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及世界各国的优秀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启迪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和优良品格,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全而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民族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是21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创新的需要,也是培养和提高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先生有句名言:“教育与其守成法,毋宁展个性,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意即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什么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能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推广?就是因为他在众多的音乐教学法中最能充分展示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我们通过音像资料进行教学时深切感受到的。音乐教育应该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人格,发展个性。音乐学习属于主观心灵的感悟,在学习与实践中都需要情感的介入,可以说,情感在音乐学习中无处不在,是引导学习方法的要素。它以趣味、愿…  相似文献   

4.
通过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中国教育的缺陷被揭露了出来.钱学森先生犀利的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国家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就需要我们发展创新教育.尤其是在音乐的创作中,是非常需要创新能力的,音乐教学也非常适合于开展展创新教育.因此本文对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创新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改变已有的传统落后的音乐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师视唱练耳课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音乐教师的艰巨任务,也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的创造能力需要创新性的教育来培养.那么,如何以音乐教育的创新来推动音乐的创新教育?如何以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值得我们音乐教师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时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校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普及音乐必须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为突破口,通过学习音乐,达到促进道德和智力的发展,培养丰富的个性,满足情感发展的要求,并在普及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部的创造过程。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品质,能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在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音乐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重点。学校音乐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学科之一。因为作为创新教育所包含的形象思维的培养,在音乐学科中应用相当广泛。例如倾听音乐、视谱、歌唱、奏乐以及舞蹈、作曲等等,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则需要形象思维的有力支持。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音乐欣赏课,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一种新模式用于教学。①激发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兴趣;②让学生抓住音乐作品的主题;③让审美教育贯穿音乐课堂的始终;④在欣赏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⑤课堂上尽可能使用直观教具。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同时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小学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发挥音乐艺术教育本身的优势,从音乐艺术的自身特征中去进行探索,强化学生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把握儿童的发展方向,强化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健 《江西教育》2005,(7):81-81
美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美学教育重要内容的音乐教育,其核心内容则是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音乐审美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情智培养过程,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现、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音乐教育的特征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教育以情感支持为载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音乐的德育功能。它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刘琨 《湖北教育》2004,(2):46-47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初中生而言,一段优美的音乐或一幅动人的绘画.远比一番空洞的说教更有效果,它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理性方面的教育,还需要美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苏静 《青海教育》2005,(4):41-41
学校教育要培养创世纪的人才就必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音乐本身具有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力量,音乐教育又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具有这一艺术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显性和隐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使学生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升华和完善。充分利用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发展创造性思维,可使音乐教学起到浇灌学生心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需要表演(演唱、演奏)的艺术,是擅于抒情的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音乐教学完全可以尽音乐艺术之所能,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音乐教学类型的角度出发,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和特殊性,通过音乐欣赏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音乐节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刨作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展现音乐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浅谈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陕西师范大学李小琴关键词:现代教育教师队伍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培养出合格的、高质量的音乐教师,是加强对我国下一代美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一历史性的使命,是每...  相似文献   

18.
张迪 《教书育人》2014,(12):44-4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所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全能型人才。在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门独特的学科,不仅能够系统地传授学生音乐方面的知识,还能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的音乐课上,应当培养学生对歌唱的浓厚兴趣,为学生终身喜欢音乐、享受音乐、创造音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来看,我们需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他们肩负着使祖国繁荣富强的重任。因此,他们必须具有远大的抱负,思维要敏捷流畅,富于想象力、独创性,不怕困难和失败,不因循守旧。这一切,都要取决于他们发散思维能力的高低。音乐教育特别是创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直觉创造力。同时创造音乐需要一定水平的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学生在创造音乐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已经掌握的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去表达自己观察到的内容、生活,去表达自己的理想及内心感情。无疑,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进一步巩固、提高已经掌握的音乐知识技能。所以说,创作教学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提高音乐技能,有利于全面提高音乐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0.
李宏伟 《考试周刊》2011,(43):225-226
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21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