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如何让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呢?我们应该从恢复自信、学会积累、结合教材、创设情景这几个方面入手,引导他们热爱写作。一、恢复自信,激发写作兴趣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当其冲应该让学生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告诉他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语),写作就是用自己的嘴说真话,用自己的眼睛看社会,用自己的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袒露自己。"作文无差生",写作就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作文来源生活、书写真实的生活"的教学理念。而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平常的生活人手,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的乐趣,感悟生活的真实,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从而有效地将学生从"要我写"过渡到"我要写"的积极写作状态中来。  相似文献   

3.
有关探索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技巧很多,但大多脱离不了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辅导、周密计划下"按部就班",本文着重探讨如何注重写作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需",使学生"想写""愿意写",激发"三趣",使学生由"厌写"变"乐写".让学生尽情地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充分体验生活,从而有效地将学生从"要我作"的被动状态过渡到"我要作"的主动状态中来.  相似文献   

4.
当下大部分的小学作文教学,由于忽视学生真实的写作动机,造成小学生作文所写的内容空话连篇、假话连篇。我们怎样才能切实地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效率,同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呢?笔者发现:让小学生经历"拟真"的生活情境,可以唤起他们真实的写作动机,激荡起他们的语言生命。下面我就以"小跳蚤市场"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拟真"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动机,增强他们写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创新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辩力、观察力、创造力,让学生写作不受约束,勇于创新,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由衷的心声,写出充满亮色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如何突破写作教学的瓶颈,一直困扰着一线语文教师。让写作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心灵、回归常识,让学生在真实而完整的过程性训练中达成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写作素养的提升。"六真"写作课堂的探索,让写作的教与学得以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7.
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体会,谈谈自己在话题作文教学时,是如何教学生选材的。一、真这里所说的“真”,指的是叙真事、抒真情。作文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反映是一种“真实”与“本色”的不掺假不走味的反映,即生活的原汁原味。“作文要‘百分之百的真实,百分之百的本色’,我觉得非常重要,真实、本色是作文的高境界。”(特级教师方仁工)在以“代沟”、“渴望”为话题的写作训练中,许多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读来让人能了解学生们真实的内心、真实的渴望。而有些学生的作文,已习惯于编造,脱离生活,脱离自我。为了编造而绞尽脑…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文章是人格的外化,写出自己的个性其实也就是写出真我的风采、写出真实的感受、写出真实的生活。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按生活的自然真实来写,按自己内心的本来面目来写。然而学生在重压之下,个性被打压,心态变麻木。学生写作变成了为文造情,说假话、空话,表达不出真情实感。《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都害怕作文,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也不知道怎么写,教师也觉得作文教学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尽管花费很多精力,但就是收效甚微.我认为导致学生都作文有畏惧情绪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 一、寻找生活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的心理或真确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那么,如何变"假话"、"空话"、"套话"为"真话",甚至妙语连珠呢?无疑,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的信息充实写作材料的容量,让课外的阅读资源丰富写作材料的底蕴,不失为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可见,真实是文章的灵魂,也是作文教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标尺。只有真实的作文,才能展示出学生动人的个性。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以下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一、寻找真实的情感体验生活是真实的,也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文经常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其实他们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  相似文献   

11.
要让写作真情自然回归,就必须回到真实生活,摒弃假大空。教学中,教师可从真情抒发、真心表白、真技训练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达到"我手写我心""我嘴抒我情"的美好境界,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要想使学生在写作这片天地中切实得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真实"的写作教学思想,应是当务之急,不仅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挖掘内心,引发共鸣,而且要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真正在"真实"上下工夫,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顺应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无话可说"变成"有话想说",让学生写真话、言真情,它是作文教学的教学追求。  相似文献   

13.
<正>寻找源头活水,体验写作乐趣。作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从狭小的生活空间和人生经历当中寻找写作的源头。我认为学生在作文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生活经历少。其次,学生对周围的生活缺少"悟性"。再者,学生缺少写作的"灵感"。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这些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一下几方面进行指导:一、身临其境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迅速的成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8,(A3):26-2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论述集中体现了"生活本源"的教学理念。"生活本源"的习作教学理念就是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源,这是作文教学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关键所在。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平常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去感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地表达欲望,这时是教师将学生由"生活状态"引入"写作状态"的最佳时机,从而有效将学生从"要我写",处于被动的写作心理状态过渡到"我要写"的主动写作心理状态中来。这种教学理念恰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5.
<正>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写作的根本,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站在"现实生活"的高原上,才有望登上"大气之文"的高峰。要写好作文,就要从多姿多彩的生活出发,这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作文常识。但问题在于,这样的常识如何落实到具体的作文教学实践之中?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社会趋势的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往往被认为是单调而乏味的,在这种生活中,如何才能找到作文训练的基本素材?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力图探求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在语文教学改革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相对于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作文实在难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更真实地表达呢?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培养博览群书的习惯,激发写作兴趣,善于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抒发真情实感。如何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7.
以苏教版(必修1)关于"我的青春"主题的记叙文写作指导为例,略论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与写作动力,使其全身心投入写作训练中,从而在"真实"写作标准的统领下,实现生活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王应权 《贵州教育》2007,(23):26-27
"本色、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最高境界.但常常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在相当程度上,教给学生的是过多的作文套路程式:如何开头,如何结构,如何取材,如何点题……如此作文教学,漠视甚至践踏了学生对生活敏锐、细微的体悟,扼杀了学生的灵性.这也难怪学生的习作假话连篇、装腔作势.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作文回归自然、回归真实、回归生命?如何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呢?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但很多学生写作时头脑一片空白,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心中无物,没有积累好的材料,即使有材料也写不出新的东西,不知道灵活运用,所以如何在选材上下工夫便成了写作成败的关键。下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18):43-45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让写作成为生活的真实需要,让生活通过写作。"这是生活作文的指导理念,"以阅读为先导,以生活为源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通过阅读夯实作文的基础,丰富作文的素材,缩短"由仿到创"的过程,从生活中取得源源不断的活水,激发兴趣,才能使作文不断增添亮点,学生才能时不时产生写作文章的快感,甚至是得意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