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助词“的”运用中的错误,除前几篇短文分析过的几种以外,还有一些;本文再补充分析以下几种: 第一、助词“的”连用不当 在有的语言结构中,有时需要连续使用多个“的”,这时,就一定要弄清楚由“的”所联系的各项词语之间的关系,以准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否则,就往往会造成助词“的”连用不当的错误,而使所联系的各项词语之关系错乱,语义不通或者错误。例如:  相似文献   

2.
本题的上两文,分别从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表达内容与客观实际的关系、语段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语言运用中的隐性错误。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之一是语言运用不当,对此,上两文也都有所分析。语言运用中,词语运用是个重要方面;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是对词语的选择与锤炼。词语选用不当,同样会直接造成这样或那样的隐性错误。本文拟分析以下几种: (一)置换型有些动同所表示的行为动作、发展变化等,有其特定的主体,是不能任意更换的。否则,误换了行为动作特定的发出者(即主体),就会造成违背常理的语义错误,以…  相似文献   

3.
在句组的组织结构中,句间关系不当也是一种常见的句组语病。所谓句间关系不当,主要是将句子之间的这种语义结构关系,误作另一种关系,结果歪曲了句组内部本来的语义结构关系,并使句组意思不通这种弊病。例如:  相似文献   

4.
句组既然是一种由若干个句子构成的语言结构,自然就有一个句子安排与层次组织的问题。句子的安排无非是句子先后顺序的排列以及句子之间的连接和相互关系的处理;层次的组织主要是指哪些句子间的关系更密切,可以结合在一起,以及层次的安排,连接和过渡等。结合在一起,以及层次的安排,连接和过渡等。句子安排与层次组织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两者处理得好,那就会使句组成为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浑然和谐的整体,从而更清楚更有力地表达中心思想。例如: 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1防护  相似文献   

5.
词序,指的是词语在词组或句子中的先后排列顺序(或词素在合成词中的排列顺序),有人也叫它做语序;对汉语来说,它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同虚词一样,能够表示一定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因此,词序不同,或者词序改变了,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词序不同,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也就随着不同,如:“思想解放”是主谓结构,组成部分之间是主谓关系;“解放思想”则成了动宾结构,组成部分之间是动宾关系。(2)词序不同,结构关系未变,但意义改变了,如:“北京的早晨”是偏正结构,说的是何处的早晨;改变为“早晨的北京”,仍是偏正结构,但意义变了,说的是何时的北京。(3)词序不同,结构关系未变,所表达的意思虽然基本未变,但所强调、所突出的对象却有所变化,如:“北京、上海和天津”与“天津、北京和上海”就有所不同。(4)词序变了,组不成什么语言结构,因而,既不能表示什么语法关系,也不表示什么意义,如:“产品质量很高”,转化为“产品高很质量”,就只是几个词的胡乱堆积了。正  相似文献   

6.
新闻标题讲究美感,使用对偶是造成这种美的因素之一。 “对偶”这个词,“对”表示对称,“偶”是双数的意思。对偶辞格,即是用一对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分句或词组连在一起,来表达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从结构形式分,有词组对词组的对偶与句子对句子的对偶两种。如: (肩)江泽民访欧期间看望我使馆人员时语重心长地说  相似文献   

7.
语句歧义,除本题上篇分析的几种形式外,尚可举出以下几种: (1)虚词多余与疏漏,造成语句歧义虚词运用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各种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关系及其语义的表达。虚词运用如果出现失误,例如虚词多余或疏漏,也会造成语句歧义。这里,我们仅以结构助词“的”的多余与疏漏为例,来说明这一点。例如: ①在他当年战斗过的野狼峪村,所见所闻更令他震惊:没上学的少年在山上挖野菜;几百人在一线“金泉”边等水;为了使儿子不打“光棍”的父亲硬逼女儿去换亲;……(《北京晚报》1988.11.18第四版) ②他兴奋不已,猫是他画的鉴定者,他与  相似文献   

8.
句子常有搭配不当的毛病。搭配不当的毛病可能出现在直接发生结构关系的句子成分上,也可能出现在间接发生结构关系的句子成分上,还可能出现在充当句子的某个成分的词组内部。探究造成搭配不当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在组词造句时避免搭配不当的错误。造成搭配不当的第一个原因是将意义上不能组合的词语组合在一起,违背了词语组合的首要条件——意义上相关联。请看下列从报刊上摘录下来的病句: ①北京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办的“北京地区计算机应用展览会”,于6月5日在北京展览馆展出。②敬请各行各业充分信任我公司日益增长的广  相似文献   

9.
动词“发生”是个常用词,使用频率很高。它在造句中,经常充当谓语。如:“这个事件发生在1918年。”“那年冬天曾发生过这种现象。”在前句里,“发生”后带补语“在1918年”,是个表时间的介词词组;在后句里,“发生”后带宾语“现象”,是个名词。所带宾语除名词外,还有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如:“他的认识的确发生了变化。”这类由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所充当的宾语,有个突出的特点:它往往与主语有密切的联系,所用动词性词语有时可以做句子的谓语,如上句也可以转化为;“他的认识的确变化了。”因此,当它们能够做谓语或者必须由它们做谓语时,还在前边加用动词“发生”,结果就会是:(1)使语言无形中罗嗦起来;(2)错误地用“发生”替换了句子本来的谓语,改变了本来的语法结构关系;(3)或者使相关成分之间关系不协调,或者使句子残缺一定的成分。这就是“发生”多余滥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本体获取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语言分析技术的本体自动获取方法,即利用词汇功能语法(LFG)这种先进的语法学理论对句子进行分析,使句子从语法表达转换到语义表达,进而获取句子的知识表示,从而可容易地从知识表示中获取本体。  相似文献   

