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我国台湾地区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法官具有惟一的羁押决定权,大陆2012年《刑事诉讼法》完善了逮捕条件,依旧规定检察官行使批捕权。文章从审查过程的到场参与者及审查后结果的角度对两岸的羁押审查方面的法律规定以及由此引发的司法实务问题进行了对比和思考。台湾地区与我国大陆的法律有许多共通之处,两岸法律的对比有利于我国大陆在完善刑事诉讼制度过程中吸收借鉴台湾修法的经验教训,取长补短,使我国进一步完善人权保障制度、控制公权力滥用、尽快实现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羁押制度存在司法机关执法观念落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不完善、救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更好地实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切实保障被羁押人员的人身权利,司法机关应树立正确羁押理念,建立以检察机关监所为主导,侦查监督、公诉部门辅助配合的羁押审查机制,并明确检察机关内部承担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职能部门和相应的职责,同时,强化救济措施和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刑诉法规定了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加强了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优化了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对于遏制逮捕程序的滥用有其现实意义。有关于此制度的法律规定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应当对审查主体、审查标准、审查启动等在现行规定的基础上作出更为详尽的规定,以确保制度的实施有法可依,维持制度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4.
论董事会决议瑕疵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程序和内容违法导致董事会决议瑕疵,对存在暇疵的董事会议害行法律救济,对维护公司利益,保护股东权益,保证交易安全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公司法》在瑕疵董事会决议的法律救济措施方面。很不全面,也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立法例,使我国的《公司法》更加科学,公正。  相似文献   

5.
死刑复核程序是对死刑案件被追诉人设置的一个特殊的救济程序,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死刑复核程序作出了修改,使死刑复核程序呈现了诉讼化的倾向,但是对于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律师辩护没有过多涉及,因此有必要在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强制辩护制度的基础上,在死刑复核程序中构建强制辩护制度,以使辩护人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真正发挥作用,实现死刑复核程序权利救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试以"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为例,针对我国在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中存在的实体方面相关市场的界定没有统一标准、对市场集中度的认定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以及程序方面缺乏听证制度的相关规定、司法救济程序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在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中相关市场的界定、市场集中度评估、主管机构、听证程序、权利救济程序等方面的完善建议,力求建立更严密、更系统的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7.
新刑诉法修改后,对逮捕条件和逮捕程序进行了完善,强调在逮捕条件中的重视逮捕必要性的审查,引入了审查逮捕中听取犯罪嫌疑人、辩护人意见的制度,初步建立了诉讼化形态的审查逮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检察机关为了贯彻执行新刑诉法"少捕、慎捕"的理念,在盗窃罪这一案件类型的逮捕过程中"不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直接不予逮捕,在逮捕条件的刑罚条件的把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额诉讼制度自2013年1月1日施行以来其实践效果不甚理想,存在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低、调撤率高和程序简化随意性大等问题。本文从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强制性问题、一审终审制问题、调解与和解问题以及程序正义实现问题等四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加之对域外小额诉讼制度的借鉴,得出我国小额诉讼制度的完善之道,即逐步放开程序选择权、完善一审终审的救济机制、加强调判结合以及保障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9.
体育仲裁由于具有专业性、自治性等特点,是解决体育纠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国体育法亦规定了体育仲裁制度,但实践中该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来。我国现行体育纠纷问题较多,建立我国体育仲裁程序制度意义重大。对体育仲裁的范围、体育仲裁的独立性仲裁原则、体育仲裁程序的完善以及体育仲裁裁决的司法救济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体育仲裁条例》的制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为切入点,联系基层法院的现状和特点,论证审前程序的适用得当将缓解目前基层法院繁重的工作压力,提高审判的质量。审前程序的核心是法官助理制度的建立,法官助理制度是与主审法官制度紧密联系的,面对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的困境,探讨、分析原因、解决的可能方法,实际上是为实现法官职业化、精英化改革的从审前程序改革的角度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