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张小莉 《教师》2010,(20):120-120
“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孩子慢慢地长大,而“天性”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地被侵染,在流失。“天性”中的童真童趣慢慢消逝后,“诗性”也就随之荡然无存。而我们伟大的诗人李白却不失本色,永远保持着天真烂漫的童心,保持着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精神的张扬。李白以坦荡磊落的胸怀、独立不羁的个性和天真质朴的浪漫形象成就了古今诗坛上华彩流溢的永恒。  相似文献   

2.
一位作家一直为自己的孩子只喜欢读书却不爱写作而头疼.一次在他和几个文友鉴赏一篇佳作时,孩子突然插口:"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作家立即鼓励:"我早就知道这一点,只要你每天坚持练笔."这天晚上孩子还真的写出了一篇记叙文,尽管存在着很多的缺点,水平在一般偏下,作家还是给了极高的评价,给他打了99分.  相似文献   

3.
"野"孩子     
儿童在自主游戏的时候,天性是最为洒脱奔放的.跑、跳、挖、推、爬、踩……身上的泥土、额头的汗珠是大地母亲给予的最佳养分.做回"野"孩子吧!大声去读冰心奶奶的《雨后》——"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相似文献   

4.
一、游戏精神的实质 何谓游戏精神?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人的游戏活动玩味着某种东西."这里的"某种东西"所表达的正是所谓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重在解释"怎样的精神",而不是"怎洋的游戏".游戏是人的天性,无论是孩子、教师,还是家长都有游戏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一位作家一直为自己的孩子不爱写作而头疼.一次,他和朋友鉴赏一篇佳作时,孩子突然插嘴:"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文来."作家立即鼓励:"我早就知道这一点,只要你每天坚持练笔,一定能写出来."  相似文献   

6.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好问"是孩子的天性.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写道:"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会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明明是出于关心,源自爱护,但说出的话却成了伤害孩子的利刃,给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实际上,再深的舐犊之情也需要正确表达才能被孩子所接受.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多一点理解少一...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开展小游戏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孩子的最好伴侣,是最有效、最有意义的活动,也是教育孩子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毛泽东同志在给《新体育》的题词中写道:"要活动,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相似文献   

9.
陆游是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一生胸怀壮志却宏愿难酬.仕途坎坷、"位卑"清贫的诗人自始至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舍身报国的赤子之心,其诗歌也篇篇充溢着忧国忧民、慷慨悲壮之真情实感,因此,被人称为忧国诗人.  相似文献   

10.
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家长,正襟危坐,神圣不可侵犯,越是这样,孩子越不买你的账. 我们班有位孩子家长是大学校长,他常常摆出一副校长的架势、一派校长的口吻,批评自己的孩子. 尽管家长的话很有水平,极富哲理,孩子还是打心眼里和他对立,父子关系非常紧张.有一次,爷俩又因为一点小事吵得天翻地覆.无奈之中,家长打电话向我诉苦:"我身为大学校长,对自己的孩子却无能为力,感觉很失败." 我说:"忘掉你的校长身份吧.为什么事事和孩子较真呢?你的成就、经验是明摆着的,你越是在孩子面前示弱、谦虚,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就会越高大,越容易赢得他的尊重." 家长有点醒悟:"是呀,有时我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他明明听懂了,还要‘鸡蛋里挑骨头’,想方设法地驳倒我,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相似文献   

11.
一位8岁孩子问妈妈:"妈妈,什么叫吃苦呀?"妈妈对孩子的这个问题,在回答时进行了一个巧妙的设计.首先,妈妈给孩子准备了一些略带苦味的食物,让孩子来尝尝,孩子吃了一点后马上问:"这是什么味道呀?"妈妈告诉化:"这是食物的苦味呀."孩子似乎有所理解.过了两天,孩子感冒咳嗽了,妈妈没有像过去一样从医生那儿买来止咳糖浆,而是特地准备了一些带苦味的中药水给孩子喝,孩子张口服了一点后忙说:"好苦,我不要吃了."  相似文献   

12.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段诗意优美的话饱含哲理.让教育成为开启心智、启迪智慧的手段,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但是如何才能"摇动另一棵树""推动另一朵云""唤醒另一个灵魂"呢?人生只有一次,我们不能笼统地把学校变成"工厂流水线",把学生视为无个性的"零件生产".龙应台说过,"脚踏车经过一片花开满地的平野,将车往草地上一倒,就坐下来,蒲公英年年都有,孩子那样幼小却只有一次."在保护孩子天性、促进学生成长的路上,我正在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好习惯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而40分钟的课堂,对于这群天性活泼、没有纪律概念的学生而言,确实难以保持那么长的吸引力,上课三心二意,注意力容易涣散,这也是一年级的教师最为头痛的一件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钱穆先生说过:"你种盆兰花,你要照兰花的天性去养它;你养条牛,你要懂得牛的天性.我们人呢?人的一切行为必须合乎他的天性."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这是人力无法控制的.只有在充分尊重他们天性的基础上,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每个人在他年幼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而我们不少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生活中缺少科学教育的资源.他们往往认为科学只是身穿白大褂,在研究室里做实验的科学家的事,和普通百姓、和孩子没有多大关系.为了改变家长这种想法,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开展了一系列指导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实质是望子成才心理迫切而拔苗助长.幼儿教育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做起,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拒绝"教育跑步",培养孩子能力.  相似文献   

16.
蒋佩蓉 《中华家教》2012,(12):30-31
如今,极端激烈的竞争环境加速了生活节奏,而这意味着"休息"变成了一个陌生的概念。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家长们,请多给孩子一点游戏玩耍的时间,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充满童趣的美好童年吧。适当"浪费时间"曾经,我们对孩子的抚养也  相似文献   

17.
寄宿制学校实行定期"放假"制度.这里的"假期"不单单指"寒暑假",更指平时的"小假",即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一段时间后可回一次家,每次大概四五天时间.放假了,一场父母与孩子之间关于上网问题的博弈也开始了."放假了,我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玩电脑了",代表了很多青少年学生的心声.但是孩子放假,许多家长却左右为难,忧心忡忡:"一放假,孩子就一头钻到电脑网络里.真怕孩子陷在其中拔不出来."而有的家长干脆一刀切:不仅严格控制上网时间,甚至还切断了家中的宽带网络.  相似文献   

18.
<正>有这样几只"丑小鸭":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一个孩子上小学时总是倒数第一.一个孩子小学毕业时因为成绩不好没有拿到毕业证书.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整天只管打猎."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而这几只"丑小鸭"竟然都成了这样几只"白天鹅":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伟大的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  相似文献   

19.
科任老师经常向我反映,说我班的孩子在课堂上随随便便,没有一点规矩,乱得课上不下去.面对这种情况,我也无可奈何,累得心力憔悴也没有效果.无意间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女教师愉快地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却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老师的名字)遗像"四个大字.看来,一场暴风雨就要降临了,但只见这位老师面带笑容,对着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环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当他从学生的表情上认定画像是王小虎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一个"遗"字."为什么呢?"老师追问."因为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回答得好!"老师微笑着点头赞许.教室里顿时云开雾散,风和日丽.  相似文献   

20.
童心未泯     
何谓童心?《辞海》解释:"儿童的心情,孩子气."又引申为真心、真情实感.童心是人的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天性.保持童心,就是要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老年人若是童心不泯,时时保持心理上的轻松愉快,对养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