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詹姆斯·麦考利是20世纪澳大利亚文坛的著名人物,他在诗歌创作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麦考利早期的诗歌创作带有现代主义特征,让他一举成名的“厄恩·马利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其在现代主义诗歌方面的才华,但他最主要的贡献则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和批评。麦考利重视传统宗教与哲学,倡导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强调古典主义诗歌的优越性,他以“秩序”、“理性”、“逻各斯”等为准则的新古典主义文论对澳大利亚文艺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托马期·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当代英美文学中(出生于美国,1914年定居英国伦敦,1927年加入英国籍)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批评家。由于“他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1947年艾略特荣获英王的“劳绩勋章”;1948年又以长诗《荒原》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歌创作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起了积极的开拓作用,被人们尊崇为英美现代派诗坛泰斗。  相似文献   

3.
文艺批评不同于一些相似的研究,这些研究在某些部分上不是由论题的差异性,如果压根儿不是这种差异性而是由兴趣和目的的差异而组成研究本身.很清楚批评只能用功能的术语来解释.只有在我们同意文艺批评的真实本质和功能的同时,才能同意对文艺批评与艺术史有区别的解释.没有人能提供任何一种概述性的解释来说明对这一结论的简缩.如果我们接受艾略特先生的观点,“用书面语言来评论和解释艺术作品”.我们就立即会陷入“评论”和“解释”的意义的矛盾之中,比如艾略特先生就会对释文无所事事.“文艺批评著作的极大部分在于解释作者、作品……,但是当批评作品压根儿不是一部说明书时,它的‘说明’才是合法的,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而批评作品只仅仅让读者去占有事实,这种事实他或许会遗漏的.”与艾略特的观点相反,斯托佛先生和许多其他作家对批评的本质都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解释作品是批评的一个主要功能.他说:“任何一位批评家都是打算象释义者和构建体系者那样从事批评工作的个人.‘释义’是一切优秀批评的目的,它以某种方式来改善艺术与观众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差异性似乎存在于每一个作家对“释义”这个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是语言哲学的一个重点论题。本文旨在分析艾略特的语言哲学在诗歌创作中的体现,通过比较艾略特的“统一感受论”和布雷德利的“直接经验”,分析出艾略特的语言哲学观。最后将其运用到“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和《四个四重奏》诗歌文本的细读中。  相似文献   

5.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揭示了西方现代人格分裂的深刻主题,并在艺术形式上表现出鲜明的独创性。艾略特在诗中以悖论为框架,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刻分析,佐以象征、内心独白和典故等手法,其诗艺的标新立异影响了他以后的诗歌创作,奠定了艾略特现代主义诗坛领袖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T·S·艾略特(1888—1965年),现代文学批评家、剧作家和伟大的诗人。1948年,为表彰他“作为一位现代诗歌的开拓者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艾略特最重要的诗作有《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首四重奏》等。艾略特是在英美现代诗歌发展的关键时刻,根据其自成系统的理论进行诗歌创作的。他非常注重传统,同时吸取意象派的长处,并把17世纪玄学派诗歌技巧与法国前期象征主义诗歌技巧熔为一炉。他强调内心独白、戏剧性表现、思想感性化、客观对应物和用典等诗歌技法,开创了尽管十分难懂却真正新颖的诗风,在艺术上为诗歌这一古老的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使英美现代诗歌充满  相似文献   

