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科学说明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容。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和拓展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奠定了基础,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
阶级和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本世纪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特别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所谓“中间阶级”的发展壮大,使得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阶级理论受到严重挑战。由此,当代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致力于这一理论的再探讨。作者对探讨过程中涌现出的几种阶级定义和“中间阶级”理论略作介绍,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对其作出评论  相似文献   

3.
阶级分析理论是认识阶级社会历史的重要分析工具。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不同于前人之处,在于把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用生产的发展来解释阶级起源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认为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阶级问题,民族斗争的实质是阶级斗争,消灭阶级对立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保证。必须摆脱传统的阶级斗争和“左”倾意识形态的话语.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做出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波  裴根  郑晶晶 《文教资料》2005,4(26):137-139
本文立足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变化了的现实,从国家的阶级基础、统治方式、国家职能以及危机形式等方面追踪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历史嬗变,力图阐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继承、发展抑或修正。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的政治观主要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毛泽东、邓小平政治观的继承和发展。“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政治观思想 ,反映了当代中国政治关注重心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政治观思想 ,揭示了在当代社会进程中 ,文化思想引导和智力支持已经成为社会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观思想 ,聚焦于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是江泽民政治观的基本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6.
试论邓小平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作为20世纪杰出的政治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并在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赋予了“发展”新的内涵。重温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探索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突出地强调共产党的先进性,把党从“一个代表”的观点发展到“三个代表” 的思想,优化了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全党必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把理论转化为现实存在,中国共产党将是不可战胜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来,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努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党的阶级基础将进一步得到优化。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证明,对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得好与不好,决定着群众对党的拥护程度如何;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民群众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中国共产党必须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从根本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的群众基础必将得到新的优化,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和精髓。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过程。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生产力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巨大和复杂的变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进行科学和细致的分析。在当代西方阶级结构的变化中,各个阶级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其中工人阶级以及中间阶级问题需要特别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都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但这些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如何在阶级结构的变化中认识和凝聚社会变革的政治力量,是当代工人阶级政党需要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和精髓。这一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过程。其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生产力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重建,课堂教学主要应从课堂教学设计、课堂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重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班级的本质属性、班级管理的本质、班级管理的价值追求等进行新的审视,树立新的班级管理观,并以此为指导,探究新的班级管理思路,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较为系统的班级管理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班级的本质属性、班级管理的本质、班级管理的价值追求等进行新的审视,树立新的班级管理观,并以此为指导,探究新的班级管理思路,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较为系统的班级管理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班级建设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班级建设是高校面临的一项较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目前研究生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研究生网络班级,加强研究生班级建设的新思路,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创新课堂教育理念的理解,即创新课堂的本质追求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新"的成长和增加"新"的理解,对创新课堂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何能新和如何能新作出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前阶级阶层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基础上批判地借鉴吸收了社会学的分层理论,在阶级阶层内涵界定上实现了创新;在新的社会阶层地位作用的认定上实现了创新--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阶级阶层关系判断上进行了创新--新的社会阶层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基于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与当前阶级阶层理论创新相对应,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还会面临很多新困难,需要班主任不断探索解决的新方法。班主任要提高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决定着一个班级能否健康发展。只有积极探索,才会适应工作之需要,社会之需要。  相似文献   

18.
班级管理与课程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课程标准下有不同的班级管理方式。论文通过分析,认为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认为作为班级管理主体的班主任要牢固树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自觉进行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和班级活动开展方面,拓展班级管理的内容,建立新的班级管理机制;强调师生的平等参与和对话;注重文化在课程改革和班级管理方式变革中的重要作用。关心班级文化的建设,这对班级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信息化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为阶级对立日趋复杂化,阶级结构呈多元化趋势且变动性大,并出现了人数众多的新中间阶级,阶级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深入地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坚决批判西方学者提出的各种否认阶级存在、抹杀阶级矛盾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20.
唐宋以来,中国社会崛起了一个新的阶层——富民阶层。富民阶层的崛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由此形成一个新的“富民社会”。在此背景下,一大批思想家纷纷发表言论,肯定富民的重要作用,主张保护富民,从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保富论”立足于社会发展和处理国家与富民的关系,要求保护中国社会内部新的发展力置,实为一种具有崭新时代特征的经济思想,标志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重大转型与社会深层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