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宗勋先生(1917-1985),为中国当代著名拳学家,原北京市武协顾问,北京市意拳研究会会长,是意拳(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之衣钵传人。姚宗勋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早年毕业于中国大学文学系。少年喜武,16岁拜于北京著名武术家洪绪如先生门下,苦练经年,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菏泽地区洪拳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风格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研究认为:洪拳在菏泽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传承历史,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困扰,洪拳的发展呈萎缩态势,对洪拳的挖掘与保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精武》2009,(11)
2009年10月6日下午,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总会成立筹备大会在广州市红楼路8号举行,来自湛江、茂名、韶关、深圳、珠海、肇庆、江门、中山、佛山、广州等地的岭南洪拳传承人和爱好者济济一堂。在祥和、热烈的气氛中,广东省武术协会领导卢建成先生在大会上发表讲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广东洪拳为研究对象,以泉州太祖拳为比较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广东洪拳和泉州太祖拳的历史渊源进行透析,对二者的技术特点、风格特点及技击原则进行对比研究,尝试揭秘广东洪拳之历史渊源。经研究得知广东洪拳与泉州太祖拳在历史渊源、技术、风格和技击原则等方面关系密切,同出于南少林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5.
王芗斋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中期在形意拳的基础上汲取众家之长,创立了意拳,此后又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拳学理论。现代科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本文尝试用系统的思维和观点,来科学地研究和认识意拳及其拳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吴宪民 《精武》2008,(2):6-8
黄达生,是岭南著名武术家,洪拳巨子,现任广东省武术协会副主席。虽曾在各种传媒上多次见过他的大名,愧我寡闻,直到周至荔先生介绍后,才略晓其平生:黄先生1938年出生于广州,父亲是洪拳圣手黄添老前辈。黄先生初从乃父习洪拳,后又转易多师,因其天资聪颖,加上练功勤奋,习武数年,洪拳精华便已全部烂熟于胸。老前辈们夸奖他是“古贤行止,豪侠义烈,兼而有之”。黄先生为人性格豪爽,乐于助人,艺成后多次与人较技,屡战屡胜,洪拳“大波”之名遂蜚声岭南。最值得称道的是,他深谙洪拳的伟大之处在于历代师祖把武德拳规上升为人生观,成为做人的基本准则。黄先生常说:“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更强调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好人就是用武德和社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人。练拳不忘爱国,以社会利益为重。武人要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着实令我们敬佩。近年来。黄先生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发展洪拳上,奔走呼号,孜孜不倦!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使接近他的武林同道们,都为之感动。在这里刊出近日对他的专访,希望能使读者朋友开阔眼界,从更深层次上去了解岭南洪拳。  相似文献   

7.
周至譓认为"学拳之要,惟取神、气为佳,若模象体势,虽形似而无精神,乃不知洪拳者所为耳。"周至譓所谓的"神",即拳意,是拳法的精神,有"神"才能有得于心。他所谓"气",即行气,是拳势首尾相应,一气呵成。周至譓认为只在外形上刻意模仿而无拳意的精神,这是不懂得洪家拳真谛的人之所为。周至譓在自己的习武实践中很注重这点。他练洪拳既依样画葫芦,又重神、势、气。所以黄达生先生赞说:"周至譓的洪拳,气力浑厚可谓洪家四平大镇拳中之雄!"  相似文献   

8.
司朝英 《精武》2007,(10):25-25
在河南南乐流传着一支形意拳,这支形意拳被称为"河北派形意拳",是聂登山、马二先生传授下来的优秀拳种。恩师聂恩相先生,河南南乐人,出身于武术世家,其祖父聂登山(1889~1967年),早年练洪拳,是南乐一带有名的洪拳名手。其身材魁  相似文献   

9.
李锦荣 《精武》2010,(8):10-10
何敏驹先生,1958年出生,广东省高要县人。自幼喜爱武术,秉承父学(父亲何国泰乃洪拳一代宗师林世荣之传人),习练洪拳。1968年拜太极拳宗师郑天熊为师,乃郑宗师之人室弟子,四十多年拳不离手,醉心钻研太极拳,深谙吴家太极拳既可养生也可自卫防身之精奥。  相似文献   

10.
《精武》2009,(5):26-29
问:先生,和您讨论一个问题。继李小龙之后,成龙、李连杰主演的武打片日益火爆,成了功夫片的亮点。长期以来,武术界对成龙、李连杰是不是有真功夫争辩不已,更有人质疑李连杰的功夫不是中国功夫。请问先生,您怎样看待这些问题?您以为他们的功夫能代表中国功夫吗?  相似文献   

