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阅读是语言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考分值比例较大的题型.数学学科的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教学离不开阅读,阅读能让数学教学熠熠生辉.笔者认为,要将数学阅读有效地融入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课前开展阅读设疑;课堂进行阅读引导;课后进行阅读复习.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数学阅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应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数学阅读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与深度,提高学习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是有效提升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阶 段’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而通过这种有效的引导策略’学 生能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也能更好地激发出学 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本文就 从“有效引导”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能较为全面 地得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策略,更好地为教学 服务。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1,(3):88-89
小学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重要时期正是孩子打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时机。语文的学习内容丰富,能够迅速"笼络"人心,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较为抽象的学科,难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身为教师的我们,就要使出"十八般武艺"将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将单调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力争让孩子爱上数学。那么"十八般武艺"是什么呢?就是给数学加点"味儿"。加点"生活味儿""信息味儿"和"趣味儿"。小学数学教学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教学资源,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又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化"抽象"为"具象",丰富了教学形式,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在数学教学中加点趣味儿,即:把枯燥的知识通过有趣的图片,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呈现出来,迅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变"苦学"为"乐学"。文章以给数学加点"味儿"为切入点,阐述了它们的内涵、重要性、途径和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论证了给数学"味儿"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进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让学生获得基础数学知识,开拓数学思维和提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对外来视觉信号输入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从当前学生数学文本阅读现状出发,透视成因,聚焦数学阅读本质,提出开展犁耕式深度阅读,让学生学习更好地"发生",并探寻数学深度阅读策略和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争论"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动"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各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相似文献   

7.
延展式数学学习,基于学科育人目标,拓展学科本身和现实世界中的数学学习资源,为学生构建常规学习之外新的学习生态.延展式数学学习,既要考虑到数学学习的一般特性,也应有符合这一新学习内容的"教"的方式.结合具体的延展式数学学习内容,在启动学习、设计任务、组织共享、回顾梳理这几个关键节点处搭建合适的学习支架,更好地让学生卷入学习过程,开展研究探索,深度交流,反思提升.  相似文献   

8.
阅读,不仅属于语文学习,还属于数学学习。从指导式阅读、体验式阅读、分享式阅读这三个角度介绍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谈到阅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语文需要阅读、英语需要阅读,其实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数学阅读能力。数学阅读,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另一蹊径。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融合。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数学文化的内涵,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教师可通过以问导读式"数学阅读"、以纲引读式"数学阅读"、自问自答式"数学阅读"、拓展反思中的"数学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学习中,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拼一拼,画一画,做游戏,玩一玩,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认识,课堂上既生动活泼,又能增长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数学教材中的"探索规律"这一内容,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的亮点之一,主要分布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领域。教学实际中,有序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积累探索规律的基本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更有利于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综合与实践”的具体目标是:初中数学尝试项目式学习,根据真实情景,应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学期至少设计两个.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学生们主动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领会到更加深刻的知识、技能.本人对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项目式学习方案进行了再设计,希望学生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热点问题的项目化学习,能够实现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吴丽 《广西教育》2013,(1):86-86
现在的很多小学生谈数学而色变,因为数学在他们的脑海里是极其抽象的逻辑思维。正因为给数学戴上了这些高帽子,致使孩子们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觉得数学是可望而不可学的。这种心理不仅不利于数学学习,还会导致学生丢失数学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务是使孩子们正确地认识数学,让他们在生活中亲近数学。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所提供的大量供学生思考、讨论的“阅读材料”的素材.精心设计"阅读材料"的教学,认真组织学生活动,不但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和规律的认识,而且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余霞  汤骥 《陕西教育》2001,(11):37-37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惟如此,数学才会被孩子所接受,数学才会受孩子们的欢迎。由此,数学教学应突出“大众数学”,把“身边数学”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  相似文献   

17.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们喜欢学习,乐于学习,他们就会学得好.而构建愉快的数学课堂,可以较好地消除孩子们的紧张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阳光,从而能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教学实例阐明了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几种方式对培养学生数学品质的必要性,论证了变式教学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能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和句法去认识世界。"发挥教学过程中数学语言的功能和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他们理解知识,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提出:学习是孩子自己与客观世界对话,孩子自己与同伴对话,孩子自己与自己对话。笔者提出的"自诊式"活动就是提倡孩子自己与自己对话,"自诊式"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学情诊断,在活动体验中充分暴露学情,引发学生自主反思,在反思中有所感悟和质疑,在诊断中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认识,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素养。整个过程包括学生自我诊断、暴露学情、自我反思、感悟质疑、自我成长这几个过程。旨在变"教"为"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建构,变"满堂式灌输"为"个性化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