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雷娟 《科教文汇》2011,(36):1-2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价值澄清理论对世界德育发展和我国德育改革都影响深远,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和比较二者的内在联系与各自特色,从中得出有益于我国德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刘飞飞 《科教文汇》2014,(5):10-10,12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教育理论派别。本文立足于我国高校德育现状,在概述该理论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该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罗海霞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427-427,426
在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改革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如何应用实践教学,打破单一理论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合一”课程改革下技工学校德育课专题教学和实践实训模块互动教学模式,扩大德育主体,拓宽德育途径,促使德育认知向德育行为转化,将德育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纸达到知行统一。是实现技工学校德育教育价值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16)
随着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的不断发展,具身认知理论已成为认知科学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具身认知理论将认知、身体与情境三者进行了统一,并强调了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将具身认知理论用以指导物理教学,对物理教学发展有着深远意义。本文将运用具身认知理论,以光的折射概念教学为例来探寻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高校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和德育效果带来了严峻挑战,高校亟须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让大学生学会理性认知媒体信息,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匡立波 《科教文汇》2014,(7):9-9,17
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高校的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和德育效果带来了严峻挑战,高校亟须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让大学生学会理性认知媒体信息,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赵美琴 《知识窗》2022,(7):102-104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重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培养小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想学科,蕴含着多种多样的德育元素。文章从德育视角出发,提出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元素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认知观如何引入到情报检索领域,以及与认知情报检索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相关的主要代表理论,并对认知情报检索进行了评价,最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德育工作是我国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具备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研究了高校存在的隐性德育资源,分析了目前高校隐性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从两个方面提出了开发与利用隐性德育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生活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期的国民信仰,赋予了德育新的时代特征与生命力。将追求社会主义民主素养的终极目标与引导学生价值观养成、提升生命质量的本质追求相适应,找准突破口,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融合,在塑造主体、强化实践、完善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德育的衔接转化。  相似文献   

11.
梁艳 《科教文汇》2012,(13):20-20,22
情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目的便在于深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并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意志品格。在我国当今的教育中,加强情感教育的落实,使其成为促进美育与德育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但高校德育实效性欠佳是近年来困扰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脱节是其症结之一。本文结合高校德育现状,以强化道德实践为突破口,以促使道德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品行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深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专家与民众的风险认知差异,存在并影响着风险沟通的效果.本研究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从常人理论的视角探讨专家与公众的风险认知差异.研究发现,甲流期间专家与公众在“可控性”、“熟悉度”等方面存在风险认知差异;而这种认知差异的背后,是专家与公众“先前知识”、“判断结构”与“健康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专家与公众的鸿沟并非来自知识的落差,科学理论与常人理论的内在差异才是导致专家与公众风险认知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彭瑾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109-109
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职业院校进行德育创新,职业院校的德育创新要以培养、提升职业生的实用型德才为目标;必须以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为前提,实现“发展德育”、“专业德育”、“实践德育”;必须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为手段,可选择认知式模式、模仿式模式、实习式模式、结果式模式相结合,开创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但高校德育实效性欠佳是近年来困扰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脱节是其症结之一。本文结合高校德育现状,以强化道德实践为突破口,以促使道德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品行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深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7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的调查,从中职学生道德素质和德育路径两方面分析了当前中职德育现状。调查发现,学生对道德责任、道德义务、善与恶等认知存在明显偏差。学生道德自律承诺水平偏低。学校德育途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课不能保障、专业课没有很好渗透德育意识、德育形式单一等方面。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交往等能力亟待加强。研究认为,中职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比专业技术、技能的职业训练更为重要。中职德育不仅需要传授道德知识,更要以服务社会为目的探索新的德育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陈鋆 《科教文汇》2011,(33):17-19
新时期,职业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各学科教学不断尝试改革与创新,德育学科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更需与时俱进。本文的撰写着重立足学生本位,围绕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教法的探索与创新展开讨论,力求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瓶颈,以全新视角呈现多元化德育新课堂。  相似文献   

18.
先行组织者这一理论重点是放在对新旧知识的连接上,将新知识导入到认知结构的引导性材料中。该概念的提出,一直受到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重视。本文主要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对高中化学新教材先行组织者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探究,旨在为实际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职德育教学的实施,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还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职业技术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挖掘与中职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的新型教学策略,吸引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我国中职德育教学板书的不同形式,总结各种板书的利弊以及注意事项,以期为中职德育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林又佳 《科教文汇》2020,(12):162-163
根据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幼儿在认知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动作作用于认识对象来获得知识。这使得幼儿英语教学中实现幼儿与所学语言的充分互动是促使幼儿顺利学习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高质量的英语单词卡片可以极大地帮助幼儿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