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文,是带有文学特色的一种议论文。从杂文议论的话题来看,大致有这么两种:一种所议是“事”,一种所议是“理”。因而,我们也就可以把杂文分为这样两个大类:一个是“说事”的,一个是“说理”的。  相似文献   

2.
可能有细心的读者一看这标题,就心里犯嘀咕,怎么不是“图书、情报与档案”而是“图书、档案与情报”呢?是不是随手这么一写,搞错顺序了?哦,不是的,这么写是自有其道理。且听咱慢慢道来,看是否可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3.
有业外人士说目前的广播处于偏“冷”时期。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说法让人觉着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现在的广播比起当年的辉煌时期来,个别栏目收听率确实偏低,用“冷”字形容并不为过。但是,认真收听广播时就会发现,在这偏“冷”的阵势中目前已经荡漾着喷薄而出的涓涓热流:这就是一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中有真假“美猴王”,现实生活中有真假《人才报》。这是在中央决定整顿报刊,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已经作出部署以后,发生在今年6月11日的怪事。呈现在你眼前的,是同年同月同日的两份内容不同的《中国人才报》。为何要这么干?该报当时值班的一位副总编辑在与有关人士谈及此事时一语道破天机:“报刊整顿的风声越来越紧,得赶快凑这么一期印了把钱(三万元)弄到手。”于是:败坏党的新闻事业声誉的卑劣丑剧就此出  相似文献   

5.
近翻旧报,发现文摘中也有讹误,估计是娘胎带的,属“先天性”。如: 1983年9月23日人民日报社出版的《文摘报》第103期7版《张作霖逃离北京的独家新闻》,内称,顾执中说:“1928年6月2日深夜,我在北京又发了一个电报给上海《新闻报》馆。电文是:二弟拟于本日晚偕小妾离京,所有家务,托郭务远先生管理。”6月3日的《新闻报》上就用大字标题报道了一条独家新闻:“张作霖偕眷属逃离北京。”文中称:“当时正是北伐战争紧张时期……”(该文摘自《新闻战线》第9期)  相似文献   

6.
这似乎是出乎意料的: 在一个有首都许多出版界人士参加的主题为“如何提高图书质量”的座谈会上,一位很知名的老出版家在讲’95新举措时,竟相当低调地说:先抓“达标”,真地能本本“达标”就不错了…… “达标”再说…… 这又是意料之中的。不信,您静下心来想想。 先想何谓“达标”。恐怕  相似文献   

7.
在办报实践中,我有这么一点认识:报纸的消息、通讯就像报纸的“肉”,言论就像报纸的“骨”。一张报纸光有“肉”不行,还必须有“骨”。过去一个时期.我们《平顶山矿工报》言论来稿较少,刊发的言论质量也不太高。看着一张张报纸,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个人认为,消息、通讯只是告诉人们新近发生的事儿。对这些天天发生的好事坏事、喜事忧事,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褒什么、贬什么,报纸应该有明确的态度。这个态度只有通过言论才能明明白白表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9.
经济日报的总编辑范敬宜,不愧是一位敬业的“留心记者”。他出差坐火车,也要与列车长夜话一番。他笔录的四个变化真真切切,感人至深。我极感兴趣的倒是这篇通讯的结尾:“现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认为是好事,不过有好多问题人们还没闹明白。列车上议论的尽是这方面的‘热点’,特别是租让土地,上岁数的人思想就不通,把它跟租界混为一谈。可是到底不同在哪里,我也说不清楚。翻翻报纸,也找不着答案。您是经济日报的,我建个议,常到咱列车上来听听老百姓的议论,把‘热点’收集起来,挨个儿在报上作个回答,这报纸就更有看头啦!”(1992年11月21日经  相似文献   

10.
有两位读者在评报栏前边看边对话; 甲:“编辑记者的文学水平够高了,怎么还有这么多差错?”乙:“谁吃饭不掉几个饭粒?编辑、记者也是人不是神,一点差错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对话有贬也有谅解,但确实值得办报人深思。“吃饭掉饭粒”“吃馍掉馍花”,跟“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是一个意思,这是对“差错”的一种开脱和自谅,这种差错难免论也是影响报纸编校质量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1.
爬格子,说“爬”、不说“走”或“跑”,可见其艰难不轻松。有位邻居见我常发表文章,不无羡慕地说:“你业余双休时间给报刊爬爬格子,既扬名又有稿酬,倒也不错。”岂知,这“格子”是那么好爬的吗?!乡间务农的母亲见我常常深夜伏案写作,桌子上堆着如山小丘的方格稿件,心疼地说:“这么多格子,哪天能爬完?你这么下去,早晚得累倒在这方框格子里……”母亲因爱而生愁。“爬格子”,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实则是辛苦用大脑  相似文献   

