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作人关于学与革命关系的论述与其他新学先驱有所不同,他所走的仍是“自己的园地”这一路子,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他的这种认识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对他“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家中 ,周作人是最重视和关心儿童、儿童文学问题的。本文通过对周作人早年的重要文集《自己的园地》的分析 ,探究了周作人重视儿童、儿童文学问题思考的缘由 ,以及这种思考在他的“人学”观中的意义。可以说 ,周作人始终把儿童、儿童文学问题与“人”的问题紧密相连 ,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是他对“人”自身全面认识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他的“人学”观中具有特殊意义。也正因此 ,周作人才始终热衷于儿童、儿童文学的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周作人早期以“人”为核心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学观是以人道主义作为思想基础的,他揭示了文学与人,文学与人性的关系,使新文学与封建旧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划清了界线,并明确提出了“思想革命”的要求,为新文学扫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文学革命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文学的建设做了很多具体切实的论述。他大胆而系统的提出了“欧化的文学”的文学革新观,极大的丰富了五四文学革命理论研究。傅斯年这种在世界文化的格局范围内审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并试图将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的现代意识,推动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文化运动刚开始不久,周作人就操起了文艺批评的笔,这在当时是为数不多的。他最早回答了新文学的方向,指出要把“人的文学”,树为一面旗帜。陈独秀的三大主义缺乏实际内容,而胡适之的八不主义又过于注重细节,周作人的提法显得比较切合实际又具深远意义,直到今天,人的文学仍然是有进取意义的口号,只是具体含义不尽相同。周作人的文艺批评数量惊人,《艺术与生活》和《自己的园地》固然集中了他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是新文学运动中最优秀的小品散文作家之一。周作人虽被归之于论语派,但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与论语派却有诸多不同。笔者以30年代及其前期周作人小品散文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小品散文的幽默特色,认为周作人的幽默风格在30年代初期明显呈现出由辛辣向闲适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是由于周作人致力于摆脱政治羁绊,经营“自己园地”的“言志”文学的主观努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卓有成就的批评家,从《人的文学》开始了对"五四"新文学的理论构建,在《自己的园地》后开始构建自己的文学趣味的文学批评理论,产生了宽容原则。周作人从文学的个性追求、文学批评主题、批评方法的主观性和文学批评的实践几方面对宽容原则进行构建和阐释,充实了现代文学批评理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和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先驱者相比,周作人参加五四文学革命运动是比较晚的。胡适所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把周作人的一些文章列在“发难后期的文学理论”部分,正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但周作人提倡“人的文学”,主张“思想革命”,召唤“平民文学”,虽然没有先驱者那种举旗冲锋的头功,而他对先驱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新文学运动发生之初,周作人写了一系列论文,阐述他关于新文学的主张。他在《思想革命》一文中说:“文学革命上,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因为白话也可以表现封建主义的荒谬思想,那算不得新文学。那么新文学应当有什么“思想”呢?他认为就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在内容上也就是在实质上与封建主义旧文  相似文献   

11.
王杰 《华章》2007,(7):147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源流》中为新文学的起源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对言志与载道的关系中得出了自己独特的"循环"史观.他在对新文学的起源探讨中提出了"循环"的文学史观,而在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是比较奇特但又较少被人们所关注的.重新解读和分析周作人的文学史观,对现代文学史的学科规范提供一种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透过周作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日关系紧张时期发表的对日本的批评中民族立场的表层,分析隐含在周作人思想深处的日本文化立场和关于民族气节的认识对周作人日本认识的影响,揭示其日本认识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3.
1922年以后,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发生重大变化.《自己的园地》中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取代了《人的文学》中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文坛上泛滥的"文学工具论",坚持了文学的自身的规律.此外,这一文学思想的变化投射到周作人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周氏"小品文"冲淡自然的独特风格.那些抒情言志的小品文与"遵命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是新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之关系,自始至终受其民族情感变化的制约。上世纪,1911年归国乡居时期的《越中"游览记"录》,是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之发端;20年代至30年代初,是周作人寻找新文学源流、推崇晚明小品及进行理论总结时期;1933年之后晚明梦幻破灭,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的视角发生了转变,继而转向对中国新文学源流的探溯,但局限明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他短暂的一生,不仅对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对中国新文学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瞿秋白很有才气,他一生的著译达五百万言,不愧为“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一、对文学批判的卓越贡献三十年代初的中国文坛风云变幻,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泛  相似文献   

16.
曾高举"人的文学"的大旗、"五四"时期走在时代前列的周作人,在20、30年代却渐从新文学主潮的带头人变为他所说的"自由的思想者",主张"文学的自由"与"文艺的宽容"。但他的理论与行为成矛盾状态,于是引发了笔者对他所提出的这两个理论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功利主义文学观与非功利主义文学观能否并存,文学批评是否应该讲究"宽容"。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一生出版了众多散文集,其中1934年问世的《夜读抄》具有特殊的意义。20年代末30年代初,周作人面临一种人生姿态的自我调整,从"叛徒"成为"绅士",从"十字街头"走进"象牙塔";与此同时,他的散文文体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所谓"书话体"逐渐成为周氏小品文的招牌。这一时期的创作大多收入《夜读抄》,因此重读、细读这本散文集,对深入理解周作人彼时的转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现藏有周作人亲笔书信二十封,由新加坡商人许绍南保存,并于20世纪60年代捐赠给国大图书馆。周作人这批书信写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分别写给友人苏乾英与龙榆生二人的,信中多有涉及到许绍南、陈之初的内容,因此信件被转交并保存在了新加坡。信中内容对周作人50年代初的生活状态及创作、翻译工作等多有涉及,书信风格依旧沿袭其小品文的风格特点。这二十封书信可以说是周作人个人生活、文学翻译、社会交往研究极为珍贵的一手资料,从中也可以看出周作人与南洋华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相似文献   

19.
无论就其对早期新文学的介入深度,或就其三十年代京派特征的典范性而言,废名都可以视为观察两个十年间新文学差异的典型案例。作为“冯文炳先生”,他的新文学始终保持着“文学革命”式的、与“思想革命”或“伦理革命”的胶着;而作为“废名先生”,他的新文学则响应着三十年代新文学整体的专门化倾向。三十年代前期是这一转变发生的时期,考察这一时期前后废名诗学的变化,有助于把握新文学观念的历史嬗变,从而将之再度历史化、问题化。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以来,民间文学被知识分子当作文化改良和文学变革的资源。周作人以民俗学方法入手,对民间文学有着独特的认知与论述。本文通过考察五四后周作人民众认同的转移及其对各种民众文学形态的评判,考察他的民间立场与新文学建构的关系,并由此呈现其身份认同的独特性和思想心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