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古老的俄罗斯贵族家庭。一岁半的时候,托尔斯泰的母亲去世。他的早年教育,主要是来自父亲。父亲爱读书,尤其是传记和诗歌,儿时的托尔斯泰常要求父亲念诗给他听,然后他跟着朗读。  相似文献   

2.
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两个最伟大的孤独天才。托尔斯泰一生都在探索人生真理,在青少年时代就为生命的最终归宿是死亡而感到无比恐惧。他一生中不断有新的追求,这种追求有很强的超前性,连他的朋友和亲人都不理解,和其他贵族更是格格不入。他与沙皇政府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对俄国腐朽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尽力讽刺和挖苦。他具有“革命家的情绪”,可是得不到革命者的理解、同情,他的托尔斯泰主义受到了列宁和其他革命者的指责。托尔斯泰夫妇都有一种倔强的性格,双方在家庭财富、精神追求、两性生活、政治、沙皇、贵族身份等一连串问题上产生不可调和的对立。夫妻双方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都往对方流血的伤口撒盐,视对方如仇敌。夫妻矛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时,他只好孤独地离家出走,孤寂地死在一个小小的火车站。这是他孤独一生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离家出走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该文认为,托尔斯泰的出走是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不能解决的结果,家庭矛盾只不过是直接现象的原因,他的出走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他的信念,他的信仰。托尔斯泰的出走与逝世,对他本人来讲,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对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①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古老的俄罗斯贵族家庭。一岁半的时候,托尔斯泰的母亲去世。他的早年教育,主要是来自父亲。父亲爱读书,尤其是传记和诗歌,儿时的托尔斯泰常要求父亲念诗给他听,然后他跟着朗读。②9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托尔斯泰及其兄妹由姑母监护,由莫斯科迁到了喀山。父母早逝、家道衰落使少年时期的托尔斯泰一度感到精神的孤独,他开始接触大量的哲学著作,思索命运。  相似文献   

5.
(3)卡列宁。是顽固保守,冷酷自私,虚伪庸俗的官僚。①他追名逐利,正人君子的外表所包藏的只是一颗毫无情感,只知升官晋爵的丑恶灵魂。②他极端虚伪,是贵族社会虚伪道德的忠实维护者,他不想离婚就有维护自己名誉的一面。③冷酷狠毒,既拒绝与安娜离婚,又不让她看儿子,以此折磨摧残安娜。他是造成安娜悲剧的刽子手之一。晚期创作。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激变,他与贵族阶级彻底决裂,站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成为宗法制农民思想情绪的代表。如果说此前他世界观的矛盾主要是他的贵族地主的偏见与他宗法制农民观点的矛盾的话,那么激  相似文献   

6.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位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史上成绩卓著的艺术大师。他继承和发展了俄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优良传统,并把它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天才的艺术家”。托尔斯泰一开始步入文坛就抓住了沙皇俄国的基本矛盾——贵族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并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进行  相似文献   

7.
贵族作家托尔斯泰崇尚“草泽哲学”,这与俄罗斯化母体中的人民性有关;在忏悔中走向复活,体现了俄罗斯宗教化的特质;躁动不安的俄罗斯魂不在意物质财富,渴望灵魂的归宿;痛恨强制与压制,托尔斯泰的无政府主义最终走向严格的自我管理、自我压制。  相似文献   

8.
列夫&;#183;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文化的良心。与托翁会面是多少俄罗斯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托尔斯泰又是一个极其谦恭的人,他把每一位客人都当作平辈的朋友,他给予每一位来访者以最热切的接待。最深邃的大海是平静的。  相似文献   

9.
托尔斯泰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文艺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由于受卢梭影响,托尔斯泰形成了与卢梭相同的自由教育理论,而他的这种自由教育思想在他早期写的《自传三部曲》中初见端倪。从尼古林卡性格的演变可以窥见托尔斯泰对俄国贵族教育的不满与批判,并了解托尔斯泰自由教育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托尔斯泰虽然很有名,又出身贵族,却喜欢和平民百姓在一起,与他们交朋友,从不摆大作家的架子。一次,他长途旅行时,路过一个小火车站。他想到车站里走走,便来到月台上。  相似文献   

