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三单元第7课。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1.师:说个谜语你们猜一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猜猜它是什么?(月亮)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小小的船》。  相似文献   

2.
师.(生齐渎课题后)猜一猜作者下文会写什么。 生:写春天的雨点是什么样的。 (生读课文,发现刚才猜的不对) 师:既然不是写春天的雨点,那是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周雪平 《今日教育》2006,(5S):23-25
活动一:走近彩虹桥事件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重庆是有名的“桥都”。你们看,(课件展示几座重庆著名的桥)在家乡的江河上.有着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横跨大江两岸,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 (出示新虹桥课件)你们认识这座桥吗?知道它在哪里吗?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省、市选用教材的不同,《考试大纲》有“课程标准试验版”和“大纲版”两种版本.就2010年的《数学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试验版)来说,整体结构上没有变化.但由于不少省、市的高考都是独立命题,因而这些省、市又要依据《考试大纲》制定出本省、市相应的《考试说明》,而对于《考试说明》,不同省、市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我们在进行高考复习时,应加强对《考纲》,尤其是独立命题省、市《考试说明》的研究,以更准确地把握高考复习的工作.如天津数学卷的《考试说明》(文、理科)较去年都有一些变化.(理科)考试内容和要求巾增加了一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1)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相似文献   

5.
教学案例:人教版《鹿和狼的故事》 师:今天我们学习《鹿和狼的故事》。(板书课题)猜一猜,课文讲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说“吐槽”     
先看两个例子: (1)放牛吃草,“吐槽”到老。(《新民晚报》2011年3月18日) (2)两位“国帅”隔空吐槽。(《新闻晚报》2011年2月14日) 这是两个新闻标题,都有“吐槽”一词。那么,“吐槽”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正文,例(1)和《弯家有娘初长成》这本书有关,弯娘“用放牛吃草式的天兵教育法则.与弯弯小手牵大手一起长大”.  相似文献   

7.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作者图片)师:认识他吗?(生摇头)他是我国著名作家刘章,出版有《刘章诗选》《北山恋》等诗集,被称为"农民诗人"。(出示作者家乡风景图)作者回忆家乡,既没有描绘家乡秀美的山川,也没有描绘家乡清澈见底的小溪,却写了——生:搭石。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出示)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松坊溪的冬天》(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之前的一个早自习,我刚走进教室,学生毛敏拿着语文课本走到我面前:“罗老师.‘松坊溪’的‘坊’怎么读?”“这个字不就是我们的家乡‘纸坊’(江夏过去叫纸坊)的‘坊’(fáng)吗?”我还以为我这样回答定会“一语惊醒梦中人”,可毛敏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回到了座位。当时,我心里还在纳闷儿:毛敏这么聪明的孩子.不会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吧?  相似文献   

9.
《冰花》(一上):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动物过冬》(二上):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放飞蜻蜓》(三上):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猜一猜 1.出示下图: 师: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引领访谈 1.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一起上一堂——《品德与社会》课,你们喜欢上《品德与社会》课吗? 2.不但同学们喜欢,有位老朋友也很喜欢呢!看——它是谁?(出示黑猫警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两处翻译质疑“然后得一夕安寝”一句,高语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2007年3月第2版)(以下简称《用书》)翻译为“然后才能得到一夜的安睡”。这样翻译有两个疑点:1.句中的谓语是哪个词?从《用书》的翻译看是“得”,但以句意看应该是“寝”。2.“得”字是什么意思?究竟是“能”还是“得到”?  相似文献   

13.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观察习作:学习前.我要求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到有爬山虎的地方去观察认识爬山虎:(1)爬山虎是什么样儿?(2)你看见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3)观察后思考:一想起爬山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二章第四节“公园有多宽”的教材是这样编写的,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某地开辟了一块长方形的荒地,新建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园.已知这块荒地的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为400000米^2.问:(1)公园的宽大约是多少?它有1000米吗?(2)如果要求误差小于10米,它的宽大约是多少?与同伴交流.(3)该公园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面积为800米^2,你能估计它的半径吗?(误差小于1米).然后安排了议一议:下面计算结果正确吗?  相似文献   

15.
1.补出下列名旬名篇的空缺部分 (1)剪不断,____,是离愁,____。(李煜)《相见欢》(2)夕阳西下几时回?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3)岱宗夫如何?____。造化钟神秀,____。(杜甫《望岳》)  相似文献   

16.
第一课时 一、简介出处,导入课文 师:80多年前,也就是1927年的5月,有一位名叫郑振铎的作家乘海轮去欧洲学习和考察。(板书:郑振铎)他在大海上看见了熟悉的小燕子,心情很激动,第二天夜里就写成了一篇文章《海燕》(见郑振铎《欧行日记》)。文章前半部分主要是回忆家乡的燕子,后半部分是写大海上的燕子。  相似文献   

17.
【案例内容】新课标苏教版第四册《比较大小》想想做做第五题【教学实录】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估一估、猜一猜的游戏。(课件出示:第5题,三杯黄豆)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了一节省级教学能手展示课.执教课文为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像这样一篇内容浅显的写景散文.执教者没有面面俱到微言大义地机械分析.而是将其作为指导写作的材料组织教学。应该说.这样的教材处理是大胆而合理的。执教者的教学思路也很清晰,他把教学步骤分为三个环节:一、小组交流讨论:作者怎样表达他对济南的热爱?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二、小练笔:选取家乡四季中的一处景物(小山、小河、小树林、田野……),借鉴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相似文献   

19.
张美霞 《山东教育》2002,(16):36-36
一、谈话导入意图:通过师生亲切自然的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引出话题。1.同学们,张老师对大家的课余生活特别感兴趣,想知道你们在课余时间喜欢干什么?2.学生汇报。生:我在课余时间喜欢摄影。(师:有机会给我拍张照好吗?)生:我在课余时间喜欢弹电子琴。(师:你还是小音乐人呢。)生:我在课余时间喜欢朗诵。(师:著名播音员赵忠祥老师是你的偶像吗?)3.小结。师:大家看过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吗?生:看过。师:崔永元叔叔以他那幽默、朴实的主持风格赢得全国观众的好评。今天,咱们就采用《实话…  相似文献   

20.
王实甫《西厢记》里《惊艳》一章中有两句唱词:厨房正西,法堂北,钟楼前面。游洞房,登宝塔,将回廊绕遍。 这里说的是张生在普救寺游览的情景。其中“游洞房”之句颇令人不解。众所周知.“洞房”指“新婚夫妇的房间”(《现代汉语词典》),寺庙里怎么会有“洞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