11.
“特别是”是语言运用中的一个常见常用的插入语。它可用于单句或复句的分句中,用来联系单词或词组;可用在复句中,用以联系分句;也可用到句组中,联系着其前后相关的句子。“特别是”所联系的前项与后项,有的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既后项是前项中的某个个体;有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后项是前项的某一组成部分;有的则是并列关系,即前项与后项是平等的并列关系等。不管上述的哪种情况,它都可以表达某些特殊的语义,主要的是强调和突出它所引领的部分(即后项)所表示的人、事物或某  相似文献   

12.
标题与新闻一样,都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来报道事实、传递信息的.但是制作标题却不能像写新闻那样,把句子视为谋篇成章的最基本语言单位,依靠篇章来阐明思想观点、表述事实、交流思想.标题要直接运用句子、词组乃至词,来概事达意,传递信息.因而品评标题就不能不对标题的句法结构、语义分析、语用规范等多个层面,作一番字斟句酌地评说.  相似文献   

13.
主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是句中被陈述、被说明的对象或话题;它指明句子所说的是谁,或者是什么。在语言中,因特定的语言环境或上下文关系,在不致引起表意混乱的情况下,主语往往被省略。但是,当句子必须有主语而没有的时候,句子就自然缺少了被陈述、被说明的对象,使人不知其所云者为何人何物,使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残缺不全,这就是一种语言错误了。称做主语残缺。主语残缺有各种形式,通常所见是滥用介词缺主语,例如:  相似文献   

14.
李宁 《大观周刊》2011,(13):99-100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语言运用的决定因素,文化思维上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探视文化思维模式来找到不同语言的结构理据性,或者通过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来分析不同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差异来探讨英语句法构造特点的差异,尤其是英汉句子语序上的不同,以显示英汉语言形式之间的对应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语言运用中,如果同一个语言单位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或异类错误,这就是一种综合错误。语言单位有多种,主要的是:语素、单词、词组(或叫做短语)、句子、句组(或叫做句群)。综合性错误多见于句子和句组中,而句子又有单句、复句之别,所以,也可以说,这类错误多存在于单句、复句与句组中。本文所要谈的是单句运用中的综合性错误。先看两例:  相似文献   

16.
一篇文章的内容要前后相关,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一个句子(主要是复句)也是这样,应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句子内部前后应该紧密相联,环环相扣,像行云流水那样通畅自然,中间不能出现梗阻,也不能断流。如果一句话说到一半,把它放在那里,另起一个与前面没有意义上紧密联系的话题,或者一句话说到一半,便嘎然而止,没有下文,那就会导致句子语义不衔接,文意不通畅的毛病。 但在新闻写作中,句子内部语义不衔接的现象却时有所见。限于篇幅,本文难以尽举其例,只能按类型每类各举一例评析如下,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一、句中出现梗阻 这类句子的前后说的是两个没有紧密联系的话题,使整个句子衔接不起来.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种: 1、句子开头提出一个陈述对  相似文献   

17.
论文标题的基本功能是 :概括全文、吸引读者、便于检索。从英语论文标题的语言特点角度来看 ,标题中一般不用完整的句子。由于论文标题只是文章的“帽子”、“标签”、“称呼” ,只反映文章的整体内容 ,而不是具体内容 ,因而一般不使用完整的句子 ,不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句子成分。另一个特点是标题中多用名词、名词词组或动名词来表达。如单一名词词组 ,DatabaseLogic(数据库逻辑 ) ,Heter -nuclearSpinSystem(异核自旋系统 ) ;或两个名词词组并列 ,ConferenceInterpretingandItsEffectEvaluation (会议口译及其效果评价 ) ,…  相似文献   

18.
假如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再会”与“再见”都不是句子,也不是词组,而仅仅是个无多大差别的同义词。但它们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在不同人那里,却可用有声语言的不同艺术技巧,表现出细微而丰富的不同思想感情。 若单就这两个词的有声语言的语调和停顿而言,也有其多种表现形式。中央电视台张悦主持的《为您服务》节目,她的“再会”一词就说的颇有诗意,耐人寻味。“这次节目就到这儿了”,“下次节目再会”。它的读音听来好象都是轻声,甜甜的。特别是“了”字,轻轻一带。因此,作为听众的我们,心中不由的产生一种浓浓的依依不舍的…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一个句组(也称句群)或文章段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单句,以及复句)组成的。无论是分句,还是句子,当它们多个连在一起组成复句或句组、段落时,它们之间就在意义上或结构上发生这种或那种关系而有机地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但其中的每个分句,或者每个句子,却仍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表达这种意思所必备的结构形式,它们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例如:  相似文献   

20.
谓语是句中用以陈述、说明主语的句子成分,它告诉人们: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做什么、怎么样、是什么等,因此,是句子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不是表达所需要所允许的省略,该用谓语而未用的地方,主语自然就得不到陈述或说明,句意也得不到准确、恰当的表达,句子结构不完整,有时还连带造成其他语义及语法关系上这种或那种错误;这就是谓语残缺。谓语残缺有多种,以下分析的是其中的几种: 1、滥用名词性词语缺谓语句子本来有谓语,但由于滥用了名词性词语,这本来的谓语就误变为其他成分;同时,滥用的名词性词语进入句子之后,又要求有恰当的动词与之相配合,这动词一般应是句子的谓语,但是句中没有。这样,句子就自然缺少了谓语。例如: ①人患流感后往往突然发冷、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