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莎士比亚悲剧《雅典的泰门》中,泰门以其"他人即是天堂"、"他人即是地狱"的极端性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鲜明的非善即恶,非此即彼的理想主义者的模式;但剧作的意义绝不仅止于此,泰门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诗人(艺术家)的模式,他们处在人类的边缘,清醒地注视着人性的善与恶,通过自己某种方式的决绝的献祭与牺牲来敦促人性的忏悔,以期人性向着善与美有些许的前进;泰门的模式也即莎士比亚的模式,莎士比亚的创作由歌颂性喜剧到悲剧,一定程度上即反映出他对人性认识的深化,但莎士比亚高于泰门的地方在于一种"即使身处地狱仍然仰望天堂"的诗性精神,这种诗性精神隐含在他的传奇剧创作中。  相似文献   

2.
《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写于创作高峰期的一部悲剧杰作。它反映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深刻揭露了当时金钱主宰一切的残酷现实。剧中的雅典富豪泰门热情诚恳,乐善好施,并因此而倾家荡产。然而,他向朋友们(包括他无私帮助过的人)求援却均遭拒绝,这样他成了厌世者。离开雅典住在海滨岩穴中,在挖野菜树根充饥时,无意中挖到了金子。他把金子送给老仆和路人,同时诅咒黄金和人类。最后他死在海滨岩穴中,留下一篇厌世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3.
爱惜财富,是对自己劳动的尊重。如果把财产看得高于一切,那就是让财产占有了自己。当一个人被财产占有时,他就没有了世人本该有的情感和爱心,没有了由爱而来的幸福。人们只会说:看,这个有钱人真可怜。  相似文献   

4.
雅典的泰门     
雅典有一位名声显赫的贵族,叫泰门。他到底有多少家产,谁也搞不清楚,人们只知道他名下的土地从雅典一直通到了斯巴达,他的金钱像流水一样向外流淌,从不干枯……他生性大方,为人慷 ?,几乎整个雅典的市民都受过这位泰门老爷的恩典。不论是自作清高的贵族,还是钻营投机的商人,都能在这里得到实惠。就连讽世派瞧不起人类的“哲学家”艾帕曼特斯,也经不起泰门老爷宽厚风度和乐善好施性情的吸引,而违背自己的“本性”来享受泰门豪华的酒宴。泰门的府宅一时间成了雅典上流社会的沙龙,中产阶级的市场,下层贫民的“天堂”。无论是谁,只…  相似文献   

5.
卡内基是许多美国人崇拜的偶像,他曾拥有亿万财产,并把一生中的大部分财产捐赠给了社会。在自己的座右铭中他写道:人活着不只需要面包。我亲眼看见有些百万富翁因缺乏人文精神的滋养而面临人性的饥饿,相反,有些所谓的穷人却在精神上十分富有,远非百万富翁可及。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2016,(7)
奥苏格斯即将老来得子,欣喜之余,他允诺,如果妻子生的是个男孩,他将把2/3的财产留给儿子,1/3的财产留给妻子;如若生的是个女孩,他将把2/3的财产留给妻子,1/3的财产留给女儿. 后来孩子出生了,妻子生了一对双胞胎,而且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这下可难坏了这个新爸爸.奥苏格斯想来想去也不明白,应该如何按自己的诺言分配财产给自己的家人.  相似文献   

7.
智慧人四则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有一个富人,他非常害怕自己死后财产再无用处,于是就想送一些财产给穷人,条件是那些人生活已经毫无希望。有一天,他在马路边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坐在一堆垃圾上,富翁感觉他很符合自己施舍的条件,就走过去送给了他100个金币。乞丐有些不解,问富人为什么会送给自己这么多钱。富翁说明了原因后,这个乞丐气愤地把金币掷还给他,说:“只有死去的人才没有希望!”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没有希望,那就是丢掉希望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甚至不如一个掷还金币反驳富人的乞丐。生活中的绕道智慧一个乘客上了一辆出租车,说出…  相似文献   

8.
高尚的宽容     
佚名 《良师》2011,(6):41-41
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有三个儿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富翁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三个儿子中的一个。可是,到底要把财产留给哪一个儿子呢?富翁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要三个儿子都花一年时间去游历世界,  相似文献   

