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对圆形物体并不陌生,对圆的特征亦有初步感知。基于学生经验,设计有关车轮的备学问题,激活学生有关于圆的经验,并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朴素问题,直抵圆的本质属性。将圆的学习放在一个大问题背景之下,通过交流展示、质疑研讨,剖析车轮是圆形的原因和优势,从而有效突出圆"一中同长"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活动主题:<奇妙的圆> 活动时间:二课时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促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或现象,并知道这些圆形物体或现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学现状 笔者发现,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一、注重学生对圆的直观认识,没有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圆在生活中是依附于具体物体而存在的,许多物体上有圆形的面.因此,教师通常从生活实例中引入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举例时往往说什么物体是圆的,没有区分物体和物体的面,也就是没有清晰地区分圆和圆面.而从集合的角度讲:圆是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的集合.因此,教学应该始终围绕圆的本质展开,而不是就现象论认识.  相似文献   

4.
活动主题:《奇妙的圆》活动时间:二课时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促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或现象,并知道这些圆形物体或现象的作用。2.通过自主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3.通过分组活动和交流,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活动准备  相似文献   

5.
教学现状 笔者发现,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一、注重学生对圆的直观认识,没有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圆在生活中是依附于具体物体而存在的.许多物体上有圆形的面。因此,教师通常从生活实例中引入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举例时往往说什么物体是圆的,没有区分物体和物体的面,  相似文献   

6.
一、情境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借助一些电教媒体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如:在教"圆的认识"时首先向学生提出:你们见到哪些物体及其部件是圆形的?学生会说:"盘子、圆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页"圆的认识(一)"。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大量表面是圆形的物体,对圆的各部分名称也具有零散的  相似文献   

8.
教学“圆的认识”,应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图,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认识圆是轴对称圆形。但教材中引入的实例,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把和圆混起来。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抓好下述四个问题。一、用实物或实物图引出圆的概念,把圆和圆面区别开。引入圆的概念,应结合教材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由教师举出硬币、钟面,车轮等圆形的物体,让学生认识它们的表面是圆形的面。然后再启发学生列举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圆面的例子。这时学生会继续举出钮扣、饼、飞盘…….至此学生初步建立了圆的表象。接着教师又提出:男生玩的铁环、篮球架  相似文献   

9.
一、揭题 1.教师出示写有“圆”字的圆形纸片。提问:这张纸是——(圆形的)?教师将这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作为课题。2.请学生举例:你在哪里也见过圆形呢?(学生可能回答:硬币、透明胶布、轮胎……)教师注意帮助学生初步感知列举的是圆还是圆形物体。  相似文献   

10.
圆是常见的图形,是学生学习平面曲线图形的起始。球是常见的立体图形。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制约,学生对于球与圆这两个概念一直难以区分,在教“圆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采用如下几个步骤:摸一摸。教师准备圆形物体,如茶杯盖、硬币等,请学生触摸这些物体的表面,再请学生触摸乒乓球。学生甲说:“我摸圆形物体时,手掌接触到的是一个面,有平的感觉。”学生乙说:“我摸球时,找不到平的感觉。”搓一搓。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球,把球放入手中,用两个手掌上下一挤,然后搓一搓。再把圆纸片放入手中也要求像刚才那样搓一搓,学生发觉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11.
一、课前交流与学生交流各自的生肖,请学生叙述老鼠抢到十二生肖排名第一的童话故事。二、激趣引入1.童话:十二生肖为谁排名第一进行争吵,玉帝让它们抢金币来定谁排名第一。课件出示比赛场地上圆形的桌面。2.提问:这个桌面是什么图形?课件演示从“圆桌”抽象出“圆”。3.生活中的圆。课件出示一些表面是圆形的物体和圆形图案。(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建模——实物”的认识过程,让学生用数学中抽象的“圆”的概念去认识身边的事物,提升学生对圆的理解)三、探究新知1.教学“圆是由曲线围成的”。(1)让学生用直尺画圆。(2)为什么用直尺画不了…  相似文献   

12.
一、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摩天轮、圆形花坛、圆形喷水池等含有圆形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中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片里都有圆)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圆能给我们带来美感,因而有人说圆是最美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  相似文献   

13.
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我感受颇深,于是决定照葫芦画瓢用他的教案在我班上一节“圆的认识”。上课了,我开始实施翟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画圆。请学生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学生很快画好)。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之后,我提出:你  相似文献   

14.
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我感受颇深,于是决定照葫芦画瓢,用他的教案在我班上一节“圆的认识”。上课了,我开始实施翟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画圆。请学生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学生很快画好)。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之后,我提出:你能用直尺画一个圆吗?为什么?(在翟老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圆,初步掌握圆的特征。2.培养学生对于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及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圆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源于生活,引入新知(电脑播放录像1:海特花园的生活场景)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比如,我看到了1个长方形的花坛。师:其中,对于圆,我们只是在一年级的时候初步认识了一下,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教材里,"圆"是平面图形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这节内容笔者教过很多遍,也听过不少相关内容的观摩课。在新课程的洗礼下,笔者反思了一些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布置学生爱做的作业 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临下课前,简要作了小结:"圆是一种很美的图形,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由它作为基本图形构成的东西,比如:圆形广场、圆形水池、旋转餐厅  相似文献   

17.
活动主题:《奇妙的圆》活动时间:二课时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促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或现象,并知道这些圆形物体或现象的作用。2.通过自主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3.通过分组活动和交流,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活动准备:课外搜集一些有关圆肜的物体或现象;每小组一份表格;各小组研究所需要的材料。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01年9月20日星期四给学生的家庭作业:左图是一个“圆”,除了不能说它像轮子、饼、月亮、太阳、脸盆、圈等常见的圆形物体外,你说这个“圆”像什么?下面的答案摘自学生的作业:地球图钉痣路标跑道放大镜商标钟面硬币水桶亭子凳子气球塔珍珠纸团脸面莲蓬灯泡球拍树干靶子螺丝钉针孔梅花句号鼻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其导入和结尾的设计颇具独到之处。 新课伊始,老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显示了圆的形成,并启发:“看了这个圆,同学们觉得圆怎么样?”“我觉得圆胖乎乎的。”“我觉得圆很饱满。”“我觉得圆非常柔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接着请学生说说,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圆的概念教学,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一、概念的引进 学生在学圆之前,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这些几何图形都是由线段组成的。在对以上几种图形做简单地小结后,可向学生出示一种新的图形—圆形。出示的可以是预先制作的教具(如用硬纸制成的圆片等),也可以是在小黑板上画好的圆。学生对圆形并不陌生,可以启发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圆形物体的例子,如锅盖、硬币等。等学生说出许多例子之后,教师再出示早已准备好的教具—小锅盖(用高粱秸钉成的)接着问:做锅盖的人用什么办法把它切圆的?在学生做出不同回答后,教师拿出早已备好的教具——头系钉子,一头系粉笔的线,在黑板上画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