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朝东 《广西教育》2013,(18):42-42,51
罗曼·罗兰曾言:"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最恰当不过了。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更是教师的责任。如何管理好班级、管理好学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我认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管理好学生就要会用"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真诚之心",对家长要有"热情之心"。爱心,即关爱学生之心,这是管好班  相似文献   

2.
田齐波 《教育文汇》2003,(12):23-23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说老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通过自己之“口”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身”去感染、规范、引导学生。这里的“身”,实际上是指教师平时的日常行为和内在力量等。教学的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在这个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言传”,更应“身教”,要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示范、去熏陶学生。  相似文献   

3.
班级最有效的管理莫过于让学生自己管理,学生自己管理不但可以免去教师疲于事务、分心教学之苦,而且可以收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之功效。因此,要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一是要注意“放手”,二是要善于“引导”。一、放手,让学生做管理的主人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所以班主任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放手让他们参与到管理中去,做管理的主人。1、给学生管理的权力。班级要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先要选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所以每学期开学之初,采用“竞争上岗”和“轮流上岗”相结合的办法来选举班干部。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竞争的岗位,通过发表竞职演说,全班同学投票表决,教师任命的程序竞争上岗,同时要求上学期担任过班干部的,本学期不再担任,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体制中来,接受锻炼,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2、提供学生管理空间。学生有了权力和责任,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把事情办好,尽量不干预他们权力范围内的管理事务,敢于让他们尝试处理班级中的一些重大事情,这样他们才会有接受锻炼和不断发展的空间。使班级形成相互督促的好风气。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4.
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实现高度的“自治”,凸显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空间和作用,这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长期以来,虽然在教学中学生获得了主体地位,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仍为主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并没有获得“完全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特别重视角色变换,要主动从前台退到后台,把教育的“主角”还给学生,而且要善于指导“主角”扮演好角色。  相似文献   

5.
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实现高度的“自治”,凸显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空间和作用,这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长期以来,虽然在教学中学生获得了主体地位,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仍为主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并没有获得“完全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特别重视角色变换,要主动从前台退到后台,把教育的“主角”还给学生,而且要善于指导“主角”扮演好角色。1、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教师从前台退下来,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放任自流,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获得更大的进步。教育者要达到这个目标,唯一的也是最高的选择,就是…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成功的教师注重“浓缩”多种情感与学生进行有深度、全方位的交流。这种浓缩的情感应当包括三种:一是教师的“爱人之情”,二是教师讲授中的“感人之情”,三是教学中的“审美之情”。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将这多种情,传达给学生,并使之内化在深层素质中。   教师的“爱人之情”。一个教师如果不爱自己的教学对象,对学生没有满腔的爱心,他的教学是很难搞好的。只有具有爱的深情,教师才会更好地备课、讲课,从各方面提高自己。这种爱心会渗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学生们能强烈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7.
现代数学课堂应像淙淙的溪水是活泼流动的,像带走五彩斑谰的沙石一样牵引学生的心一起奔向知识的海洋。当然,这种动态化的生成要靠教师和学生的极力融合、互为配合。而时于小学生来说,其眼中的教师角色是神圣,不容侵犯.只能遵从顺势的,所以怎样“互”,如何“互”之重责全权落到教师的肩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主人翁”的平台,还原其动的能量,拓探其身上所具备的可以警醒自己.教化其他学生的东西,促成课堂“互动”与“互授”。  相似文献   

8.
“减负”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要认识“减负”的重要性。其次是要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改进教学方法,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要想为“减负”做出贡献,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够深入浅出地把知识用较短的时间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当堂接受、消化、掌握。这样,学生就可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活动,发展自己的特长。   二、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  相似文献   

9.
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严格要求也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中有爱,严就是爱。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爱”是教育的基础 ,“严”是教育的手段。“爱”和“严”并举才能达到完美教育的目的。尊重学生。学生年龄虽小 ,但他们可以用“喜”和“怨” ,“亲”和“疏”来捍卫自己的尊严。教师必须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活思想、活动态 ,和善地、耐心地教育和疏导。教师不能以自己 (成人 )的心态去理解学生、管理学生。应当把自己回归学生同龄的心态 ,才能更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更准确地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才便于与学生心灵沟通 ,才利于选择更有效的教育手段 ,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现在的在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由于家庭溺爱有余 ,管教不足 ,学生…  相似文献   

