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不断提升,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所以服装设计也就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点。而服装设计离不开服装表演,良好的服装表演能为大众留下深刻印象。现阶段,为吸引大众目光,舞蹈动作被应用于服装表演,在突显观赏性的同时,也增强了服装表演的审美性。笔者将从舞蹈动作对服装表演的影响入手,研究促进舞蹈动作与服装表演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体育舞蹈原称国际标准舞,是在社交舞的基础上经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整理发展而成的一种融音乐、舞蹈、造型、表演等多项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舞蹈.很多现代人想通过体育舞蹈训练来提高并塑造自我,培养审美意识,扩大社交圈子.因而,体育舞蹈进入群众生活,实现其社会化就有着它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6日晚,由北京舞蹈学院和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合作的国际舞蹈创作研究项目汇报演出,在北京保利剧院拉开帷幕。此次演出作为中英两国文化交流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吸引了两国舞蹈界许多重量级舞蹈家和专业人士。整场演出火爆热烈.异彩纷呈,每个节目都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在众多节目中,最引人注目并令英国舞蹈家震撼的,是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排练中意外受伤导致高位截摊的青年舞蹈家刘岩表演的舞蹈《最深的夜,最亮的灯》。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是“以歌舞演故事”。歌化之为唱、念,舞则化之为做、打。唱、念、做、打综合成为戏曲表演形态。著名导演焦菊隐曾就戏曲界所谓的“千斤念白四两唱”评论说:“对于戏曲念白、唱腔固然很重要,而做功却应当是戏曲艺术里最基本的、最不可缺少的,是其他三功所绝对不能脱离的表演手段。”这不正说明了做功即戏曲的舞蹈与人物的形象创造是多么的密不可分吗?  相似文献   

5.
毛古斯舞是土家族最原始、最古老、最粗犷的一种歌舞。毛古斯舞,土家族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是老公公的意思。它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迹的一种古老舞蹈。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毛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主要流行在湘西的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每逢过年或节庆时,都要跳这种古老的毛古斯舞。  相似文献   

6.
《对外大传播》2007,(5):29-29
2007年5月31日上午9:00—10:00,天安广场将举办“和谐中国·畅响奥运”——恒源祥万名青少年天安门文体活动。这次活动,以“共建和谐社会,迎接2008奥运”为宗旨,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了下一代、关心下一代”为主题。活动首先由3000名北京中学生展示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其次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项目精品:山西的《高台花鼓》、河北的《舞狮》、北京门头沟的《太平鼓》、山东梁山武校的《黄河儿女》、《曹州武术》及河南少林寺的《人体梅花桩》。有12支拉拉队配合做精彩展示。在拉拉队表演结束后,由500余人组成的军乐队进行军乐演奏和舞旗表演,体现出中国青少年以不同形式为奥运加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能歌善舞的演员越来越多,载歌载舞的节目也越来越多,一些“歌伴舞”、“舞伴歌”的艺术形式更多地出现在舞台表演节目里,出现在群众性和艺术活动之中,这也许就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人民群众的需要。 舞蹈和音乐同为表情艺术,在感情的表达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关联的地方。音乐家吴祖强曾指出:“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的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8.
《霓裳羽衣舞》是最有名的唐代舞蹈之一,舞艺精湛的杨贵妃就很擅长此舞。它的音乐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天竺(即古印度)《婆罗门曲》修改的。当时的诗人白居易最喜欢这个舞蹈,他在《霓裳羽衣歌》中描绘舞者的衣装是“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可惜霓裳羽衣的具体形制没能流传至今,我们只有从名称去想象这“衣”与“裳”的美丽了。舞衣采用长袖是为了增加飘逸感,增强舞蹈的艺术效果,有时手执绸带或丝巾起舞。汉代已经有手持短竿长带的舞蹈,发展到现代,长绸舞所用的红绸长度可达10米,红绸不能裹缠在身上,更不能两绸扭结到一处,才显出舞者的功夫。中国戏曲服装中的长“水袖”正是继承了长袖舞服的特点。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丝绸之国,舞服也就充分发挥了丝织物的特长。衫轻,舞起来就飘逸,丝绸制作的舞服还特别能显露舞蹈女郎轻盈的体态,半透明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囊括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诸因素,通过演员的舞台表演,构成完整的艺术形态,所以中国戏曲又看作是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性艺术。如果仅仅是这样,中国的戏曲和西文的戏剧如歌剧、话剧就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了,但实际上,中国戏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与西文的戏剧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包括风格在内的分野,便构成了中国戏曲所独有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规律,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范春金  秦丽萍 《职业圈》2007,(11X):83-83,64
萍乡傩舞的宗教诉求是为了娱神祈福、驱邪纳吉,但客观上,萍乡傩舞又体现了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文化元素,对人们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南京高淳的“跳五猖”与“大王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思炎 《文化学刊》2009,(2):127-130
南京高淳县是鲜为人知的傩文化传承区,其傩舞、傩祭活动构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以祈福禳灾为追求的“跳五猖”和以驱蝗护农为要旨的“大王会”,分别以场次、步阵和“魁头”、祭仪成为当地傩舞和傩祭的代表。它们均以木雕面具为道具,以舞蹈和戏剧的方式,表现出民俗、宗教、艺术的一统,也表现出乡傩的古奥和神秘。  相似文献   

