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謇的职教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张謇的"首重道德,次则学术""教育以生计为先""知行并进"等教育思想仍熠熠生辉,光照千秋,彰显出职业教育的现代意蕴。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所在地海门是张謇故乡,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大力实施"弘謇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现代职业人。  相似文献   

2.
<正>童蒙养正,开童稚之蒙,养浩然正气。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南通高师附小”)“‘张謇大生思想’体验式启蒙教育”项目秉承“张謇大生思想”,深化新时代育人理解,构建“大生体验德育”体系,实施“沉浸式”道德学习,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构建了儿童道德习养的“大生样态”。一、“大生体验德育”的时代内涵“大生体验德育”是恪守立德树人宗旨、赓续张謇教育思想、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五育融合新实践;“大生体验德育”是“张謇大生思想”“开启童蒙”的教育定位、实践活化、创造性传承;“大生体验德育”是创造性理解“张謇大生思想”,让每个儿童从小根植“爱国救国、造福民众的大爱,心怀责任、勇于担当的大志,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大为”的教育启蒙。“大生体验德育”,让儿童在合道德的场境和与先哲的对话中,沉浸学习,砥砺品格。  相似文献   

3.
道德实践:学校道德教育的彩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作为现代学校一个主要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较少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道德教育效果不佳。道德实践的提出和进一步完善对于解决目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窘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道德实践主张在实践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深化学生主体体验,通过具体的、经常的道德实践实现道德行为养成和道德价值内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重人格、尊人道"——张謇的道德追求张謇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历史人物。1924年,在致黄郛的一封电文中,张謇说:"法治治人,先各自治。自治之要,重人格尊人道而已。"重人格、尊人道是张謇一生的追求,是"张謇精神"的核心,也是张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人物,拥有多顶“家”的桂冠,并被习惯地首称为“实业家”。其实,匡危济世、兴教启民既是张謇兴办实业的心理动因,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与终极追求,同时,教育活动是其一生最为成功的社会活动。首要的、本质的评价,张謇最应称教育家。张謇视教育为“父”,又以“父”事教育。一方面,“父教育”是张謇最富哲理、最为核心、最具个性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南通教育深深留下了张謇的个人印记,他已成为南通教育之乡之父和南通地方文化的标识。因而,张謇更应称“‘父’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记得清清楚楚,对“四有”、“五爱”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不守纪律、吵嘴打架、不爱护公物、不讲礼貌等现象屡见不鲜。这说明什么?这表明,在道德教育中,仅靠背诵一些条条框框难以造就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光靠“教”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育”即道德养成。这是道德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张謇是清末状元、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及政治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张謇能够坚持"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理念,创办诸多职业院校,并成为国内早期的职业教育奠基人与开创者。在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历程中,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已深度地融入职业教育理念中,并为后世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带来启示。对此,本文结合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和职业教育思想,探究其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基础是“国泰民安”。以及为实现“国泰民安”所从事的实业和教育活动。其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的实业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思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目前我国走职业教育与经济良性互动之路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道德教育中普遍地存在着学生知行不一、言行相背的问题,不能完全把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树立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观,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感悟、体验,逐步成长为有道德的人。“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这一直是中外伦理思想史上一个探究不止的课题。在中国,古人要求青少年时期养成“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品行,长大以后做出“治国、平天下”的功绩。清代著名的教育家颜元终身以“实学”、“习行”为教,认为人“修德立业”的过程应是一个“身习学知、身实习之、终身不…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是杜威庞杂的思想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杜威比较系统地提出,道德有三个部分,即知识、感情、能力。杜威的道德构成“三部曲”论明确地回答了道德的基本内容,对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传承和发展道德理念(道德知识);道德教育的主线是培育道德情感;道德教育的灵魂和归宿是养成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2.
张謇和荣德生是我国著名的实业家,又都由于实业发展所需致力于职业教育,成为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相同的时代背景,发展实业的共同需求,让二人在对实业与教育的关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道德养成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上,以及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注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与实践性等方面取得诸多共识,但同时,又由于个人成长背景及实践中目的的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比较二人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异同,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匡煜华 《职业技术》2006,(22):101-101
引言: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而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程绍珍张謇字季直(1853—1926年),在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亦是中华民族为雪国耻,百年奋斗中的杰出人士之一。一、以实业振兴经济,以教育促进实业1888年至1893年张謇掌教于江苏赣榆选青书院和崇...  相似文献   

15.
张謇、黄炎培、陶行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极为重视。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良好公民素质、社会国家意识等德育目标,涵盖个人品德修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德育内容。他们强调道德常规教育、文化熏陶、实践磨练和自治教育的德育方法,对当前我国的德育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具有远超出其所处时代的先进思想。挽救民族危亡及振兴实业的责任使命,赴日考察的经历感悟,以及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德熏陶,推动张謇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诞生,并使之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积极推动者。他提出和推行的“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学理念,“知行并进”的教学方法,“以严为轨”的学生管理,以及“爱国爱学”的职业道德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仍闪烁着熠熠光芒,对我国当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它传授的不是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道德品质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而高校道德教育中“主知观念”引导下的主知性道德教学虽有其自身合理性,但是大大缩小了道德教育的空间,简化了道德教育过程.这种价值取向下的道德教学以客观普遍化的知识割裂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高校道德教育要进一步发挥育人效果,必须从道德教学观念上、内容目标上和方法上进行转换,价值取向转向“主德”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张謇非常重视残疾人的“失教”、“失养”问题,通过创办盲哑学校,积极探索残疾人职业教育,成效显著。其独具特色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近代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謇、黄炎培、陶行知职业教育就业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他们在学生就业问题上提出的以生计为先、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观点,以及职业教育基于就业应以民生为初衷、以道德为首要、以技能为根基、以需求为标杆等共同主张,对于当代职业教育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阵地,历来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学校道德教育,简言之,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应该说,我国在学校道德教育方面有着明确而清晰的道德目标和规范,学校也花费了大量人力与物力。但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并没有养成预期的道德素养,反而浓厚的“道德冷漠感”、“道德虚无感”在学校蔓延开来,道德本身甚至遭到奚落和嘲笑,学校道德教育受到极大的冲击。学校道德教育并没有体现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