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上西楼     
唐后主李煜曾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易安居士亦有词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好一个“寂寞梧桐”、“雁回月满”,纵然是惆怅的时候也只能“独自向黄昏”、“把酒无由醉”。也许文人都必须能够忍受寂寞,抑或这本不该称为“寂寞”,而应称作“清高”。追溯至上千年前,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沉江。楚君死,国亦亡。迁谪途中的屈原从此失去了一切,他以自己仅存的尊严和骨气说服自己投江以报国。“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他没有“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留下《楚辞》和《离骚》,屈原死而无憾。太…  相似文献   

2.
李湘琴 《小读者》2011,(9):52-52
我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梧桐”的地方很多,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更兼细雨”等.其感情基调大多是悲伤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词曲中,“楼”的意象不乏其见。这一意象往往给词曲增添浓浓的抒情意味。而抒情的向度常常沿着惆怅忧伤的层面而展开。李煜在《相见欢》中写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亡国前耽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幽居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朝夕以泪洗面的凄凉之日。《相见欢》写出了这种幽居生活的愁苦滋味。“无言独上西楼”一句仿佛使人看到那个孤独憔悴的身影。登楼望月,夜已…  相似文献   

4.
王晓霞 《考试周刊》2011,(85):40-41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悲”与“秋”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宋玉以后,悲秋成为古代诗词“原型”,被历代诗人广泛接受和普遍传唱。从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抒思妇之怨.到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亡国丧家之痛;从岑参“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的生命悲叹,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表羁旅无涯、游子之苦,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悲秋作品。  相似文献   

5.
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更是被人们认为是流传千古的妙语绝句。今天试着以自己的感受来解读一下这首一千多年前的亡国被俘君主的哀伤之词,感受一下他那悲苦难耐的痛苦心境。乌夜啼[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是公认的李后主写"离愁"之名作,艺术感染力极强。结合李后主不同平常人的从娇生惯养享尽  相似文献   

6.
相 见 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 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937 ~978 ),字重 光,南唐最末一个皇帝,史称 李后主。9 7 5 年,北宋兵临城 下,李煜肉袒出降,封“违命 侯”,幽居汴京。“此中日夕,只 以泪水洗面”。昔日生杀予夺,“一旦归为臣虏”,即成为任人 宰割的阶下之囚,其悲痛愁苦 悔恨是难以想象的。他领受了 人生的悲哀,又直率而真切地 把自己的感受倾泻在词中,其 笔天然流丽,似不曾用力,但 凭随手抒写,情调意境却感人 至深。这使他的词“深衷浅貌, 短语长情”,…  相似文献   

7.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标题“秋闺”,实际是词人借闺怨抒写自己的愁苦。李煜亡国被俘前,词作大都反映了宫廷娱乐和艳情生活,国破家亡后,他由南唐小皇帝剧变为阶下囚徒,失去了花天酒地的豪华生活。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只有借助词作来倾诉“日夕以泪洗面”的深哀巨痛。但又不能直抒其怀,只好委婉含蓄地托之于闺人离思,故以“秋闺”为题,足以体现词人的生活处境和心情的凄苦了。词的上片写人物的愁容和环境的孤寂。深院里,钩月斜挂,桐荫深黑,  相似文献   

8.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似文献   

9.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字重光,五代南唐中主李  相似文献   

10.
黄勇 《阅读与鉴赏》2005,(12):56-57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1.
《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内容主要表现了作对故国的思念。《南唐书注》中说“后主《乐府词》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皆思故国也”。在这一时期内李煜的很多词都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如《乌夜啼》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上片就环境烘托,下片只用一个具体的比喻,却深刻地反映出作切身感受的无可解脱的愁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站在高处     
李炯 《高中生》2012,(10):54-54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题记. 曾以为,古代文人的一生都是自由、潇洒、无拘无束的,殊不知,在他们文学光环的背后,竟隐藏了那么多的愁苦与无奈。这无边的愁苦与无奈,只因他们站在高处,看得太多。  相似文献   

13.
【解题】梧桐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是高洁品性的象征。《诗经》有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句中将凤凰和梧桐对举,把君子比喻成梧桐。梧桐在古诗词中,还是愁苦烦闷时的寄托。王昌龄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孤单寂寞的宫女在凄凉的深宫里,形单影只、卧听宫漏的无聊情景。诗歌的首句以井边的黄叶梧桐破题,烘托出萧瑟冷寂的氛围。亡国之  相似文献   

14.
张源 《初中生辅导》2007,(11):13-15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初中二年级的同学,已有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基础,要理解词中的愁苦之情并不难,可以通过"寂寞"、"离愁"等词语来  相似文献   

15.
正案例呈现:在前不久的阶段性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题目:阅读《相见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词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所表现的画面。这道题本来也不难,但竟然有很多同学写成类似这样的句子:寂寞的梧桐树在深深的院子里锁住了清冷的秋天。在讲评试卷的时候,大家普遍认为这首词给人凄凉、愁苦、悲伤、孤独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首词,学生们的语速慢了,声调低了。师:"看看这句话: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找找这个画面里有哪些具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匹夫无责论     
顾炎武是一个明朝的亡国遗民。明朝之亡国,没有人要顾炎武负责。可是他却心血来潮,说了一句替昏君、暴君脱罪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百年来,有不少“匹夫”,把这句话奉为座右铭,俨然把“天下兴亡”的责任放在自己肩膀上,人人自以为“天下兴亡”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7.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从皇帝沦为阶下囚,李煜有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哀伤与孤独。在这首《相见欢》中,他就真切地写出了这种感受。词的开头就是“无言独上西楼”,既已“无言”,且又“独上”,词人的悲伤寂寥之情可见一斑,况且,说了又何用?又有谁能够理解他呢?辗转之间,愁情满怀。正如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说:“六字之中,已摄尽凄婉之神。”然而登楼之后,残月如钩。俗话说,月圆两相依,月缺人离散。此时的李煜国破家亡,如雨中浮萍,风中飘絮,这样的残月又怎能不让他黯…  相似文献   

18.
李煜是一个亡国之君,却有着一颗真淳、锐敏之心。曾为国主富贵荣华到极点,又身经亡国悲哀伤痛到极点,这特殊的经历使李煜在词上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给后代留下了大量传诵不衰的血泪文字。其中最能表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和降宋悔恨之心的就是其不朽词作中最为人熟知的一篇——《虞美人》。  相似文献   

19.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清人赵翼《题遗山诗》句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用以概括李煜  相似文献   

20.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译文】我独自默默地登上西楼,天边的新月如同玉钩。只有那寂寞的梧桐树,将一院秋光紧紧地锁住。我的离愁呀,剪也剪不断,想要理顺它,反而更加繁乱。这样的滋味真不同寻常,只能留我自己心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