12.
论萍乡傩舞的健身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萍乡傩舞的宗教诉求是为了娱神祈福、驱邪纳吉,但客观上,萍乡傩舞又体现了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文化元素,对人们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阿成  衣萍 《文化交流》2011,(12):66-68
2011年11月5日,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的颁奖大会上,由浙江省舞蹈家协会、浙江歌舞剧院选送的独舞《祭礼长生天》获得大赛表演金奖。这是浙江第一次夺得被誉为舞蹈界"奥斯卡"的"荷花奖"金奖。刘福洋为浙江摘得了中国舞蹈界最高奖。  相似文献   

14.
舞蹈不能“说话”吗?不对,舞蹈是能够“说话”的。它拥有最热情的语言,能表达出最真挚的情感和深奥的思想。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壮志豪情、理想愿望等等,无一不是它的“用武之地”。只不过它用的语言和别的艺术有所不同——不是台词、唱腔,而是有节奏的人体动作。 人的面部,通常被看作是灵魂的镜子;面部眉目的动作,常常被认为是精神生活的流露。这种观点并不全对。舞蹈演员表演已把这种片  相似文献   

15.
动态     
《现代企业文化》2013,(19):12-12
第八届“不舞不型”舞蹈大赛完美收官近日,由夏宇阳光舞蹈机构倾力打造的“第八届‘不舞不型’舞蹈大赛”在凯德mall落下帷幕,来自夏宇阳光的肚皮舞、爵士舞、拉丁舞、街舞等多个舞种的十几支队伍参加了此次大赛。  相似文献   

16.
东方霓裳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于陪宴昭阳殿欣赏霓裳羽衣舞后所写的诗。1997年10月6日,我们一行在宁波新建的体育场内,也欣赏到题为《东方霓裳》的大型歌舞。那晚,强光照射,一片灿烂,有少女千人,盛装耀眼,歌舞方罢,又有千人少女,轻歌曼舞,翩然登场,如此一幕幕地轮番表演;最后则是数百人的“名模”队伍,一队复一队,各着绚丽服饰,各展绰约风姿,说不尽的千种风情,万般仪态。——这就是“97宁波国际服装节”的开幕盛典,观  相似文献   

17.
梁子 《文化交流》2011,(8):74-76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由男子表演,有歌颂英雄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舞马和马舞     
作为人类亲密的伙伴,舞马是马匹在社会生活应用中最有特色的一种;马舞活动则因马匹役用与艺术结合起来而写就灿烂的文化篇章。舞马主要来自出产良马的亚欧草原地区,而马舞艺术也伴随舞马传播进来,并在中原地区发扬光大。到唐代时,朝廷对舞马的训练和管理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而舞马艺术也达到灿烂的鼎盛时代。  相似文献   

19.
保留民间风俗仪式,并不是不分良莠,什么东西都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过分强调"原汁原味"并不是科学的态度,客观上也办不到。比如口承文学的各种样式和一些形态类文化事象(如民间舞蹈),原先大部分体现在祭祀仪式之中。而这些祭祀仪式又往往是娱神祭神、祛邪禳鬼活动,其舞蹈和巫术也是围绕着这些内容而展开。时代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仪式应该是以娱人为主,祭祀娱神只是让人获得精神安慰,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途径。因此,就不能老强调"原汁原味"而把一些陈旧的观念和意识传给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中国古典舞蹈中女性特质为核心,分析舞剧《昭君出塞》和剧目《宫·飞燕》的主角王昭君、赵飞燕,对照研究两位人物的历史文献,并对历史上关于王昭君、赵飞燕诸多版本文学与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现代舞台上两位女性的再造艺术体现,力图诠释中国古典舞在女性人物表演上独有的艺术特质。该文结合历史文献及相关论文和学者陈述,对这两位古典女性和现行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历史人物本身特质是如何在舞台上演绎并科学呈现的,从而探索更为丰富的古典舞蹈表演思路、形态及作品,为传承古典舞精粹的艺术价值、创新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品形态、提升古典舞蹈表演的艺术风格及得到艺术界认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