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陶研文史》2006,(2):62-62
周微林同志系中国共产党党员,名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周微林同志因病多方治疗无效,于2005年7月7日凌晨不幸逝世,终年八十七岁。  相似文献   

2.
她的聪明,改变了母亲重男轻女的观念 林兰英先生对文学没太多的嗜好,但她爱读巴金先生的《家》。这是因为她小时候的“家” 就如《家》一样人多,一样关系复杂,一样歧视女性。《家》中的高淑英为自由地接受教育 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后在觉慧的帮助下走出了《家》的樊篱……这小说中的高淑英仿佛便 是生活中的林先生,她很爱这个性格坚强的女性。林先生在“家”里为争得读书的权利也进 行了艰难的奋斗,仅仅没有离“家”出走罢了。 她有两个弟弟、四个妹妹。妹妹因是女儿身而被送了人。林先生幼年幸免被送人的命运,得 益于她是长女。封建家庭里“长子”抑或“长女”,都意味着必须担负责任和义务。林先生 幼年的责任和义务是做家务、看护弟弟。她六岁就熟悉家务,可做好供全家人吃的两大锅饭 。 幼年的林兰英勤劳敏学,心灵手巧,许多事她做起来轻松自如,尤其是刺绣剪纸,做得格外 漂亮,剪出的“公鸡报晓”、“嫦娥奔月”、“喜鹊登枝”等名目繁多的窗花,总让堂姐妹 们格外羡慕。在那个封建的深宅大院里,她与堂姐妹们的不同之处是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在 没有大人在的时候,她通常会爬上高高的木梯,站在青色的高围墙边向莆田县城里眺望。一 天,她对后院盖起的两座小新楼细细观望,不小心被三祖父看见了。三祖父便挤兑她说:“ 你看什么?你将来是要嫁出去的人,这房上的瓦一片也不是你的!” 不敢吱声的她却在心里说:“等我嫁出去时,非要把房顶上的瓦拿几片走不可!  相似文献   

3.
山谷的起点     
《教书育人》2006,(2):52-52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 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 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40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40个学生。”  相似文献   

4.
笔拜读了林先生的《怎样认识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论》一^[1],深受启发。本试就林先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略陈浅见以就教于林先生。  相似文献   

5.
<正>职工问:入职未签劳动合同一定不能认定劳动关系?林先生入职A公司从事财务兼统计工作,2005年10月至2013年7月9日,被派往B公司工作。期间,A公司为林先生补缴了其工作期间的社会保险。但工作期间,双方一直未签订劳动合同。其中,林先生的工资始终由A公司发放,林先生也始终遵守A公司的公司制度。前不久,林先生因故被辞退后,向A公司进行索赔。A公司认为:其与林先生不存在劳动  相似文献   

6.
学术简讯     
学术简讯1996年1月24日上午,台湾中原大学林治平教授一行,应邀来我校作了。全人教育。专题学术报告.林先生在报告中,以“我是谁?人是什么?”提出问题,并就目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引出“全人教育”的理论观点.对此,林先生从人与神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  相似文献   

7.
邻居的太太为了桂花的事来问我,因为她种在屋顶花园的桂花开了满园,晚风一吹飘落满地,非常可惜。我记得林先生在一本书里提过桂花酱的事,桂花酱不知怎么做?我于是把自己做桂花酱的秘方告诉她,就是把盛开的桂花采下,在玻璃罐中放满半罐,然后把酸梅的  相似文献   

8.
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林柏麟先生为我国写作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笔者仅对林先生写作能力分析中的智力因素作一点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著名楚辞和唐诗研究专家、上世纪30年代的著名格律诗人林庚(静希)先生,2007年仙逝,享年97岁。在北大中文系的老教授中,林先生最高寿,在全国老一代知识分子中,林先生也是遥遥领先的几位之一。  相似文献   

