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源泉.初中物理教学立足于学生认知的主动建构,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和出发点,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物理教学立足于学生认识的主动建构,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上,这点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7,(12)
近年来,物理教学立足于学生认识的主动建构,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上,这点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的学习不那么死板.给予学生创造自主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为此,本文特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罗瑞江 《课外阅读》2011,(9):142-143
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人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学生认知、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处有疑”,  相似文献   

7.
孙蓉 《考试周刊》2011,(24):98-98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动力。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是学生自身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引发学生内在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线是一串串的“问题”。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相似文献   

8.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参与;创设乐学情境;设置疑点。引发讨论;营造广阔空闻;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应用意识;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这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一个彻底转变。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在生物学科教育中,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丁维秀 《语文天地》2012,(22):39-40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头脑中有疑问,才会产生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主动去学习知识。新课程教育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中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其实质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这些正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在创新意识中,问题意识是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阅读的任务是解决阅  相似文献   

12.
陆良中 《考试周刊》2013,(91):133+48-133,48
<正>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把"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实际上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课程体现,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中的重点。而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学习主动性和课余看书时间进行调查,讨论了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对策,包括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精神,培养问题意识、增强独立能力,变学会为会学、提高学习质量等.  相似文献   

14.
陈晓娟 《考试周刊》2013,(78):35-35
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师生的具体表现,只要立足于学校和师生的实际,对远程教育资源不断地接收选择、剪切组合、运用创新,就能达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激励自主学习,探究激励钻研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前提;培养“问题意识”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关键;引导自主探究是创新学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仅是一种解释,但具有动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具有社会性和化性。在建构主义视野下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更新教育理念,确立新的学习观;转变教师角色,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17.
就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围绕问题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被称为“问题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将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8.
李桂惠 《中学文科》2009,(14):124-124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进而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教育主要包括:建立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权威;加强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开展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以鼓励、引导为主;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教师要转变观念,提升水平,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中学生物教学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应选择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