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琳 《班主任》2007,(7):33-33
学校组织学生观看残疾人艺术团演出,演员们克服身体的种种残障所进行的精彩演出,赢得了学生们阵阵热烈的掌声与喝彩。第二天,学生们在观后感里纷纷表示被这场演出所感动;但其中一份"与众不同"的观后感把我的心揪得发疼……  相似文献   

2.
掌声响起来     
掌声,送给最可爱的人。省教育厅组织的两届“播种希望与未来,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巡回报告会,不管在哪里,都出现了同样的场景:掌声在响起,心灵在共鸣。最近组织的一场报告会,8名学生的一场报告曾经被48次掌声打断,最长的一次掌声达一分多钟。资教大学生高贵的人生选择、清贫的乡村生活、诚挚的爱生之情使听众热泪盈眶。1335名志愿资教的大学生感动了高校学子,感动了农村学校,感动了中国教育。  相似文献   

3.
生平第一次,我被我的学生感动了,他们的自信大方,他们的活泼开朗,他们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对美的深刻认识,一次又一次地打动了我……“班里要举行选美大赛,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最美的自己”。经过一夜的准备,孩子们已胸有成竹地坐在教室里。第一个上台的是班长韩林晏,她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我认为自然就是美的。看,我今天穿的衣服跟昨天一样,但我并不觉得不美,因为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广泛的爱好,活泼开朗的性格!”韩林晏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迸发出热烈的掌声。我也被班里的气氛感染了,被孩子们对美的认识感动了。孔泉用甜美的声…  相似文献   

4.
我给过学生感动吗?也许是的,可记忆已模糊;而学生们给予我的感动,却使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5.
成长心语     
花开花落,斗转星移,猛然发现,自己的生命史册已记满整整十四页了。蓦然回首,我不禁仰天长叹:十几年的风风雨雨,竟然走得如此匆忙!我,一个阳光女孩,对世界充满了渴望与向往,对生活倾注了全部的爱。我奋斗着,希望赢得属于自己的掌声。可是我付出了那么多,上天却似乎从来没有被感动过,成功总是与我无缘。难道我与快乐永远只能擦肩而过吗?  相似文献   

6.
庞红 《小学语文》2007,(7):25-26
被《掌声》感动始于听课。当我真正用心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内心被深深地感动了,感动于这一群孩子真诚的关爱和鼓励,感动于英子一颗感恩的心。而这样的情怀正是这一代小学生尤为需要的精神,他们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从小受到爷爷、奶奶、父母的百般宠爱,他们很少知道感恩,也很少会顾及别人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7.
我一向认为被网民感动的人和事是自发的感动,那样的感动才是真感动的人和事。这两天被网民广泛传颂、感动着的一位老师叫张丽莉。29岁的她是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班的语文老师。在5月8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面对疯狂而来的汽车,她一把推开已吓呆的学生,自己却被车子卷进并碾断了双腿,导致高位截肢,学生的生命保住了,而她的生命还在危险中。她,因此被网民称为“最美的老师”。  相似文献   

8.
戚桂梅 《小学语文》2010,(12):39-40
我听过许多老师《掌声》一课的公开教学,每次总是那么让人感动:英子性格前后的强烈对比,两次掌声的深入感悟,教师的情感铺垫,学生的精彩回答,最后常以一首小诗将情感推向高潮。执教者心潮澎湃,听课者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下课铃响了,我宣布下课。可是学生们似乎意犹未尽,此时班级突然想起了学生们的掌声,在我五年多的教学生涯中这还是第一次在一节常规课后听到学生们自发的掌声,我的内心被幸福包围。作为教师,我们可能都有过这佯的经历,就是在一节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后学生通常会有掌声,或许出于课堂的精彩,或许出于礼节,而这次,在一节常规课下课时,我获得了如此殊容,如此礼遇,  相似文献   

10.
在我人生的轨迹中已划过大半个弧,回首往事最使我愉快的莫过于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几十双眼睛之时。这种感受最深的是去年。我突然得了颈椎病、高血压,又复发了脑梗塞、冠心病。重病袭来,有的拉着我的手掉下泪来,还一个劲儿地安慰我说:“老师,真盼您快好,再给我们上课。可更盼您把病养好。”这真诚的话透露着学生们挚诚的心、朴素的情,叫我好感动。当我见好走进教室时,全班学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还一边愉快地笑着,欣喜地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学生们好像商量好了似的,另一个班的学生同样以掌声迎接我再次走上讲台。那场面、情份,真…  相似文献   