12.
偶然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为孩子的功课烦恼,原因是孩子考试考了第40名,而他们班上只有40位学生。无奈之下,这位母亲咨询林清玄先生。林先生对她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因为你想想看,从今天开始.你的孩  相似文献   

13.
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40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40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高兴!”  相似文献   

14.
林先生今年29岁,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38℃~39.2℃。当地医院诊断为感冒,先后给予抗病毒和对症支持治疗,但林先生仍有反复发热,还出现了心悸、乏力等症状。于是,转上级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发热、贫血、脾大原因,待查。  相似文献   

15.
正01我爸最爱和我讲的一个故事是关于他的同事林先生的,二十多年来,我听了不下上百次。四十多年前,林先生被分配到爸爸所在的企业成为一名工人。那是一家大型国企,稳定,待遇尚好。工人们和我父亲一样,上班时出苦力干活,休息或下班时聚在一起打扑克牌、下象棋,其乐融融。可以说,能分配到这里工作,大家都很知足。林先生却显得格格不入,大家都在打牌、下棋时林先生总是在休息室的角落看高数书、背英语单词。他这样的举动难免遭人嘲笑,可他依旧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16.
赈黉 《中国培训》2003,(1):16-17
据消息,中石化齐鲁公司储运厂创建学习型企业取得明显成效。2002年11月20日,记者慕名前来,就该厂施行物流改革、创建学习型企业等工作进展情况专访了厂长林竹盛先生。林竹盛就储运厂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及工作成效进行了系统介绍。林先生侃侃而谈,内容丰富且富于创建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下面,记者就林先生的谈话内容从几个方面介绍给读者,与您共享。一、物流改革就是一场革命我们之所以推进物流改革,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部环境要求企业变革。加入WTO之后,企业不变革,就没有出路。二是作为传统储运行业也需要变…  相似文献   

17.
魏玉龙 《文教资料》2008,(32):12-13
林家骊先生用长期的时间对谢铎和茶陵诗派潜心研究,撰写了<谢铎及茶陵诗派>一书,于2008年由中华书局付梓出版.本文对该书从四个方面作了评述.认为林先生的这部著述构架完整,体系俨然.是对谢铎研究的最有系统化而富有新意的学术著作.体现了林先生学识之渊博、见解之独到、功力之深厚、考证之严谨.  相似文献   

18.
在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李何林先生仙逝两周年前夕,在李先生执教二十四年的南开大学,于8月16日至18日召开了李何林先生学术思想讨论会。李先生的生前友好、来自四面八方李先生教诲过的莘莘学子共近二百人出席了会议,李先生的夫人年近八十的王振华教授也由北京专程到会。这次会议对李先生正直坦荡、光明磊落的学者品  相似文献   

19.
林祟德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多年来,我社荣幸出版了林先生自著及主编的《教育与发展》、《学习与发展》、《心理发展与促进》等多部学术专著系列丛书,他的著作在教育界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和读者号召力,多部著作连续再版,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如果用常见的对学术著作评价的来评价林先生的《红楼梦符号解读》(以下简称《解读》),说这部论著是“红学”研究的扛鼎之作,或曰这部论著站到了“红学”研究的前沿等显然是笼统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林先生的这部论著除了前边所述具有的学术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这是第一部用文学符号学研究《红楼梦》的学术新著.这就是说,“红学”这一领域虽然被人研究了二百来年了,但至今仍有未被开垦的“处土地”,林先生是一个拓荒者,他的《解读》是当之无愧的新开发.林先生以其深厚广博的中国文化功底从文学符号学这一视角,全方位地论析了《红楼梦》,通过对作品中那些蕴含丰富的文化符号及其编码的解读、阐释,为我们辟出一个到处是奇境胜景,满眼是灵山秀水的“红学”新境界.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评:林先生把文学符号学首次运用到《红楼梦》的研究中,不仅成就卓越,同时创立了“一种中华文化学的新型态”——“红楼”符号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