11.
沛县武当洪拳是流传在沛县民间的一种长拳拳法。该拳内容有盘、势、法、理四个方面:盘即基础训练;势即套路;法即打手打法;理就是拳法理论。基础训练为“十大盘功”。  相似文献   

12.
马虹先生作为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师之一,在太极拳教学、理论、传播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针对马虹先生的拳架特点以及拳架背后所包含的拳理知识进行总结与提炼,希望能够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对于拳架、拳理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传承、传播太极文化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菏泽市定陶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是著名的武术之乡。自古武风殊盛,流传有诸多的武术拳种,大都是少林、查拳、洪拳、炮拳、梅花拳等,而所谓为内家拳更是少之又少,大都是近十年才流传过来  相似文献   

14.
婷婷  良良 《精武》2010,(6):22-23
宗锡元先生,自幼在家人支持下步入武坛,师从著名拳师郑崇亮先生,习武十余年。又师承李氏查拳一代宗师、著名武术家刘东海先生,习练查拳。在刘先生精心培育下,不仅较全面地掌握、继承了查拳系列的真传技艺与精华,而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真功夫,成为李氏查拳一代很有名望的传人。1994年,随全国著名武术家、武术教授康戈武先生习八卦掌。冬去春来,  相似文献   

15.
张宝银 《武当》2012,(5):21-22
山西交城县太极拳协会会长陈有山先生,其拳艺师承杨门嫡传田兆麟大师一脉。田兆麟先生拳艺传蔡琅亭先生,蔡琅亭先生传陈有山先生,陈有山先生为田兆麟先生拳艺第三代传人。蔡琅亭先生传陈有山先生的《太极拳谱》,陈有山先生珍藏多年。笔者将陈有山先生珍藏的《太极拳谱》原原本本地复印了一份。谱中有田兆麟先生的题字,"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其余全部文字何人书法誊  相似文献   

16.
<正>菏泽古称曹州,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武术在中华大地上的始新之时,菏泽武术就成了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在我国武术发展的进程中,菏泽武术发挥了重要的承前启后助推弘扬之作用。菏泽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我国第一批全国武术之乡之一,菏泽武术拳种流派有几十个之多,如秀拳、大洪拳、小洪拳、大红拳、小红拳、二洪拳、二红拳、掌洪拳、梅花拳、炮拳、夕阳掌、阴阳掌、掌拳、西凉掌、单鞭功、查拳、心意六合拳、佛汉拳、水浒拳、孙膑拳、二郎拳、太祖拳、武当拳、少林拳、复明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太极拳等等拳种。这些传承源流有序、功法拳理明了清晰、有地方独特风格特色、体系完整合一的拳术流派,尽显了武术之乡菏泽武坛的百花齐放之荣。  相似文献   

17.
神游物外,力在自然。形似有无,意含宇宙。(姚宗勋句)当年,姚宗勋先生在王芗斋先生创立意拳的基础上,用毕生心血发展了意拳理论和意拳体系。这是他老人家用精辟的语言,从宇宙生命的高度概括了意拳心法。  相似文献   

18.
意拳的意念     
意拳为王芗斋先生所创.为何意拳把“意”放到首位?许多人都知道“拳”是一种外部运动的表现形式,“意”才是真正的内涵所在:拳的表现形式代表着“意”,而“意”的内容又指导贯穿于拳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形意拳前身曾叫“六合拳”和“心意六合拳”,但本文所介绍的“六合拳”乃不同于上述,这里所说的“六合拳”乃尚云祥先生独创且亲传于我父李文彬的“六合拳”。尚云祥先生说:形意是先有拳而后有器械,有何拳套路,就有何器械套路。先生晚年教我父及其女尚之蓉老师练“六合”刀棍等器械时,就先教了这趟“六合拳”。这套“六合拳”较难练,它突出双手握拳,用小臂作斧刃发劈劲,是“似斧属金”的真正劈拳(现流传把俯掌发的所谓劈劲的“鹰捉”叫劈拳是错误的)。正因为这个劈拳不用肩、肘、手关节发劲打人,而用肘、手之间的小臂发劲,击法上就有独到之处,它已超出了“七拳”。此外,还有进步劈、退步劈和回身劈,其应用价值也就越高。这趟拳只有十一式,虽动作少,  相似文献   

20.
程元江 《武当》2014,(3):61-61
2014年1月13日,菏泽市洪拳协会年终座谈会隆重召开。协会名誉主席马守义、主席陈勇、秘书长赵效合及各县洪拳协会主席,和部分老拳师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