叙事学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叙事批评在中国和西方有各自的发生发展历程.在西方,叙事学诞生之初,注重被叙述的故事的结构、叙述者的作用和叙事作品的构成体系.经典叙事学是一种基于结构主义理论的纯形式研究;后经典叙事学则以阐释具体作品为主要目标,着眼于具体作品的意义.自觉的叙事批评经过经典叙事学和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将文本的叙事分析和文本之外的历史文化分析结合起来,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中国的叙事批评大致经历了文史不分的叙事批评、感悟式的文学叙事批评、有理论自觉的叙事批评三个阶段.叙事批评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运用叙事理论,对文本进行叙事批评;在叙事理论研究领域,拓展研究内容;叙事批评和其他批评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叙事学晚近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结构主义研究方式的重要地位。本文从一篇被誉为叙事学“宣言”的文本入手,回溯叙事学的原初主张,探讨叙事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本文认为,结构分析帮助叙事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叙事学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叙事的转向及对叙事认识的深入,结构分析的目标已由追求总体性转为承担指导性的作用。在全面展开的叙事研究中,结构分析仍是叙事研究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叙事学作为文学批评工具将文学理论与语言学的方法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文学素材。利用叙事技巧分析《孤独的孩子》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经典叙事学家热奈特关于叙事作品的三分法,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叙事流程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类节目通过多种媒介的同时参与,并采用后经典叙事学中的同步叙述、不可靠叙述、伦理取位等概念形成了一种"多重声"版本的故事讲述方式。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有机巧妙地运用了新叙事学相关理论,不但让电视这一媒介的叙事方式更耐人寻味,而且促进了叙事研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申丹《叙事学》以其国际化的视野对叙事学、文体学、翻译学进行交叉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化叙事理论轨迹。文章引用其观点展开对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叙事解读,通过影片“叙事主体”的追问来证明女性形象的陪衬地位。在“叙事色彩”的特点上,笔者通过“顺逆时序的色彩”、“时距中的叙事频率”以及“叙事空间与视角”、“叙事空间的阐释”来凸显“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中的色彩性。最后,通过“叙事补充”,让原本被影片“过滤”掉的历史重新浮现,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叙事补充”等。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一)叙事研究叙事研究又称叙事学、“故事研究“,最初属于文学理论研究范畴,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以后成为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叙事研究范围大规模拓展,研究对象日益包罗万象,电影、电视、新闻、广告、绘  相似文献   

19.
很多学者将叙事学理论应用到小说研究、戏剧研究、电影研究以及叙事空间研究等领域,分别构建了小说叙事学、戏剧叙事学、电影叙事学以及空间叙事学,却没有将其延伸到诗歌研究领域.为此,本文将系统、科学地研究叙事诗歌中的叙事机制以重新审视叙事学和诗歌研究之间的关系,提出构建诗歌叙事学,以丰富和延伸叙事研究和诗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 (一)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又称叙事学、“故事研究”,最初属于文学理论研究范畴,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以后成为文学理论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叙事研究范围大规模拓展,研究对象日益包罗万象,电影、电视、新闻、广告、绘画、雕塑等都可以是叙事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