9.
近年美国企业界出现了一种新潮流,越来越多的依靠自己奋斗成为富豪的企业家改变了子承父业的观念,纷纷表示将自己的绝大部分乃至全部财产捐献给慈善事业.美国首富、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是这股新潮流的代表者之一.他已于两年前宣布,在他约185亿美元的财产净值中,他将只给孩子们每人留1000万美元,剩下的将捐献慈善事业.美国第二大富翁沃伦.巴菲特也已经放言,他的子女将很难得到他的巨额财产.他曾说过:"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目中的公平观念."68岁的住宅装饰公司董事长伯纳德*马库斯说:"遗产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可怕的负担.如果我的孩子想成为富翁,他们必须靠自己努力."他计划把自己的8亿多美元财产全部留给支持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马库斯基金会.  相似文献   

10.
课文摘要(故事节选自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主要描写了葛朗台老头,一个发“国难财”的暴发户,因为自己的贪婪、吝啬、拜金,断送了女儿欧也妮一生的幸福。) 那时葛朗台刚刚跨入第七十六个年头。两年以来,他更加吝啬了,正如一个人一切年深月久的痴情与癖好一样。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贯注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他专制的程度也随着吝啬而俱增;如果妻子死了,要把财产放手一部分,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只要他管不着,他就觉得逆情悖理。怎么!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把动产不动产一古脑儿登记起来拍卖?……“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他在庄园里检视着葡萄藤,高声对自己说。  相似文献   

11.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有一个富人,他非常害怕自己死后财产再无用处,于是就想送一些财产给穷人,条件是那些人生活已经毫无希望。有一天,他在马路边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坐在一堆垃圾上。富翁感觉他很符合自己施舍的条件,就走过去送给了他100个金币。乞丐有些不解,问富人为什么会送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0,(1):46-46
居住在纽约的汉克先生是一位大富翁,他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由于汉克年事已高,便早早写好了遗嘱,准备把自己名下的公司和上千万美元的财产留给两位姐姐的孩子。他找来了著名的律师大卫,把自己的遗嘱交给了这位办事公正的律师。  相似文献   

13.
高益红 《考试周刊》2008,6(1):177-178
对于<雅典的泰门>的传统解读主要侧重于讨论该剧的未完成性、其语言风格、缺乏戏剧紧张冲突和对主人公内心的深层探索等方面,但是如果从弗洛伊德视角来解读该剧,可以为欣赏理解该悲剧提供一全新角度.如果从弗洛伊德视角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是泰门的自恋促使泰门走向自我毁灭.其自恋表现在泰门的醉心于他人奉承和失去对女人的性欲望,而这两个方面则切断了泰门与外界正常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已于6月27日正式退出公司日常管理工作,而把精力专注于慈善事业,他把自己580亿美元(约4000亿人民币)财产全数捐给了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iranda Gates Foundation),一分一毫也没有留绐自己的子女。22年不寻常的职业生涯,他为世人留下了颇堪回味的经典语言,也为自己留下了颇堪回味的人生瞬间与经典语录。  相似文献   

15.
从前有一个富翁,他有三个儿子,在他年事已高的时候,决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分给三个儿子但店铺只能留给其中的一个。富翁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要三个儿子都用一年的时间去游历世  相似文献   

16.
守财奴     
从前有一个财主,他把所有的财产都卖了。因为他的财产很多,也很值钱,他得了一大笔钱。可这笔钱他没花,也没有稳妥地存在银行里,而是换成了一大块金子,然后他把金子深深地埋在地里。  相似文献   

17.
穿靴子的猫     
一个磨坊主给他的三个儿子留下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一盘石磨,一头驴子和一只猫。三兄弟既没有请律师,也没有请辩护人,很快就把这些微不足道的遗产分了:老大得了石磨,老二得了驴子,老三得了那只猫。老三得到这么可怜的一份财产,心里很是悲哀。他说: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人,一生中经历了1009次失败。但他却说:“一次成功就够了。” 5岁时。他的父亲突然病逝,没有留下任何财产。母亲外出做工,年幼的他在家照顾弟妹。并学会自己做饭。  相似文献   

19.
一枚金币     
从前有位老人,他有一个花钱如流水而且很懒惰的儿子。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到自己年老了,见儿子还是这样,他再也受不了了。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过来,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个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枚金币也挣不来。”  相似文献   

20.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的快乐的人呢?智者送给了他四句话:一、把自己当成别人。二、把别人当成自己。三、把别人当成别人。四、把自己当成自己。少年参透了这四句话的精髓,后来果真变成了一个快乐的人,同时也给每个跟他交往的人带来了快乐。有人说,班主任工作太苦太累,毫无快乐可言。其实并非如此,若把这个故事中的少年换成自己,把“别人”换成学生,自己也许就会变成快乐的班主任。把自己当成学生。放下班主任的架子,不要总以领导身份出现,也不要总以长者的面目出现,走到学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