11.
刘萍 《教育文汇》2006,(2):42-43
我曾有幸在徐州市听了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杨绍波的一堂课和一场学术报告。课堂上精彩的场面不断,会场上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究竟是什么深深地打动了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仔细地梳理了一下思绪,我觉得最让自己感动的是她两次提到的“小脑袋瓜儿”。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讨论我的课堂教学,我就先多说几句。呵呵!上次品茶时,老师们看了我执教《给女儿的信》的课堂实录。这里想再补充几句我的教学感受。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我的确被感动了,被苏霍姆林斯基感动,也被我的学生感动!上了这堂课的一周之后,我见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并把我的课堂实录光盘送给了她,还有我的学生写给她的一封信。她也非常感动,说要把学生给她写的信献给乌克兰国立苏霍姆林斯基博物馆永久珍藏。苏霍姆林斯卡娅还特意给我的学生写了一封长长的回信。对这堂课本身,我不讳言我比较满意,主要是因为我通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掌声应无痕     
进入新课改以来,教室里的掌声越来越多了。每次听课,总是听到教师鼓动性的话语“:说得好,掌声鼓励。”于是,伴随着有节奏的掌声,全班齐说“嗨、嗨、嗨,你真棒”。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掌声中坐下来了。面对着激情的教师和面部表情、鼓掌劲头不一的学生,我生出了许多的“为什么”。掌声,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学生问题回答得好,给以掌声祝贺,学生有了成就感;学生的回答离要求有点距离,教师示意大家以掌声鼓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了勇气。可是,对于鼓掌的学生来说呢?听一节公开课,教室里数次响起掌声。我坐在一个学生的旁边,听到他说“:又要…  相似文献   

14.
石自行 《湖南教育》2004,(13):15-15
那天,在小学四年级的公开课上,我被一个小小的细节感动着。老师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班上一下子举起了54双手,惟独我旁边的一个柔弱的女孩没有举。老师向全班扫视了一下,目光停留在这位女同学的身上,充满了期待。小女孩这才怯生生地举起她那双似有千斤重的手。“请这位女同学上台来听写。”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5.
师缘     
和双萍 《班主任》2008,(7):12-14
我毕业于云南省昆明师范专科学校,在教育岗位上已耕耘了19个春秋。19年的风雨磨砺,使我由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成长为学校、县、州骨干教师,2006年被评为怒江州优秀教师,200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我所带的班级也先后三次被评为校级、县级、州级先进班集体。无论是荣誉、鲜花、掌声,还是坎坷、委屈、泪水,我都依然坚定、从容地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奉献着一名人民教师的火热情怀与赤诚爱心。  相似文献   

16.
学完《小珊迪》一文,我问学生:“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人感动?”学生有的说,小珊迪再三请求“我”和同事买火柴时让人感动;有的说,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后,还不忘叫弟弟送零钱让人感动;有的说,小珊迪临死前心里还想着弟弟小利比……学生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这个班平时纪律较差,这次许是好长时间没有见到老师的缘,我外出听课回来的第一堂课一开,孩子们的纪律出奇地好。真难得有样的局面,我不禁感动:心里想,应鼓励一下孩子们吧。于是便说:“孩们!今天你们的表现真的让我很惊、很感动,我想你们应该给自己一点声!”我的话音还没有落,教室里就起了热烈的掌声,每一个孩子的脸浮现了从未有过的开心。这样的兴同时也感染了我,我忍不住接着说:我很想听到你们的第二次掌声,你们做到吗?”孩子们齐声回答:“能!”接来的课,孩子们听得更认真了。临下,我又提议:“再次为我们自己出色表现鼓掌!”欢快的掌声…  相似文献   

18.
那一次,我刚开始教《掌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便交发灵感,一下改掉了原来教案中的预设。我对同学们说:“大家预习《掌声》一文了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我以后,我便出示了本课的词语,检查了认读情况。接着,我要求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在这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说:“同学们,我们现在组织一次访谈活动。我是这篇课文的作者,你们读着课文想一想,有哪些问题需要采访我?”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真把我当作作者了: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辅导员》已走过了半个世纪。半个世纪是漫长的,在漫长的岁月里,《辅导员》给予我们丰富的营养,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半个世纪又是那么短暂,历经沧桑后的《辅导员》却越发显得年轻。我与《辅导员》已是20年的好友了!20年来,《辅导员》给予我无限的关爱与帮助,让我感动的例子不胜枚举。1994年金秋10月的一天,我接到辅导员杂志社的邀请函,同无锡市荡口中心小学邹雪亮同志一道赴  相似文献   

20.
那一次,我刚开始教《掌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便突发灵感,一下改掉了原来教案中的预设。我对同学们说:"大家预习《掌声》一文了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我以后,我便出示了本课的词语,检查了认读情况。接着,我要求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在这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说:"同学们,我们现在组织一次访谈活动。我是这篇课文的作者,你们读着课文想一想,有哪些问题需要采访我?"让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真把我当作作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