11.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导入:跳水本是一项十分吸引人的体育项目,本文作者却以“跳水”为题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惊险的故事。学习这篇课文,你一定会被紧张的情节所吸引,并且从中得到一些启迪。2.揭题板书。(二)介绍作者1.投影出示文字:[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贵族,1851年在高加索从军。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他的创作标志着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在俄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还是世界著名的语言大师…  相似文献   

12.
伊·谢·屠格涅夫 (1 81 8年—1 883年 )久居国外 ,深受西欧文化的影响。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齐名 ,是 1 9世纪俄罗斯作家中最早享有世界声誉的大作家之一。屠格涅夫极其敏感 ,具有超越其他作家的感悟力、洞察力和预见性。是他首先用“多余人”这个名称概括了俄罗斯文学中贵族的一类典型 ;他看出农奴制必然崩溃 ,第一个出来为贵族唱出一曲哀怨动人的挽歌 ;他是第一个真实描写 1 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生活中刚刚出现的平民革命者新人典型形象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问世 ,都会在文坛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引发巨澜 ,招来褒贬不一的反响 ,…  相似文献   

13.
从“复活”实质看托尔斯泰的乌托邦幻想及其文化思维模式杨荣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艺术创造,在俄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子”的托尔斯泰。一生都在不倦地探求改良社会的方案。托尔斯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列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激变”,他从原来的贵族的“托尔斯泰主义”转变到农民的“托尔斯泰主义”立场上来了。在“新”的世界观指导下,作者进行了更加辉煌、更加艰巨的思想探索和总结,《复活》这部作品既体现着作者的“托尔斯泰主义”的主观说教,也反映着他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光辉。《复活》是“托尔斯泰主义”在思想艺术领域里处于复杂矛盾中的忠实记录,是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在俄国动荡不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一种积极性和弱点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5.
在俄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列夫·托尔斯泰是最复杂的文学家之一。他是个有名望的贵族,却维护农民(奴)的利益;他反对专制制度,却又宣扬“勿以暴力抗恶”的思想。列宁科学地揭示了这种矛盾现象产生的根源:托尔斯泰是“宗法制农民的代言人”,因而也是十九世纪最后四十年间“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他的这种复杂性,在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中反映得最为充分。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的某一天.电视上正播出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我的一位同窗突然冒出一句:洋人的贵族也和中国的不同.你看:战争打起来了.俄罗斯的贵族子弟率先上战场出生入死:要是在中国,上战场的有几个“贵族”?我说:那是在保卫他们自家天下啊,该!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实现主义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道路是漫长而复杂的。他以一个贵族自由主义者的身份开始走上创作道路,而以一个警察专制制度,土地私有制度不调和的抨击者结束。他经历了从贵族立场转向宗法制农民,从不满实现转向愤怒地揭露,从对社会制度的小修小补转向彻底否定的重大变化。托尔斯泰的这种变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为这个社会条件所制约和决定。  相似文献   

18.
二十八这个数字,和列夫·托尔斯泰结下不解之缘。他于公元一八二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里。成年后,爱上了莫斯科一个医生的女儿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别尔斯·托尔斯泰向她求爱,是一八六二年八月二十八日晚上。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总之,我们要拿来。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鲁迅80年代的某一天,电视上正播出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我的一位同窗突然冒出一句:洋人的贵族也和中国的不同,你看:战争打起来了,俄罗斯的贵族子弟率先上战场出生入死;要是在中国,上战场的有几个“贵族”?我说:那是在保卫他们自家天下啊,该!同窗反问:那中国的贵族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他问得也对,不能说中国就一定没有这样的贵族,但确实不多。其时,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正引起轰动,他大概想起了那个临战前设法把儿子调回后方…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是一个深受卢梭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他通过对安娜的肖像、杜丽与基蒂在理性和感情之间的两难选择、安娜与卡列宁不同人生取向的描述,表述了他对人的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对人性异化的深深忧虑。此外,托尔斯泰还通过列文所代表的乡村贵族与奥布隆斯基所代表的城市贵族的对比、对列文的生存环境和探索的描述,歌颂了美丽的自然和纯美的人性,表现了他对善和自然的推崇,对城市文明和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