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设计理念]《快乐的节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首诗共有四小节,重点是第二、三小节。教学时应以诵读和引发学生想象为主,首先抓住题眼,从学生的旧知识入手,激发学生读的欲望,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要求,引导学生不断地与文本对话,逐层感悟诗歌的内涵,体会其意境。要合理地将本课与其他课程整合,利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诗歌内容的快乐和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课文配有彩图,学习时可根据画面展开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犤教学目标犦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色”。理解由生字组…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依据两点 :(1)“单元提示”中“学习这个单元 ,要在第三册诗歌单元的基础上 ,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品味诗歌的语言 ;还要展开想象和联想 ,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 ,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的要求 ;(2 )本课“自读提示”中的要求 :“注意诗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为了落实这些要求 ,宜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含英咀华 ,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 ,培养和提高阅读品质以及想象和联想能力。【教学过程】1.背诵《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  相似文献   

3.
犤单元读写要求犦一、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二、学会说明事物的特征。三、体会说明文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四、认识句子和单句,区别主谓句与非主谓句。犤单元重难点犦一、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二、学会根据事物的特征选用恰当的说明顺序。犤单元训练犦一、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严密,可是我总觉得下面的词应该换成更准确的,大家说说这样换好不好?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多数是对称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是…  相似文献   

4.
犤单元读写要求犦一、本单元包括五篇中外散文。阅读要求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学习散文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赏析散文精妙的语言,领会意境。二、感受人生或自然,抒写各人独特的感悟。犤单元重难点犦一、理清每篇文章的线索。二、理解每篇散文语言的特色。犤单元训练犦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畸形()瞥见()秀颀()倔强()自给()矍铄()涟漪()荒谬()戏谑()戛然()二、判断下列哪句话中带点词的感情色彩未发生变化()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B、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C、问…  相似文献   

5.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识记:识记各诗精彩的词句,背诵词二首,辨识联想和想象的区别、比喻和象征的区别。理解:了解各诗的思路特点。分析诗人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法.理解象征在诗作中的表意功能。理解直抒胸臆与托义于物的抒情方式. 运用:运用所学过的修辞知识,分析比喻、拟人、反复、排比的表达效果.运用所学过的诗歌基础知识,分析本单元诗歌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感情的特点。评价:评价各诗的艺术特点和社会价值。 (二)单元教学重点分析本单元诗歌如何通过一定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属自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与思乡”,学习要求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7.
犤教学思路综述犦《大自然的语言》是科学“大家”写的一篇科普“小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要从阅读入手,感知语言文字,体会文势;在此基础上,理清全文思路,抓住文脉;然后深入领会课文主要内容,体察文理;最后探究全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学习文法。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默读这一阅读方法;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积累优美、准确的词语;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使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同步提高。犤教学简说犦一、从阅读入手,初步感知全文该文写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词语运用准确,语言优美,很适合学生自主阅读。根据单元的教学要求,本单元首…  相似文献   

8.
A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内容,了解诗歌的结构。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初步习得本诗对比与反复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加以运用。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诗歌第1~4节,体会诗句表现的情感。难点: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相似文献   

9.
犤单元读写要求犦一、学习、掌握归纳说明文中心思想。二、了解、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三、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犤单元重难点犦一、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二、学习使用常用的说明方法。犤单元训练犦一、找出下面文字的中心句沙漠是可以治理的。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建立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那里原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内蒙古沙荒区的治沙工作也获得不少成绩。二、说说下列句子中使用的说明方法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  相似文献   

10.
犤单元读写要求犦一、通过阅读第一单元课文,看看别人是如何对待生活的,听听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进而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本单元,要在感知、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提炼文章的主旨,同时学习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不同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二、通过阅读第二单元课文,学习革命者的优秀品质,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思路,看看文章如何开头、结尾,段落之间如何过渡衔…  相似文献   

11.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以"现代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笔者紧扣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要求,提出如下教学策略:诵读品味,感受诗歌韵律;展开想象,丰富诗歌画面;引经据典,体会诗歌情感;知行统一,轻叩诗歌大门,从而真正让学生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相似文献   

12.
[习作要求]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无数中国人都是沐浴着古典诗词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的。本次习作要求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改写古诗,让自己走进诗歌,与古代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培养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在学习古诗时,同学们感到最困难的就是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许多同学不知道怎样改写,只好简单地将诗的大体意思写下来,这样做远远达不到改写古诗的要求。实际上,改写古诗并不难,只要掌握了适当的方法[金指点拨]和技巧,就很容易写出漂亮生动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第三册新诗单元的基础上,通过多朗读、多背诵,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优美;还要进一步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阅读;当然.要想真正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还要用心去体会,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要求 本单元要求从诗歌谣言入手,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欣赏诗歌,第一要朗读,即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较完美地传达诗的思想感情,反复朗诵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理解和鉴赏的过程;第二要用心灵去感受。读诗不是纯理智的活动,是有情感因素渗透其间的,要深刻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波澜,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的感情基调一致。 《诗词二首》要进行比较阅读,这两篇作品,同样以“雪”为题材,意境不同,抒发的感情也不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作为整套教材的第二阶段,内容主要是学习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诗歌鉴赏部分占了三个单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三个单元的鉴赏要求是由浅入深排列的,即由“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运用联想和想象,探求诗的意境”。这几个要求看似简单,在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诗的语言是非常精练的,一句诗甚或一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所以仅诗歌的理解就需要花很大的功夫,更不用说鉴赏了。…  相似文献   

17.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节奏,体会诗歌内涵。2.通过联想想像,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和抒写的情志。3.收集与作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掌握读诗品诗的方法。学习重点1.对诗歌节奏、韵律的把握。2.对诗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领会,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解说:在学习了一些诗歌的基础上,学生应进一步掌握品味和解读诗歌的方法。按照学生的实际和“单元提示”中“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还要展开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  相似文献   

18.
单元分析: 本单元由十二首诗和两篇童话组成。诗与童话虽文体不同,但都是借助生动的形象和凝炼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导读的目的与原则: 十二首诗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关格律方面的知识不必细讲,可略谈形式上的差别,按照一般诗歌特点进行教学即可。两篇童话合为一组。教学中要用童话所具有的丰富想象、曲折动人的情节激起学生浓厚兴趣和无限遐想,并理解其寓意。 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星星变奏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习诗歌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亨受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六首古代优秀诗歌作品,分为四课,代表了我国诗歌艺术发展早期四个重要阶段:《诗经》(伐檀、硕鼠)——《楚辞》(涉江)——《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五言古诗(归田园居、饮酒)。学习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领会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內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体制及其节奏韵律等诵读知识是本单元的主要教学要求。 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是教学本单元的突破口。 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是最为悠久、丰富而辉煌的,运用多种艺术样式和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