7.
艾略特的诗歌被奉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早期诗歌以他的成名作《普鲁弗洛克情歌》为代表,展现了艾略特对诗歌创作的敏锐把握和天赋。艾略特在这首诗中向读者传达了"非个性化"理论的观念,为英美新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具有系统性,其很多作品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反映。艾略特的文艺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也时有体现,比如他的非个性化理论、象征物表现手法等,在《空心人》中都有所体现,将诗歌的主题进行了精确刻画。艾略特在诗歌中所体现的思想与他本身的意识以及理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将选取其作品《空心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T.S.艾略特和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同时代的诗人.他们的早期诗歌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意象派的影响,但因两人在宗教信仰,个人气质、生活经历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以及文学师承的不同,走着不同的诗歌创作道路.生前两人的诗运大不相同.艾略特以他的《荒原》等重要诗作处于诗坛霸主的地位,统治英美诗坛达三十余年,而威廉斯几乎是默默无闻.然而,50年代后,艾略特的偶像倒下,代之而起的是威廉斯.本文拟就这一现象的根源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冯牧同志是一个严肃的文艺评论家,他遵循着毛主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是“文艺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的方针,坚决主张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向一切“左”的或右的文艺理论进行不懈的斗争。他认为文艺批评应有的作用是“深刻的,对读者和作者都有帮助的”,“革命的文艺批评,必须时刻不忘地把浇花除草、特别是培育‘佳花的苗’的任务担当起来。”有人认为“文艺批评家和作家的关系,就好象木耳和树木的关系,要依靠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是一位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富有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家,他的富有现代意义的文艺批评理想的建构,是在中国本土文艺与西方现代文艺思想的交往对话基础上并结合当时的文学创作现实进行的,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今天文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D·H·劳伦斯是一位才华横溢且颇为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议的文学大家.在其文学作品中,他善于运用现代主义的象征手法,为其小说创作服务,从而刻画出一个个寓意深邃,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本文拟从其象征主义手法,在其几部主要小说作品中的灵活运用及其表现特点等方面略作阐述,旨在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品中的象征意蕴,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小说作品,深刻理会其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及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学创作和批评一度疏离了社会现实。并且照搬西方文学铆作技法和批评模式的现象一时成为潮流,这种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仍余波未息。而2006年的顾彬事件,引发了知识分子的文化认同危机以及民族文化的寻根渴望。笔者认为,弄清传统文论思想发展演变的特征,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现时位置特征。西方文论在我国文论领域的位置。方可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寻根作家的文学理念呈现出较多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在创作上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怀旧和整合。但“寻根作家”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主要还是缘于文学创作的权宜之计,和真正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神食》是以科幻小说闻名于世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赫.乔.威尔斯的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阶级意识。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对威尔斯在《神食》中刻画和透露出的阶级意识进行分析和评价,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角度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关照下威尔斯的小说创作进行新的解读和定义。  相似文献   

16.
别林斯基以其"准马列"的崇高地位和对俄国文论的杰出贡献,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产生和定型的中国当代文论教科书发挥了重要影响。中国当代文论教科书并未囿于别林斯基,而是根据当代中国学术语境,选择了别林斯基的若干理论概念并进行了大幅度改写,其中某些观点既不符合文艺创作现实,也有悖于别林斯基的本意。"写本质论"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源。国产的"形象思维论"实质就是想象但删除了想象中的创新性内涵。别林斯基围绕民族性轴心的"人民性"概念被我们转换为阶级性内涵。中国当代文论教科书中展示的别林斯基乃是其中国面孔。  相似文献   

17.
《蝴蝶夫人》是久负盛名的意大利歌剧之一,从《菊子夫人》到《蝴蝶君》,蝴蝶夫人的故事情节经历了程式化和被消解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他者"——蝴蝶夫人形象形成和变异的过程。20世纪下半期以来,后现代主义以它消解中心、颠覆权威的哲学思辩吸引了文学批评界普遍的关注目光,也引起了文学创作价值取向的转变。试以蝴蝶夫人的故事变迁为例,浅析后现代理论对传统文本和定型的价值观念的质疑、改写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创作学角度提出一个新概念“创作介体”,这是以往文艺创作与文艺研究中所忽略的,却是中国文艺的一大特色,并对文艺创作和研究产生着深刻影响。以近年重庆文艺创作实践与经验为例,来论证“创作介体”对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载体、创作受体四个方面的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有地方学创作就有地方学批评。此提出地方学批评的概念并对其界说,在就地方学批评与地方学创作的关系及其作用、优势和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陈述了笔对当前坛创作和批评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童年经验对梅洁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梅洁在文学创作的动因、艺术题材的选择及创作个性的建构等方面都受到童年经验潜在的规范和制约。梅洁的文学创作和她童年经验的关系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