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戏时间     
《广东第二课堂》2014,(4):40-41
正1趣味歇后语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省略)去后半截,人们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试一试,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吧!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言语中的一种熟语。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言语中的一种熟语。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是群众语言的珍珠,具有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特点,它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在民间广为流传和运用,同时也不断被人吸收,为学作品输送了新鲜血液。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多是形象的比喻或隐语,像谜面;后一部分解释前一部分,是本意的说明,像谜底。通常说话或写章往往只说前一部分,留下后一部分让别人去体会猜测,停一会才说出来,好像于活歇一会似的,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歇后语是我国人们从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定结构的语句。它寓庄于谐 ,形象生动 ,幽默风趣 ,为人们所喜闻乐道。本文将歇后语同俏皮话、成语、谜语和谚语等特殊语言进行多角度比较 ,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进而论述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力图将歇后语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歇后语是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艺术化的口头语言。鲁迅先生提倡“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歇后语正是在“活人嘴上”广泛流传的一种“有生命的词汇”。它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意味盎然,富有哲理,深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歇后语的结构比较松散,说出前部分,  相似文献   

7.
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题材广泛、形象诙谐、短小风趣,是亿万人们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歇后语为现代汉语提供了无比丰富、宝贵的语言材料,为汉语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歇后语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歇后语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于是在网络上形成了新的歇后语,我们把它称作"网络歇后语"。网络歇后语不仅有着口语性、幽默性等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了新时代歇后语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歇后语就是这种丰富、生动的群众语言的一部分,也是熟语的一种。歇后语中有许许多多生动而巧妙的比喻,它集中地运用了双关(谐音)、隐喻等传统的修辞手法,从而达到形象、深刻的语言表达效果。歇后语这种语言形式形象生动而又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道。  相似文献   

9.
成语和歇后语都是熟语,都是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含义深刻的定型语素结合体。从形式上看,成语大多是“四字格”,而歇后语则是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面;而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像谜底。两个部分中间有个停顿间歇。歇后语可分为两类:喻义的歇后语和谐音的歇后语。喻义的歇后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有时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是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类推,或是逻辑推理。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谐音的歇后语,后一部分用同音或近音成分换用…  相似文献   

10.
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题材广泛、形象诙谐、短小风趣,是亿万人们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歇后语为现代汉语提供了无比丰富、宝贵的语言材料,为汉语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歇后语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歇后语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于是在网络上形成了新的歇后语,我们把它称作“网络歇后语”。网络歇后语不仅有着口语性、幽默性等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了新时代歇后语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漫谈歇后语     
张天云 《现代语文》2006,3(6):51-52
歇后语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形象化的语言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歇后语结构形式灵活,取材广泛,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并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恰当使用歇后语,不仅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而且可以取得言简意赅,余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歇后语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具形象的特色,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刘江作为"山药蛋"文学流派的作家之一,在写作<太行风云>时,以山西方言为基础,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使小说的语言生动、流畅、自然.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太行风云>中歇后语的运用.一、运用歇后语刻画人物性格,生动而形象;二、运用歇后语绘情状景,鲜明生动;三、歇后语连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四、运用歇后语的双关意义,描述人物的对话和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五、歇后语中的方言运用使小说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寻常生活里,有太多不经意的快乐和智慧,它们不应该被默默地隐匿于历史的长河。"歇后语就是其中之一。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充满智慧与趣味的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它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蕴含着中国人的大智慧。歇后语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4.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固定的语句。它的性质和成语、谚语相似。它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yǐn)语,就好像是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就好像是谜底。两个部分之间有个停顿间歇(书写时用“———”表示)。有时解释部分干脆不说出来,让听者和读者自己去体会、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它还能分成两类:一类是“喻义歇后语”。这类歇后语的特征是:前一部分为比喻(有的也引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为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推理,或是逻辑(luóji)推理。如“芝麻开…  相似文献   

15.
歇后语通俗易懂,幽默生动,是我们祖国语言特有的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是祖国语言的一宗宝贵遗产。歇后语大都产生于群众的口语之中,群众具有广泛的行业性,因此,歇后语的行业性是它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歇后语,北京方言称为“链子话”,修辞学上叫“譬解语”,俗称“俏皮话”.民间歇后语,大都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浓厚的修辞色彩,歇后语有一定的格式,一般是分前后两个部分:前部分是描述人、事、物,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说明或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谜语,前部分相当于谜面,后部分相当于谜底.具体运用时,对流传面较广而又为大家熟知的,常常只说前部分而把后部分省略,省去的往往是表达意思的中心,让听者或读者自己去领悟.歇后语者,歇去后一部分之谓也.汉语中歇后语极为丰富,仅《歇后语大全》一书就收民间流传的歇后语达六万余条.因为说歇后语可以收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的表达效果,所以无论是文学巨匠,还是平头百姓,在他们的创作中或口头上,经常运用歌后语.即使在严肃的论著中也不乏其例.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作中就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懒婆娘的裹脚,又  相似文献   

17.
歇后语与汉族精神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歇后语是汉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口语性语句,有的地区也叫“缩脚韵”、“俏皮嗑”。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象谜面,后一部分象谜底。也可以说,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结论。平常说话时,可以只把前一部分说出来,而把体现本义的后一部分省去,让听话人自己去意会猜测(有时两部分都说出来或写出来)。歇后语这个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  相似文献   

18.
汉语歇后语是汉民族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和独有的表达方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因此,它的翻译策略也就成了探讨的焦点。本文主要讨论了歇后语的特点、分类及其五种翻译方法:直译法、解释法、套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注释法。  相似文献   

19.
小议歇后语     
你有遇事刨根问底、穷追不舍的习惯吗?如果有,那么一定有人会说:“你这孩子,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的语言叫歇后语。歇后语的语言形式很有意思,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打破沙锅”就像谜语中的谜面,而后一部分“问到底”就像谜语中的谜底  相似文献   

20.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由前一部分“语”和后一部分“义”组合而成的。前一部分是个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或者可以说,像一条谜语,前一部分是谜面,后一部分是谜底。然而,这前后两部分的“谜面”和“谜底”并非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在复杂的语言交际中,由于表达时具体语境的差异以及各种实际需要的不同,同一条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意思。如果了解并掌握一些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