11.
西方心理学有所谓“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理论。“求同”,即要求学生一切都照教师讲的和书本上写的去思考,去求知,不可违反背向。而“求异”,则指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发挥创见,朝着教师讲的和书本上写的不同方向,大胆提出疑问,去探索客观真理。现成的知识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智慧的结晶,学生作为受教育的对象,要获得知识,毫无疑问必须虚心听取教师的讲解,认真学习书本上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当要求学生同教师、同书本朝同一方向思考,要“求同”。但是,事事“求同”,处处“求同”,要求学生思想整齐划一,不准超越雷池一步,只许教师在知识的园地里“种瓜”,不许学生在知识的园地里“点豆”,势必造成学生头脑迟钝,思想僵化,只知以教师和书本之是为是,以教师和书本之非为非,没有教师不会讲话,离了书本不会思考。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创精神,教师不应以学生做自己和书本的应声虫为满足,应该善于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人之道 教书育人,乃教师之天职。“传道、授业、解惑”三职责,缺一不可。教育者首先要严于律己,而后才能教人。教师有所为学生有所随。 如果说,教师像一支蜡烛,点燃自己,照亮别人,那么,就必须让自己的行为熠熠闪光。育人之道,就是让学生从天真走向成熟,从稚气  相似文献   

13.
学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要做好这项工作决非易事.本人在十几年教师生涯中认为,难易是可以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的.这里的条件我认为就是“感”和“管”.“感”则感化.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起到典范的作用;就是教师对学生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的关心、体贴.让学生从心目中有个榜样,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让他们处处以教师为楷模.这就要求教师从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行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让学生从内心佩服,工作就非常容易开展,学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做什么.而对学生的关心、体贴,让学生认识到老师可亲可敬,从而在感情上缩短师生距离,学生不仅敢于向老师说心里话,而且可以变消极、被动因素为积极主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佳伟 《文教资料》2014,(11):124-125
苏霍姆林斯基希望学生用各种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要培养出这样的学生,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教师要研究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和微妙之处.需要有育人之心、博爱之心、求知之心、公正之心.以“心”育人。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学是“内因” ,教是“外因” ,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导”。在信息化社会里 ,一个人的知识是需要经常更新的 ,因此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因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结果更重要。即“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针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 ,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列纲要教学生会“预习”预习即学生在课前自学。预习既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6.
在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实现高度的“自治“,凸显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空间和作用,这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长期以来,虽然在教学中学生获得了主体地位,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仍为主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并没有获得“完全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特别重视角色变换,要主动从前台退到后台,把教育的“主角“还给学生,而且要善于指导“主角“扮演好角色.……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中并不缺乏知道自己有多“能”的教师,缺乏的是知道自己有多少“不能”的教师。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知道自己的“不能”,要比仅仅知道自己有多“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当“小小班主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梦媛 《云南教育》2002,(25):13-14
笔者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开展“小小班主任”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教师敢于让开一条道,让学生自己管理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正确的学步十分重要。因此,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忽视。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学什么”变成“怎样学”,同理,班主任要善于把学习中的“做什么”变成让学生明白应“怎样做”,创设“小小班主任”的自我教育模式,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从而使学生学会独立行走。首先,我结合学校大队部开展活动的内容以及班主任…  相似文献   

19.
陈敬秋 《山东教育》2003,(28):46-46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他还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观点正在被接受。做数学可以分为三个大的环节:创新、听讲、实践。它的核心是,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应学生创造性地学。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浅显的体会。一、…  相似文献   

20.
“环环相扣法”及其实施体会银川九中平廷瑜很多班主任老师辛辛苦苦地工作,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大多是教师工作方法的问题。如果教师事必躬亲,势必太苦太累;如果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积极性,就会收到明显的成效,教师不但可以解放自己,而且可使学生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