12.
记得一首歌有这么几句歌词:“爱人的心是玻璃做的,既已破碎了,就难以再愈合.”这无非传达出这样一种感受:爱人的心和玻璃一样透明、纯净,但又不稳定.笔者在此也想借玻璃来一比我国现阶段的  相似文献   

13.
你如果去过曲阜,也许会记得这么一方“御碑”。这方碑上刻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孔圣人”后代的戒谕。请看:“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接着,就转入了正题:“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历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  相似文献   

14.
“老通讯”     
汝南县老君庙镇宣传委员李月荣,从来没写过稿子,可是,人们都亲热地称她为“老通讯”。1984年,县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工作经验交流会宣布:老君庙镇全年发稿数量为“0”,全县评比倒数第一。参加会议的李月荣同志坐在会场的一角,半天没抬起头。会议结束后,她饭也没顾上吃,就赶回到镇政府,决心在下一年度内实现零的突破,登上领奖台!  相似文献   

15.
报载,大连市大窑湾举行一期工程4个泊位竣工典礼时,几位工人找到记者,对现在经济建设报道中很少提及工人表示不满。他们说:“这竣工,那剪彩……官儿的名字一大串,没有咱工人的份”。因而要给记者“提个醒”:写稿时“千万要把咱工人捎上一笔。”希望记者写稿时“千万要把咱工人捎上一笔”,这话说得何等意味深长!一是说前些年,记者写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一张有点异样的人民币竟然使得这么多人神情为之一振。50元或100元面值,没有水印,或没有金属线,或者是印歪了,各地陆续发现了不少。第一张在辽宁发现后,有报道说:“有关人士认为是无价之宝,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已有人愿出4万元收买,持币人不愿出手。”今年8月,又见某晚报一则新闻:江苏东台陈某发现一张1990年版50元币,底栏花纹与正常版位移3.3毫米。 我惊讶有这么多人在研究人民币的毫厘之差,钦佩他们如此孜孜以求的心态。然而,我们自身工作中有所差异的地方不止一二,对此不知又有多少人有对  相似文献   

17.
去年这个时节,本刊连续刊发言论和独家报道,呼吁将“二渠道”“引马入槽”,认为,民营书业“正是浮出水面时”,提出,公开并规范对“二渠道”的管理。一年之后,再来看此话题,已经是在中国入世这么一个国际背景下了,意义和紧迫性也就大不一样。近期,有两个消息很能说明问题。一是据悉有关出版管理部门召开了一个“二渠道”座谈会,请以前多少处于“地下”状态的“二渠道”书商们一起座谈,在客观上承认民营文化公司是不容忽视的出版发行力量,当然也就意味着“浮出水面”只  相似文献   

18.
当前,“盗版”已成为社会上一大公害。凡有文、有声、有像的思想文化载体,几乎都有被盗版的。 音像制品中的“盗版”风来势猛,数量大,危害严重。例如,激光唱盘、激光试盘从前几年发现“盗版”起,到今年初,市面上出售的制品中,经发现有80%以上为盗版货。最近,美国政府就这个问题大做文章。国际上有关人士也指责说: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将变成“盗版大国”。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然的诱因,我想到了谈这个值得重视的题目。前些时候,电视屏幕上播出一则相声,令人捧腹。其中有这么一段:某教师家访,考问一学生:“圆明园是谁烧的?”“老师,圆明园不是我烧的”,学生答。孩子的妈急作旁证:“这孩子从不说谎,说不是他烧的就不是他烧的。”孩子的爸也接上茬:“孩子,是你烧的就认了,好汉做事好汉当,烧了,咱赔!”捧腹之余,思绪不免兴起一阵苦涩的波澜:那小学生和家长说得真诚,却昧于无知。大概都没有学过近代史,不晓得当年洋人打进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事,更不知遭焚劫的竟是一座堂皇富丽  相似文献   

20.
政委爱“才”,取之有道,育之有方。这是新疆军区某通信总站官兵对政委马兴社选拔、培养、鼓励新闻报道人员的客观评价。“咱这儿肯定有好‘钢’”马政委刚刚上任时,总站的新闻报道常常被剃“光头”。有人说,总站条件艰苦,新闻人才又紧缺,谁愿意到这苦地方。这话被马政委听见后,心里沉甸甸的不是滋味。可他就是不信这个邪。在总站常委会上,马政委说:“没人愿来,我们也不能坐等天上掉馅饼,咱这儿肯定有好‘钢’,只要注意发现,重在培养,新闻人才就会不断涌现出来。”随后,马政委专门带上政治机关的同志下部队调查摸底,又笔试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