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偏误分析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也因此受到了汉语教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介语理论,通过对留学生词汇偏误案例和中介语语料库的分析,归纳了留学生词汇偏误的类型,探究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汉语词语偏误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母语为印尼语的汉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本文依据中介语理论,从词法出发,以印尼八华学校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词语偏误为例,对存在的偏误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汉语初中级阶段的教学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一阶段的学习对于培养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心理感知和思维模式,从而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影响深远。在留学生教学过程中,连词教学很关键也很有难度。对连词掌握和使用不当,常常是导致留学生语段、篇章等出现语义逻辑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实际教学的情况看,留学生初中级阶段汉语教学中主要会出现27个连词,其中条件类连词占了很高的比例,而留学生对于条件类连词的掌握情况却是最不好的,使用时出现偏误也最多。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CCL语料库为基础,以中介语理论和语料库语言学为依据,就初中级阶段留学生使用条件类连词产生的典型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郑重 《学语文》2012,(4):35-35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汉语词汇上的偏误,动词及动词短语运用上的偏误尤其应该引起教学者的注意。本文拟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及动词短语教学谈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在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时回答"是非问句"中的错误的基础上,阐述此理论,揭示偏误的来源,以及我们对待偏误的态度,以便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6.
第二语言习得中,教师会经常发现第二语言习得者难免会出现语法上的错误.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而它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并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难以取得成效.本文就从偏误是什么出发,以比什凯克总统干部管理学院孔子课堂为例,针对汉语初级学习者在汉语课堂上的偏误,了解偏误分析对汉语教学的意义、偏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对待偏误.  相似文献   

7.
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并有一定的汉语听说读写基础的我国维吾尔族学生来说,在汉语书面语运用中出现造句偏误仍然常见。这些偏误覆盖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等语言的各个要素和层面。解析偏误的成因,能加深对语言组织奥秘的认识,减少造句偏误,但是理性的认识绝不能替代语感能力的培养,后者对于学习者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与母语写作相比,使用第二语言写作需要学习者将母语转换为目的语。初中级水平的学生由于对第二语言知识掌握少、无法将母语转换为目的语、监控能力不高等原因,在写作中容易出现偏误。本文以汉语中级水平的日本留学生的习作为例,通过分析学生的习作,发现留学生在使用汉语进行写作时出现误代、遗漏、误加、错位等问题。出现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是词汇有限、目的语规则泛化、受母语影响、监控水平不高以及借鉴能力不足等。  相似文献   

9.
归因理论是跨文化交流中使用最广泛的理论之一。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汉语学习中学生出现的偏误很多是由于心理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从心理文化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学习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归因,有利于学生对汉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结构助词"的"是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的难点之一。首先分析英语母语者使用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对比分析汉语结构助词"的"和英语对应的表达,考察汉英之间的联系、区别以及英语对学习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汉语和日语的词汇系统中存在着大量语音、词类、意义、用法等差别明显的同形词。研究表明,同形词会对日籍汉语学习者词汇的习得产生干扰。选取HSK三级大纲中的汉日同形词,导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收集日籍汉语学习者的偏误语料,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结果表明:在词义上,同形词词义之间的交叉包容会影响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词汇;在词性上,名词和动词出现偏误较多;在词语搭配和语用上,两国的文化背景影响着学习者的同形词词义褒贬心态认知。  相似文献   

12.
对外汉语教学以词汇教学为要,在词汇教学中又概括了文化、语用等教学要素.如何培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思维能力,准确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提高词汇量并掌握组词、构句,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提高汉语综合能力的根本途径.本文着重阐述词汇语音和语义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连词的教学始终是难点之一,而留学生在使用"可单用也可成对使用"的连词时,常常会出现各种偏误。本文通过对"可单用也可成对使用"的两组连词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口语中的使用情况的考察,分析这类连词的语用条件,希望能对具体的汉语教学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聋人书面语学习困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聋人学习书面语的困难,研究使用资料检索和语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材料的对应研究,对“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概念的研究,对“过渡语”、“洋泾浜”和“克里奥尔语”概念的分析,发现手语和书面语在语言的载体、词汇语法、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聋人书面语的学习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语言迁移上存在比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多的困难;聋人在书面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过渡语;结论是要宽待聋人学习书面语中出现的偏误,要加强从语法的角度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用汉语第二语言习得"偏误"一词,在综述藏族汉语教师普通话研究的基础上,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30名西藏日喀则中小学藏族汉语教师的普通话录音偏误,希望对该地区汉语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和教学政策的制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人家"在现代汉语中的出现频率很高,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而且它能较多地出现在中介语语料库中,就表明外国学生在使用"人家"一词时确实存在一些偏误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其汉语本体研究及其作为第二语言使用的偏误分析不仅有助于明晰"人家"一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而且能帮助外国学生掌握其正确使用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学习汉语和使用汉语。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的中介语系统中,词语偏误是大量的,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发生的词语偏误也越来越多。本文对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的词语理性义偏误类型进行概括与分析,不仅有助于汉语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偏误,在教学中掌握主动,还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把握汉语习得的规律,增强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艾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32-134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学理论对分析汉语学习者的话语十分重要。运用中介语理论、偏误理论和汉语本体知识确定了句子“你没有关心,对于我。”的中介语语料性质,分析其中的错误部分和偏误部分,以确定在特定的语用情景下学习者的真实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从韩国大学研究生作业中收集到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语法偏误,可以归纳出"了"的使用、补语、副词、助动词、介词、某些汉语中特殊的句式、语序以及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等8类常见的语法偏误。造成这些语法偏误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语言类型差异和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使然;二是学生不熟悉汉语某些特殊的句法规则;三是教师讲解时的误导或疏于解释。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建议教师运用三种教学策略:对于相关语法点采用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辅之以必要的练习突破难点,把语法、词汇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0.
英语国家学生学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词是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助词“的”是其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拟在汉语本体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偏误分析等理论为依据,探究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使用助词“的”时的表现,并从主观及客观的角度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