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句子成分中经常充当主语成分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经常充当谓语成分的是谓词或谓词性词组。名词性词组包括数词、数量结构;充当谓语的除谓词和谓词性词组外,还有名词性的词组,其中包括数量结构也可以充当谓语。下面就数词、数量结构是“一”的充当句子或结构中主(宾)、谓语成分的情况,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24):5-6
在汉语语法研究传统中,谓词的界定标准大致经历了意义、形态、语法功能标准等不同阶段。尽管到目前为止,能做谓语等句法功能已经被基本接受为界定谓词的标准,但是对于什么是谓语,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样的话,不但循环定义的问题不可避免,也不利于谓词和其他词类的区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重新界定了谓语,并在此基础上,否定了谓语与谓词的直接构成关系,指出谓语只能由谓词短语构成,谓词短语则是由谓词和限定成分构成。因此,只要界定了谓语,就能界定谓词短语,只要界定了谓词短语,也就能界定谓词。  相似文献   

3.
阳城方言里“的”的用法很复杂,可以充当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词及补语成分。“的”作为结构助词可以充当定语标记、构成“的”字短语、充当状态形容词词尾、在主谓宾语句中取消谓语动词的谓语性;作为动态助词可表示进行体、持续体、完成体和将行体;作为语气词,可以用于表达陈述语气和祈使语气;作补语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果补语,一类是趋向补语。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形谓句的研究都是以谓语为中心,忽视了主语的决定性作用。本文以主语为中心,对比探讨了汉日形谓句主语对谓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主语是人称名词时,汉语谓语形容词的使用比较自由,而日语会有一定的限制;汉语事物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可以是性质形容词也可以是状态形容词,而日语多使用属性形容词;汉语谓词或谓词短语作主语时谓语形容词多使用评价性语气的性质形容词,而日语根据主语的情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来源于偏正词组的副词"其实"在中古汉语已经产生。关于"其实"的成词,有学者提出了两条形式上的标准,我们认为其中皆有可商榷之处,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实"是在省略的主语和由谓词性成分充当的谓语之间的状语位置上虚化而成的,其形成符合一般的虚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谓词性宾语句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在不同的结构层次上句子的疑问语气会有不同;谓词性宾语句与复杂谓语句有区别,它们的表层结构看似相似,深层结构却不相同。复杂谓语句的疑问语气与谓词性宾语句的疑问语气也要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端的"是近代形成的一个语气副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是由同义副词"端"和"的"复合而成,宋代时期发展成为一个表示肯定、强调语气的副词,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表疑问的语气副词。北宋时期"端的"一词出现名词形式。副词"端的"作状语,可修饰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也可以修饰形容词;还可以修饰谓词性代词。  相似文献   

8.
谓词、谓词性短语、介宾短语等在词中作补语时,说明动作的结果、程度、性状、趋向、时间、处所、数量等。补语作为谓语中心的下位成分,在表层结构中,主要是和谓语中心发生语义关系。如: (1)鲁迅逝世〈于1936年〉(补充说明“逝世”的时间)。 (2)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补充说明“来”的情态)。  相似文献   

9.
助动词语义指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助动词,或称能愿动词,在句子成分分析中,语法界或分析为状语,或分析为带谓词性宾语的谓语中心,或把它和后面的谓词看作双谓语。不论何种分析法,都只是描写助动词在句子语法结构中的地位。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句法、语义两个层面,对汉语中形容词做谓语现象进行探究,讨论形容词性谓词的非宾格性,认为汉语形容词性谓词可把表示性质、状态描述的归于非作格,将表示存现、变化、致使的看作是非宾格。  相似文献   

11.
0. 1 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及动诃性短语、形容诃性短语)在作主语或宾语时,其语法性质同其作谓语时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谓词作谓语时是描述性的,作主语或宾语时是指称性的; 二、谓词作谓语时,其前不能直接出现充当定语的词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则可以。这两个方面是具有普遍性的。至于有人提出的“全部或部分失去了谓词的语法特点”了、“可以跟名词组成联合结构”了、“可以用名词或代词复指”了之类,要么是  相似文献   

12.
"只"是副词,其语义指向谓词性成分时需要一些条件,并有一定的规律.本文将对"只"的语义指向动词或形容词、一般性谓词性成分时需要的条件和出现的规律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以"常用作介词和连词.作介词时主要作用是引介谓语动词的方式、手段、工具、对象以及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等;"以"字句可分为三大类六小类.作连词时主要作用是引出动作行为的目的."以"字还可用作构词成分.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中的“没法儿”由述宾结构词汇化演变而来,多用于口语。语义上,“没法儿”既可以表达客观否定,也可以表示“不可能及绝对不会”(含肯定语气),还有“达到极限”(含夸张语气)的义项;句法上,可出现在句首、句中和句尾,可与其他动词共现,且常与副词连用,其后接成分主要是谓词性成分;语用上,具有主观强化功能、焦点凸显功能以及互动性功能。“没法儿”能灵活适用于不同句类,但不能出现在祈使句中。  相似文献   

15.
由动词+谓词性宾语充任谓语构成的动宾谓语句不同于由动词+名词性宾语充任谓语构成的动宾谓语句。本文拟讨论这类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成分间的语义关系及其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谓词性成分是指具有陈述、述谓功能的词或短语,不能以词性来判断。谓词性成分应包括动词和形容词的光杆形式与复杂形式,同时也包括整个的主谓短语以及以谓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比况短语则是一种非典型的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滨州学院学报》2018,(5):58-63
现代汉语中,用于谓词性成分之前的"一时"的典型语义语用特征:"一时"主要用于否定句,表示对短时间内可能出现或存在某种情况的否定;用于肯定句时,后边的谓词性成分主要为表示内心感受或心理反应的形容词或动词;"一时"后的谓词性成分具有"非可控性",无论是短时间内的内心感受/心理反应,还是短时间内周围环境的变化,都是在客观事件的影响下发生的,而不是行为主体有意为之的。  相似文献   

18.
"小+谓词性X"结构在句法特征上表现为:与动词或实义性名词成分共现;与量词或数量成分共现;与"有点(儿)"共现;形成并列或对举格式。该结构的表达效用体现在话语功能和语用特征两个方面,考察显示"小+谓词性X"结构在话语功能上表现为描写和评价话语信息主体、放大和缩小信息情感意义;在语用特征上表现为新颖性、礼貌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问疑解难〕 1、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有什么区别? 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是结构不同。主谓句有主语和谓语两个结构成分,是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主谓句根据谓语的性质和构成,又分为名词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和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非主谓句从构成它的语言材料的性质可分为;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  相似文献   

20.
《古文观止》宋文中"不"字句出现频率较高,"不"字句有三种句式,即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在陈述句中,"不"可放在名词、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助动词之前。在感叹句中,可分为四类句式:第一类为"主语+V+而+不+ADJ",第二类为"主语+不可+VP+矣",第三类为"可不+ADJ+感叹词(哉或乎)",第四类为"不+者字短语"。在疑问句中,可分为三类句式,第一类为"主语+不+谓语中心",第二类为"不+动词",第三类为"不有""不为""不容"。"不"既可以否定整个命题,也可以否定某些成分。在否定整个命题时,可分为三类:整体为动词性结构;整体为名词性短语;整体为介宾短语。在否定部分成分时,语义可指向主语、谓语中心词,也可指向整个谓语部分、谓语部分的补语、谓语部分的时间状语。总体上来说,"不"字句的语法功能在宋代已相对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